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蒙

【讨论】如何界定中国乡村文化的维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5 08: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yiner

这几年,因为旅游资源调查、乡村文化消费项目和其他原因,我跑过一些安徽和浙江的一些古村落,比如:皖南黟县的西递、宏村,泾县的茂林,旌德的江村,绩溪的龙川,歙县的棠樾和宣州的贡村等一些村子。再比如,最近刚跑的楠溪江中游的枫林、芙蓉村等等。如果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各地的情况差异比较大。单就效果讲,有做得很好的,也有做得一般或者很差的。聪明的温州人把楠溪江古村落的旅游观光业开发得比较成熟,很多情况都可以在网上看到。安徽的一些地方的古村落的开发利用整体要弱一些。就经营模式讲,有自主开发的、有租赁经营的,也有合资的。不知仁兄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我会尽我所能给你做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5 08: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讨论】如何界定中国乡村文化的维度?

忘记了“纬度”之后再回头看“视角”好像心里有了一点感觉。
我手头的这个项目的原先的题目是“农村文化消费问题研究”,目的是讨论乡村现代化进程中文化消费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为制定乡村文化建设政策提供决策参照。着手做起来之后,考虑到乡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未来政府角色的超脱性,特别是研究方法的调整,感到有必要把讨论问题的背景扩展到“乡村文化生活环境”的领域。
原因之一,就目前掌握的材料看,乡村文化消费并不是由一两个主要因素(比如收入水平)决定的,也不仅事关文化产品的供求关系、性价比、个人消费行为偏好和闲暇方式选择等经济学分析的话题,还更多地和更明显地带有历史传统、区域风俗和教育水平等各种非经济因素影响的痕迹,放到一个更宽的领域有助于理清问题的脉络,这也是我转而求助文化人类学的原因。
原因之二,在国家从乡村退出的大背景下,就事论事地讨论乡村文化消费与乡村发展对于政府角色的调整无补。在乡村治理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文化消费(不仅是金钱的支出)将会成为乡村文化生活形态的一个重要侧面,需要新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及其合作机制的设计。与此话题直接相关的未来政府在文化消费和乡村发展中的责任和行为边界怎么划定?政府与自治组织、民间文化组织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也需要在一个更宽的领域里讨论才是合适的。
原因之三,从研究方法上看,也想改变从外部讨论乡村文化消费的传统做法,希望真正进入乡村社会的文化生活形态过程,这也是我想拓宽背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不过,这一拓展冲淡了原本需要重点讨论的乡村文化消费问题,整个内容开始向“乡村文化生活形态的重建”偏移。现在,是否可以把把文化消费模式的变迁与创新(借鉴yiner的提法)与乡村文化生活形态的重建明确地结合起来?乡村文化消费模式的变迁与创新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合适的“视角”或“切入点”呢?
发表于 2004-11-15 12: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讨论】如何界定中国乡村文化的维度?

应该是可以的,你可以看看施坚雅的书,他以农村的集市作为分析的标的,可能对你的“乡村文化消费模式”有些关联。另外,侧重文化的话,分析文化消费的发展脉络是必要的。任何现存事物的合理性重要来自三点:内在的需要;外部环境的影响;历史传承。(这一点可以讨论)并且这三者中,并没有确定的主导因素,可能因地区而异。我想,民俗学对象的最大特点就是集体传承,所以,你从民俗学,或者文化人类学入手,应该是很明智的。注意当代农村的社会结构,包括你所说的文化消费结构都是在大的,暗流汹涌的变动之中,变量不可忽视。提出模式很可贵,但是不要轻率套用。
发表于 2004-11-16 0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讨论】如何界定中国乡村文化的维度?

两位讲的我已经读不太懂了,看来还需要多找点书看看。不过,好象问题解决了似的,那就等着拜读大作了。等我的课题的架子搭好后,还要来讨教,先谢过。
  To老蒙:我觉得我的提问可能有些突兀,我关注的有两点
  1、古村在进行开发利用过程中,有没有作二次创作,即制作或者说发明传统
  2、古村的民众对开发的感想和意见如何?
我的email:  yiner12@sina.com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6 09: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yiner_1

过去发过一篇稿子与你关心的问题有点联系,分段发过去,请指教。

关于欠发达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几个问题
文化的落后既是经济落后的结果,也是经济落后的原因。一些地方的发展实践表明,破除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互为因果的循环,完全可以从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寻求突破。然而,在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不顾地方发展实际、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以及脱离群众,甚至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也应该予以重视和及时调整。

文化资源开发要体现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主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要取得实际成效就要得到群众的真诚拥护和支持,就必须与发展地方经济、解决群众生存问题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
营造适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生活最重要的结合点。文化的建设不仅是地方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是欠发达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常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未来建设的基本前提。地方的社区文明环境、居民诚信环境、政府服务环境、社会治安环境,以及群众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维护绿色资源的自觉行动这种社会心理环境等都会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文化不是经济的主人,也不是经济的奴隶,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为欠发达地区解决就业和发展经济提供新的途径。透过文化建设改善环境和地方文化产业的开发,就会促进有限的发展资源升值,为区域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环境好了,就会有人流,就有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能促进生产力要素的聚集,从而加速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6 09: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yiner_2


