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posh

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 20: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民俗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彝人有古礼,曲肱扪胁息
IMG_0122.jpg
发表于 2005-11-2 20: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作为诗人的巴莫,为其学术研究赋予了莫多灵性,为其烟雨平生涂抹上几许迷离
IMG_0130.jpg
发表于 2005-11-2 20: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第四届钟敬文民俗学奖得主巴莫致答谢词,说到动情处,不禁泪眼盈盈
IMG_0131.jpg
发表于 2005-11-2 20: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巴莫获奖,皆大欢喜
IMG_0132.jpg
发表于 2005-11-2 20: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奖主巴莫怀抱一束鲜花,幸福无比,忙乱之中一份奖金却不知被谁悄悄收入囊中——幸好,摄影术为我们留下了蛛丝马迹……
IMG_0133.jpg
发表于 2005-11-2 20: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俺姐获奖,你就知道来蹭饭吃!你什么时候也获奖请大家一次?”“暂定下一届吧,我现在就发预备通知!”
IMG_0141.jpg
发表于 2005-11-2 20: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若干年后,作为一段岁月的象征,这成为一张珍贵无比的历史照片。有人出大价钱,俺都没卖……
IMG_0138.jpg
发表于 2005-11-2 21: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发了这么多张合影竟然没有士闪师兄?可惜了,所以俺特意补上一张!
大家找找士闪师兄啊!!!!
54.JPG
发表于 2005-11-2 22: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士闪兄:
我给你和铁梁老师拍了几张好照片,怎么一张也不上?
难道对合照有什么意见不成?
还有小宜老师和康丽,为什么不贴上来?
发表于 2005-11-3 09: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从网上得知巴嫫获奖的消息,衷心祝贺,名副其实.
发表于 2005-11-4 07: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学界之名,系出于学人。念钟老之学,后继者众,可堪此任者少。巴谟学术,自有来路,名实俱优,不负上下,愿云南仙子一峰秀后群山起,愿钟敬文学术奖更有新人摘桂。
发表于 2005-11-4 18: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品三 于 2005-11-2 22:03 写道:
士闪兄:
我给你和铁梁老师拍了几张好照片,怎么一张也不上?
难道对合照有什么意见不成?
还有小宜老师和康丽,为什么不贴上来?

      什么事一到品三兄这里就严重了许多,俺倒颇喜欢这种凡涉民俗即俺家事的做派。事实上,论及这一届奖主巴莫,其学术成绩固让我欣羡神往,但我尤服膺她对于民俗事业的全身心投入精神。
    至于老兄所拍照片,的确是好,并富有个性。我并非有意埋没兄之佳作,实另有原因。如小宜老师和康丽的合影,其表情都极生动,一个笑得“面目全非”,一个笑得“花枝乱颤”,当事人已嘱我秘之毋外泄,我只好仅将之发送其邮箱。你为我和铁梁老师所拍的合影阳刚气十足,俺好喜欢,已偷偷看过五六次了。因觉其与“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的主题无关,便当作孤芳自赏的“珍藏版”了。
    当时我要是能跟奖主巴莫合影几张就好了,现在也贴出来在论坛上风光风光。悔。
发表于 2005-11-4 18: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最后那张片子有趣,铁梁老师撅嘴,魁立先生合不拢嘴,巴莫笑成了月芽嘴,王德宽先生歪嘴,还有一个半张脸的岳永逸少了一张嘴。
发表于 2005-11-4 19: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大家好!
   “钟敬文民俗学奖”颁奖仪式已经过去一周了,好多师长、学友、同事、同行通过论坛、Email和短信等方式向我表达了祝贺和鼓励。这里,我想通过论坛一并向大家表达我心中难以明状的感动和感谢。
    我想,任何学术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都当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实际上,作为今年这个奖项的幸运得主,我和许多人一样感到有些“突兀而至”。获奖之后更是觉得自己离先生的要求,离大家的期望都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看到论坛上的这些贴子,我想我不能再“失语”了。这里请允许我把受奖前草拟的一个“发言稿”贴在这个窗口中,作为对论坛上的各位“斯确”(话友)的一种“回应”吧。
    此外,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本人确实非常珍惜这个荣誉。但是,我希望楼主的这个贴子也到此就“打住”了。否则,我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的。相信大家会理解的;-)。
    我会把大家的祝福永远记在心底的。再次感谢各位,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给予我的支持、关心和厚爱!
    我会加油的。

巴莫
2005年11月4日

--------------------------------------
让“我们”一道同行

巴莫曲布嫫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同道,还有今天刚刚见面的新学友:大家好!

