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39|回复: 50

华中师范大学导师介绍之刘守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8 13: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简历:
刘守华,男,1935年8月出生,湖北仙桃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0——1953年,就读于湖北洪湖师范学校(原名沔阳师范学校);
  1953年9月——1957年8月,经选送进入华中师院中文系本科,1957年9月毕业留校任教,直至1970年。1970年借调至省教委所属湖北省中小学教学教材研究室,任中学语文组组长,负责编写我省中学语文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其间曾参加1977年首届高考语文试卷命题(本届高考由各省自行命题)。
  1980年归队复业,回华中师院(随后更名为华中师大)中文系。曾参加编写由王庆生任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高校教材编写工作,负责全书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含民间文学)部分。1984——1988年任中文系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87年1月被聘任为教授,获得民间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建立华中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被推荐为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退休返聘至今。
曾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主编。
二、  承担的主要课程有:
民间文学导论、民间文艺学原理、中国民间文学史、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故事学纲要、民间文学比较研究等。
  1956年开始投身于民间文学(重点是民间叙事文学)研究,迄今在海内外发表有关民间文化的长短文章300多篇,出版学术论著10余种,主要有:
2008-7-17(长阳研讨会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3: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著作
《民间文学概论十讲》,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1995年获得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1998年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 一等奖。
《民间文学导论》,刘守华、巫瑞安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1995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2007年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故事学纲要》,华中师大出版社1988年版,2006年增订版。
《文化学通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中日昔话传承之现状》,刘守华、野村纯一合编,东京勉诚社1996年日文版。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已出2001——2006共6卷。
《民间文学教程》,主编,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华中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
《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刘守华自选集》 2009年12月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此外,在1991年获湖北省文联首届文艺明星奖,1998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成就奖,2007年以他为首的华中师大民间文学教研室获中央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奖。
  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2次:“比较故事学”、“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传承研究”,均已完成并获奖。另承担中华社科基金两项,一项为“中国民间故事史”,已完成并获奖,尚有“佛经故事汉译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已接近完成,拟于2010年结项。
  曾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故事学会副会长,现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北省道教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民间文学组长,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顾问,亚洲民间叙事文艺学会理事。
发表于 2010-2-28 15: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刘老师的一部分书和荣誉

B522EAA5-D81C-4983-8BA6-DE951B4EBA71.jpg
发表于 2010-2-28 15: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有一张刘老师帅帅的照片哦,这张是昭君会议时有位老师趁刘老师不注意偷偷拍下的,偷偷拍的都可以这么帅!

72E1E4A7-0512-4E12-95DB-9B5A14A40047.jpg
发表于 2010-2-28 22: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民间艺人在一起的刘老师

发表于 2010-3-1 00: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守华传


施爱东


可以这么说,20世纪中国现代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每一步都与钟敬文先生密切相关。他的开拓之功,以及高屋建瓴的全局指导,几乎引领了整个20世纪的民间文学进程。这一方面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本文不再赘述。


只要谈到故事学,无论用何种方式来叙述近30年的研究进程,刘守华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领袖人物。30年来,刘守华发表了一百多篇故事学论文,出版了十数本故事研究专著,培养了一大批故事研究人才,这在全世界的故事研究者中,都是不多见的。


1978年后的十几年间,民俗学重获新生,许多新鲜的课题、理论和方法,吸引了大批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前往淘金,坚守在民间文学领域的学者了了无几,而沉潜于故事研究的学者更是凤毛麟角。刘守华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忍耐和坚守在故事学这一寂寞的学术领域,笔耕不辍,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学术声誉。


刘守华,1935 8 月出生于湖北仙桃,195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后改名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在他长达5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担任过中文系主任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耕耘于故事学领域,还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与行政资源,培养和安置了一批故事学人才,并且将更多的接受过故事学学术训练的研究生输送到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成为民间文学领域一支能征善战的刘家军,形成了一个以刘守华为旗帜的故事学共同体。


刘守华故事研究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基于类型故事的比较研究,“吸取和改进芬兰学派以历史地理方法深入考察民间故事,对母题、类型解析的集中尝试、故事生活史的追寻及口头文学表演理论在故事学领域的实践等方面,交叉运用多种方法”[1],由此可见,刘守华并没有单一地采用某一种理论或方法,而是在广泛汲取不同理论与方法、流派的基础上,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为我用,试图从中建立自己的综合性研究范式。


以刘守华为首的故事学家们所从事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是在确认了既定故事类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充分掌握该类型的所有文本及既有研究成果,然后,①描述该类型的形态特征;②回顾该类型的既有研究状况;③对该类型的历时传承和空间传播进行历史地理学的复原与描述;④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如人类学派故事理论、神话原型理论、精神分析学说等等),尽可能地对情节及母题的文化内涵加以阐释;⑤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故事的演述状况和传承语境进行描述和说明;⑥如果需要,还可从文艺学的角度进行美学分析。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典型的中国式、全景式的关于故事类型的文化研究,我们可以称之为“故事文化学”。这一范式可以借助普罗普的故事形态理论进入具体操作,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了一定量的故事文本,满足了上述①②④项功能,即使缺失其他的若干环节,也不会妨碍论文的整体性。


