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施爱东

中山大学杨海文先生找到“钟敬文”得名之出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5 20: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同意匪兵N大哥的意见,继承钟老的遗志,才是对钟老最大的尊重。
发表于 2008-11-10 19: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斗与武斗

好玩。好玩。
蝶梦庄生
庄生梦蝶
发表于 2008-11-11 13: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15楼和16楼的匪匪,干什么总那么严肃呀,有时候引发学术兴趣的可能不是学术本身,而是那些学术人的奇闻轶事、花边绯闻,进而对这些牛人的思想感兴趣,所以,严肃的问题必要极认真对待,而很多ms轻松有趣的话题也会在嬉笑间给人以某种启发、动力和激情,我只是个民俗学的小小字辈,喜欢看严肃的学术论文,更喜欢花边儿。其实对某个牛人的花边感兴趣必然是对这个牛人从事的研究有崇爱之心,“石榴”二帅哥如此,我希望我也能如此
另:“石榴”实力太强了,作为晚辈,欣赏又崇敬之余,对自己真是失望透顶,相差如此悬殊,要多少年的积累才能达到你们那种程度啊

[ 本帖最后由 岁寒子 于 2008-11-11 13:23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11 14: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岁寒子,帮闲是不好滴。
发表于 2008-11-12 05: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满好的辩论

既有滋味又有营养,杂以多道,应正中下怀啊。不说辩题,只看陈述就很有味道嘛。海文兄还是善辩。看来酒桌神吹功夫不减,还有一堆吹友在侧,不吹都难!
发表于 2008-11-12 18: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匪兵N 于 2008-11-11 14:41 发表
楼上的岁寒子,帮闲是不好滴。
啥叫帮闲?
发表于 2008-11-13 1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中,黑龙和白龙正在黑龙江中势均力敌地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结果一帮山东人出来帮闲,每当黑龙浮出水面时,山东人就朝他扔馒头,而每当白龙浮出水面时,山东人就朝他扔石头。
不要帮闲的意思就是说,你别扔馒头,也别扔石头,尤其是不要帮助那个叫做“闲”的人。
发表于 2008-11-13 14: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怎一个妙字了得。
发表于 2008-11-13 22: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匪兵N+1 于 2008-11-13 11:07 发表
在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中,黑龙和白龙正在黑龙江中势均力敌地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结果一帮山东人出来帮闲,每当黑龙浮出水面时,山东人就朝他扔馒头,而每当白龙浮出水面时,山东人就朝他扔石头。
不要帮闲的意思就是说,你别扔馒 ...
像你这么说我倒觉得帮闲是厚道滴,否则岂不成了鲁迅鄙视的“麻木的看客”了!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只有猎枪。山东人不那样能过上好日子吗。所以,匪匪,论坛是大家交流的地方,每个人爱憎自由,无所谓闲不闲,也无所谓帮不帮。弄得这么束缚,大家恐怕都潜在水下看热闹了,大大不利于我们论坛买卖的兴隆,你说是吧?!
发表于 2008-12-9 21: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在读包遵信为《史记选》写的后记还是前言的时候,知道“夏商周”的“忠敬文”的代际文化品格,当时觉得包遵信的水平好高啊,里面叙述了许多我们当时不清楚的文化事项,感觉很高深。当时有觉得是不是和钟敬文先生有关,但觉得忠和钟不同,想法是一闪念过去了。
没想到先生原来姓谭,后来的名字,无论是自己取的,还是私塾先生取的,都真是其志不在小啊!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发表于 2008-12-9 23: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 “没想到先生原来姓谭”
钟先生说“我原名谭宗,敬文是入小学时起的名”,这里指的钟先生原名钟谭宗吧?

另外,钟先生的得名或者是《礼记·礼运》中的“(礼)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礼记训纂》卷十第366页)。
俺YY下:至敬无文,取名敬文,礼道有敬有文,不走极至,中和有节。
发表于 2009-8-24 22: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施爱东 的帖子

于我看百分百出自于钟老长辈,因客家人重视文化,如:钟老祖父名秀珊,号云瑚。......
发表于 2009-8-25 18: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广东客家人 于 2009-8-24 22:22 发表
于我看百分百出自于钟老长辈,因客家人重视文化,如:钟老祖父名秀珊,号云瑚。......

“大略能看懂旧医书程度,”这句话中应是钟老谦虚,证明钟老家长辈是有文化的人,不信如果你将传统中医著作,让接受过普及教育的高中生(读过12年书的人)看,他能懂多少?。         钟家从事农业(种植业)与商业,也许人们没有注意他们在文化方面优秀的东西。在传统中医著作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知识,上通天文,中知人事,下明地理。我认为能看懂传统中医著作,一定是有文化的人,想一想,特别是在那个教育没有普及年代......。广东客家人2009-08-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1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