    有幸得到以先生钟敬文教授的名字命名这项民俗学奖,自己也难免和当初踏进先生家一样感觉有些惶恐,同时也有些振奋……今天在“敬文讲堂”受此殊荣,我要感谢我的硕士导师马学良先生,是他引领着我来到先生的门下,来到师大的民俗学氛围中;我要感谢中国民俗学,感谢导师钟敬文教授,感谢先生终其“百年孤独”而矢志不移地坚守的这个领域;感谢唐圣基金,感谢戴贤远教授通过这个“民俗事件”和“通过仪礼”,让我在“追文逐命”的问学过程中有了一次较为彻底的反躬自省;我要感谢各位师长、学友和同道,通过今天的“在场”或“不在场”而给予我的理解、激励和鞭策。

    我刚才说我的心情有些惶恐,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一个“通过仪礼”。大家都知道,在我的家乡,在山地社会的传统社区,诺苏彝族女孩到了13或15、17岁的时候都要经历她的成年仪式“沙拉洛”。这个以“换童裙”为主要表征的成年礼,使彝家姑娘通过仪式获得了成年人的角色感,从而她也被赋予了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资格和权益。虽然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今天的颁奖仪式对于我而言,也有着某种“沙拉洛”的意味。如果说,实践马林诺夫斯基确立的田野工作范型,类似于完成人类学者的“成年礼”的话,那么这个奖或许也可以视为自己学术上的“成年礼”。因为我想,今天的受奖,或许是因为这些年我的田野研究及其相关的学术实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奖向我传达了师长们、同行们对我今后能更好地成为一个成熟的民俗学工作者所寄予的鼓励和期望。因此,我格外珍视这个日子,珍视这个仪式过程,珍视大家一直以来通过种种方式给予我的支持和动力。我将把“今天”作为自己问学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好好沉淀自己,好好整理自己,才能不断前行。

    不过,请允许我将“钟敬文民俗学奖”理解为“我们”的奖。正如基辛格所说,这“既是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一个目标的奖励。”正是因了“中国民俗学”这个“我们”的目标,正是因了先生为建构“中国民俗学”而付出的毕生努力,正是因了“我们”──几代中国学人的躬耕励行,“我们”才走到了一起,“我们”才无怨无悔,“我们”才有了今天这个历经风雨、来之不易的学术共同体。

    我此刻的心情,也有一点儿振奋。不是为了我个人的获奖,而是为了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和在这个领域里孜孜以求的同行们,为了今天在座或不在座的学术新生代,为了老一辈学者开拓的事业正在薪火相传。今天置身在这熟悉的“敬文讲堂”,我尤其感受到了作为一位民俗学者的“欢乐与痛苦”,作为先生一位不才弟子的“光荣与梦想”。“没有记忆就没有创造。”先生的为人之道和为学之道为我们塑造了心向往之的学者景行,先生的未竟事业和师大的民俗学精神,也将是我们不断探索民间世界的内驱力。民俗传统的绵延炳焕,口头艺术的气韵生动,民众智慧的源头活水,在召唤我们,在激发我们,去探求、去发现人类与生俱来的最纵深的也是最持久的文化表达之根。这是我们对先生那一辈民俗学家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下一代的责任。

    先生生前总是讲,一个知识分子不能仅仅只为自己活着,而要“为人类而工作”。我想,人类或人类性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人的生存的关注,对族群的文化命运的关注,哪怕是对一个小小部落、一个小小山村的深刻理解,也会具有人类性的。“我们”只有运用一位民俗学者所特有的方式感知民俗生活的“表情”(钟敬文先生语)和族群社会的“生活真型”(杨成志先生语),理解地方知识的精深和博大,探求民间智慧的艺术和生命力,才能建立起一个属于“我们”的学术共同体。

    马学良先生曾以“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来勉励我,钟敬文先生在96岁高龄时还亲自为我题写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论怎样,“Tomorrow is always another day”(明天总是新的一天)。今天的获奖将是我走向明天的又一个新起点,我会继续在口头传统研究领域中“耙”我们的“田字格”(田野的格和写作的格),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借用师兄赵世瑜的话),在既有的学术实践、经验和教训中继续上下求索,不懈努力。

    在此,我愿意以两位恩师的六字座右铭与大家共勉:“求实、求真、求新”(马学良)和“正直、勤奋、淡泊”(钟敬文)。在中国民俗学的探索之路上,让“我们”一道同行。

    借此机会,我还想在“敬文讲堂”这个对我有着特别意义的学术圣地,朝着我的家乡大凉山说几句感谢的话:如果说我的治学得到了大家的某种认可,不是因为我个人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发现,而是因为我身后有一个古老的族群,她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泽及百世后人,而我自己更是从中领承了某种人文精神的期许和恩宠。应当说,今天我的获奖,与我的民族和传统都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的先祖,感谢先祖们的睿智豁达和坚忍不拔;我要感谢我的家乡,感谢诺苏民间的文化传人,感谢祭司毕摩,感谢史诗演述家克智阿莫,感谢头人长老德古苏易,感谢我的学术伙伴,感谢我的父老乡亲……感谢每一位给予我思想、知识和力量的人。我尤其要感谢美姑这个地方,感谢十多年来给予我方方面面帮助和支持的美姑人。我也经常在说,是诺苏的人文传统成就了我的学术,我也当通过自己的学术努力来回报这方乡土,回报我的民族。

    最后,让我再一次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大家能在周末专门来到“敬文讲堂”,来参与这个仪式,我的心里真地有种难以言表的感动。这里,请大家接受我心底的深深谢忱。

谢谢大家!


2005年10月29日

------------------------------------------
附件:送大家一幅彝女肖像画:凉山旅美画家梁伟的作品
[ 本帖由 巴莫曲布嫫 于 2005-11-4 19:21 最后编辑 ]
girl2.jpg
发表于 2005-11-4 20: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恭贺巴莫曲布嫫荣获钟敬文民俗学奖

恭喜巴莫同志获奖.看过前面的帖子,确实也搞不清这个奖是怎么评出来的.该有个人出来解释一下吧.这个奖和中国民俗学会有关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2: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