这一开放的结构方式使之成为一种易于学习和模仿的研究范式,许多学者直接或间接地从大量的学术期刊上习得了这一普适的研究范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文化学派”,其代表性成果即2002年结集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2]。武汉大学吴光正教授,即是刘守华私淑弟子中的佼佼者,深谙刘守华故事文化学,发表了一系列“道教故事”方面的学术成果。


刘守华的故事学征程并没有停留在对于故事类型的研究上,至少在三个方面,体现着刘守华的不断开拓和与时俱进。


1.故事史的研究。刘守华的《中国民间故事史》被认为“是一项拓荒性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者多年来徜徉于浩如烟海的古籍野史以及近代记录下来的口头故事资料大海中,对其进行了基础性的梳理和钩沉,用心分析评述、建构体系,不仅为中国文化史学科的建设铺设了一块新的基石,而且也是对旧中国文化史观的一个挑战。”[3]

2.宗教文化对民间故事的影响研究。如果说刘守华的“故事文化学”范式是可模仿的,那么,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则是绝大多数故事学者所望尘莫及的。宗教传播与故事传播的互动是一个非常有趣但也非常复杂的问题,前辈学者如季羡林、柳存仁等人偶有论及,也是片言只语,惟刘守华知难而进,以为己任。他的研究工作不在于对于宗教本身的理解有多么透彻,而在于他从宗教文化的传播中看到了民间故事的演变和意义。从1980年代初开始,他就一直留心宗教传播与民间故事的互动关系,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先后写出了《道教与中国民间故事传说》《道教信仰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许真君斩蛟传说的由来及其价值》《唐玄奘采录的古代西域民间故事》《从<经律异相>看佛经故事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渗透》《藏传佛教与<尸语故事>》《从佛经中脱胎而来的故事——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解析》《<生经>故事的持久魅力——佛经故事札记之一》《<六度集经》与中国民间故事><杂宝藏经>与中国民间故事——佛经故事研究之二》《佛经故事传译与中国民间故事的演变》《一个佛经故事的传译与蜕化——也说<善财与悦意><诺桑王子>》《汉译佛经故事的妙趣——<杂宝藏经>札记》《<贤愚经>与中国民间故事》等大批论文。


3.故事村和故事家的研究。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刘守华就密切关注着民间故事的传承人及其传承环境,并对此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先后写出了《文化背景与故事传承——32位民间故事讲述家的综合考察》《武当奇葩伍家沟——评我国鄂西北一个著名的民间故事村》《民间故事家——孙家香》《湖北故事村”里传承的梁祝传说》《故事村与民间故事保护》等一批论文,对故事传承人和传承环境的保护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受到部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刘守华在故事学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故事学理论和学术史等方面,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出版了《中国民间童话概说》《比较故事学》等理论专著,撰写了《中国民间故事结构形态论析》世纪之交的中国民间故事学》等论文,出版了中国首部故事学基础教材《故事学纲要》。

[1]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方法论探索》,《思想战线》,2003年,第5期。

[2] 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第792页。

[ 本帖最后由 品三 于 2010-3-1 00:59 编辑 ]
发表于 2010-3-1 09: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刘老师致敬!
再有,武汉大学吴光正,俺哥们呀。我们私下称他“学术狂人”,只知道他师从张锦池、刘敬祈和陈文新,没想到还得到过刘老师的真传!

[ 本帖最后由 寂寞程生 于 2010-3-1 09:24 编辑 ]
发表于 2010-3-1 12: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敬仰的大师!中国的民俗学特别是民间文学研究者都读过刘老的著作!!!
发表于 2010-3-1 14: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3-1 16: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家发布,一张连刘老师自己都没见到过的玉照
刘0260.JPG
发表于 2010-3-1 17: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太师太帅了,施大侠好手笔好手艺哈!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0-3-1 17: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师是我见过的最认真负责的老师,都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每学期还担负着三门左右的硕士博士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每次八点半上课,八点钟他总会到教研室,八点半一直上到十一点半。即使开会拉下课了,回来了他总是要补回来。虽然已经上了很多次的同样的课,但每学期他都会重新修订教案,有新的内容加进来。
    每次上课,他都会带上那节课所提到的一些书,最少也有三四本,不管有多重,为的就是让我们记住是哪本书,记得去看。
    每次交刘老师的论文,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因为他看的很仔细,就连文章里的错别字、标点符号都给揪出来。一般老师给课程论文打个分就完事了,可刘老师改完论文后,还要把我们召集起来,专门用半天的时间来讲评,优点不足在哪里,如何改进等等。
发表于 2010-3-1 20: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刘老师的书是很早的时候了。1975年左右的时候,很多的朋友还没有出生啊!那本书你们没有列出来,名叫《谈革命故事的写作》,当时没有什么别的书读,这是我们书店最有文化的一本书了。我还买了一本。但是这本珍贵的书我可能没有办法找到了---这可是我们那个时候的精神食粮啊!
发表于 2010-3-1 20: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师还出过这本书?
那时我们还是个细胞呢
发表于 2010-3-1 22: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师的大名,本科的时候就如雷贯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09: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