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欠发展地区发展传统特色文化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依托本地的资源发展旅游等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的共识,然而,相当一些地方只是在自然景观和古建遗存的层面上理解和开发文化资源,甚至不惜成本地制造出各种艺术品味不高的假古董,产生了大量的成本高、水平低、效益差的重复性开发项目。还有一些地方在开发文化资源的时候盲目向发达地区看齐,片面强调“大投入、大产出”,也带来了战线过长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一些“胡子项目”。如果能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认识自身特有的文化产业发展资源条件,那么,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民间艺术制作与表演、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地方历史传说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具有特色资源的市场开发潜力。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民俗文化产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娱乐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然,在更新和拓宽文化资源观念的同时,不仅要眼睛向内盘活存量资源,也要眼睛向外结合市场需要深入整合资源,挖掘资源的效益,形成具有辐射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纳西古乐走出深山,走出国门的事实说明,在本地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培育具有影响力和市场前景的特色文化产品,就能实现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6 09: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yiner_3


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包含了资源的整合,也包含了利益的重组,将文化资源的开发纳入市场运作的轨道,形成与市场机制相匹配的文化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已经成为欠发达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的当务之急。
开发文化资源首先要明确投资者、经营者、被开发土地的权益人等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特别是要划清政府的边界。在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政府的确需要有所作为,但是更需要尊重市场规律。近年来,文化产业开始步入成长期,文化资源开发也渐入佳境。有些地方忽忙上阵,准备不足,留下了合作的障碍。有的地方政府缺乏市场经济管理的经验,对外合作开发中大包大揽,甚至侵害群众利益,好事没有办好,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埋下了隐患。与其它自然和社会资源一样,文化资源只有进入市场领域,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才能实现合理配置,焕发其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在欠发达地区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应该始终明确,群众是文化资源开发的主体。要关注、支持和保护群众参与文化资源开发的积极性,把群众的热情转化为开发的动力,特别是要发挥城乡社区和民间文化组织的作用,培养或引进文化资源开发的带头人,从政策、信息、知识等各个方面帮助他们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6 09: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yiner_4


开发文化资源是需要智力投入最大的领域之一,包括文化资源存量的调查、资源开发的规划与设计、项目管理、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文化市场的拓展与产品营销等等都需要较高的智力投入,即使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方,人力资源的不足也往往是文化资源开发的最大障碍。欠发达地区能否解决文化资源开发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直接关系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以至整个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成败。
专家的专业眼光与本地领导和乡贤对实际情况的了解相结合是开发规划设计成功的基本经验。引智是解决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智力不足的重要的选择之一,专家能够带来比较先进的理念,拥有比较成熟的规划技术。但是,有些地方在开发规划过程中,过度依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外请专家,又缺乏足够的沟通,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规划存在严重的操作性问题。在规划设计的团队中安排本地的政府领导和地方乡贤,并设计必要的交流机制,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盲目性。
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实际需要出发,多渠道和有针对地培养人才也是成功开发文化资源的基本保证。以欠发达地区较为普遍的旅游文化开发为例,今天无论是发展观光旅游、度假旅游,还是发展体验旅游,都需要大批较高素养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帅才”和“将才”,而且,未来对于经营人才的素养和能力的要求还会不断提高。他们需要有先进的经营理念、要有经营管理能力、资本运营能力、市场判断与应变能力,特别是要有较高学习能力。缺少了经营管理者的提升机制,很难实现文化资源的市场价值,更不容易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开发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投资,放大智力投入的成效。对于任何地区来说,开发资源的智力投入都是有限的,开发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娱乐、信息、健康、旅游、民俗、宗教等各种不同文化资源,尤其需要着力培养智力和培训资源的共享机制,形成一次投入多次持续收益的格局。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6 1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to 蔷薇剑

衷心感谢蔷薇剑的帮助!
我已经找到施坚雅的《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只是看了一个开篇已经受益不少。特别是其中对于乡村居住地(“村庄”、“村社”)和市场体系的大跨度的划分也为乡村文化消费市场的分析提供了一个空间的参照。
发表于 2004-11-16 11: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讨论】如何界定中国乡村文化的维度?

不必客气,这些也是我迷惑和思考的问题。有本新书,刚刚买到我还没有看完--《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希望读完后,可以发现更精妙的角度和看法。
发表于 2004-12-11 10: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讨论】如何界定中国乡村文化的维度?

我觉得中国的乡村文化研究是一个很庞杂的问题,其中与中国从古至今的国家政权有相当大的关联性,需要将中国古政权对乡村的影响联系起来。在这方面王铭铭教授的村落研究方面应该能起到很大的参考作用。上面的兄弟如果只是想从一个宏观的角度作一个概括我觉得应该很难,毕竟这牵涉着一个对乡村的理解深度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应该着重从民俗方面进行深讨,兼用一些社会学,人类学,还有于城市化有关的一些理论(因为中国现代的乡村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现代文明进程的影响),希望能与老蒙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因为我也在想搞与这方面有关的一点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2 12: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讨论】如何界定中国乡村文化的维度?

感谢酒后兄的关注和回应。
    乡村文化生活形态的重建的确是一个非常庞杂的话题。要挖掘得有些深度也确实只能从某一个视角切入。我现在的主要想法是,以乡村文化消费(包括相关资源及其联系方式)的变迁为主线,着重讨论面向未来的乡村文化生活运行机制的创新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排斥与此乡村文化生活形态重建有关的其它乡村文化生活事象的考察,只是不再作为主要内容讨论;方法上除以前常用的经济学方法而外,也不排斥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甚至可能会以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为主。以上拙见是否妥当,诚盼赐教。
[ 本帖由 老蒙 于 2004-12-12 12:55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6 09: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