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吉国秀

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0 0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四年过去了,每每觉得先生刚刚离去。
今天是先生四周年的忌日,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甚至不知道该送上一束什么花合适。
送上一群向日葵吧。我们的心,永远的爱着/向着先生。
cc200521390101706.jpg
发表于 2006-1-10 13: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忆先生

常忆励耘书斋暖,
深系吾侪学子心。
轻谈人生百年寿,
苦育蔷薇四季春。
发表于 2006-1-10 14: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先生去世四年了,大家无时不念及先生,对于我们这些享受到钟先生恩泽的人来说,尤其如此。我们为完成先生留下的《中国民俗史》课题,同心协力工作了四年。值得告慰先生的是,《中国民俗史》已经完成了五卷,尚剩一卷正在撰写中。衷心希望明年能在钟老忌日奉献本书,我想这是对钟先生的最好的纪念。
发表于 2006-1-11 23: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由于感冒发烧,迷迷糊糊中竟忘记了昨天是钟老的忌日。午后,精神稍有好转,到坛上来看看,看到了吉师妹的帖子。
时间过得好快,先生音容宛在、言犹在耳,却已离开我们四年了。在这些年来,我一直努力着,我的努力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辜负“钟敬文的弟子”这个美誉。对于“钟敬文的弟子”这一指称,我觉得既是一种美誉,也是一种负担,我时常怕自己做得不好,愧对这一称谓。所以我也不大以钟门弟子自居,包括钟老去后,对一些不利于钟老的言论,我也选择了沉默。今天,我想在此就此发表我的意见,表明我的态度,也算是对钟老的纪念。
先生去后,有人对钟老的学术实绩提出怀疑,否定先生是学术大师,后来更有人发帖子提出:
钟老是否应该有权享受"民俗学大家"这样的不堪重负的称号?这难道不是钟氏弟子在尊师的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历史的建构吗?这将对民俗学的发展带来啥样的学术生态?
看帖之后,很觉愕然,原来钟老“民俗学大家”的称号是弟子们在“尊师的背景下”建构的?!钟老有多少有权有势的弟子我不知道,但我没听说哪位学者是被学生抬到“大家”位置上去的!在我近期将要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话是针对这些无聊之论的,现张贴在这里,以示我的态度,也表示对先生的纪念。
上述观点多是钟敬文生前在课堂或会议等一些场合下经常提到的,在他的一些学术论文中也时有涉及,文中虽也包括个人的一点浅见拙识,但主要是把他的学术观点作了一番归纳和梳理。在重温钟敬文学术著作的过程中,我一次次感受到这位学界泰斗的远见和睿智,许多现在我们想说的话,他在十几年、二十几年前就已经说过了,而且说得那么具体、那么深刻!想到近两年一些青年学者叫嚷着要否定钟敬文学术研究方面的实绩,我不禁想问:他们究竟是没有读过钟敬文的著作,还是没有读懂钟敬文的著作?他们究竟是在进行严肃的学术批评,还是抱着哗众取宠的心理,想借此进行炒作,吸引人们的眼球?在此,我想奉劝这些同志,还是坐下来老老实实地去学习和研究吧,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 本帖由 陈金文 于 2006-1-12 22:54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1-11 23: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缅怀钟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继承钟老的思想精华,同时又不断地把民俗学的学科建设推向前进,尤其是在面临学科困境的现在.
发表于 2006-1-16 16: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安局镜头下的钟先生。
clip_image002.jpg
发表于 2006-2-7 01: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亦经师、亦人师,钟先生留下典范在人间

请问这尊塑像树立在哪里?是否有钟先生的纪念馆?

谢谢各位不吝指教。

[ 本帖由 koala352 于 2006-2-6 09:30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2-7 1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钟先生塑像坐落在其家乡——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未闻有钟先生的纪念馆,其公平镇内的故居有待修缮。
发表于 2006-3-27 18: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钟老在1935年写的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中说现在迫切的要求建设这个学科的时代。现在21世纪了终于建设起来并有了很大的发展。遗憾的是现在的年轻人竟视其为腐朽之物。民间的文学是小儿科。总之,一文不值。一个民族没有他的主题文化即使生活很富裕,尽管外表光华灿烂,但实际上是一个稻草人。没有灵魂。更为可恨的是终于有志青年去研究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因为英语不过线而拒之门外。谁说现在学英语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学汉语只怕到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说自己的文化都高不好以后还有希望更好学汉语的机会?呜呼唉哉/
发表于 2006-4-4 23: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4月初回到北师大,小红楼附近樱花盛开,这是先生喜欢看的花。先生像樱花——把自己的爱散布在树的每一处,无论是粗壮有力的柯干,还是细嫩初发的枝条,都因它的滋养而开满花朵、春色无边。
DSCF0012.JPG
发表于 2006-4-5 09: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当我们在钟们弟子跟前说出“钟敬文”三个字的时候,他们总会随后纠正道:“钟先生。”或者“钟老。”不是我们有意冒犯钟老,而是对自己语义所指的明晰性要求,而说出先生名讳。但是,一次次被纠正,正透露出钟们弟子对老师的深深崇敬,这不能不感染我们,让我们对钟老加深理解,加深敬重。
    清明之际,缅怀钟老,向钟老致敬!
发表于 2006-4-6 11: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于4月3日(昨日旧贴续)

忆昔清明,
游玉渊潭。
先生召行,
群樱烂漫。

又近清明,
草绿花繁。
驻足红楼,
泪湿青衫。
 楼主| 发表于 2006-4-6 16: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宜家 于 2006-4-6 11:20 写道:
于4月3日(昨日旧贴续)

忆昔清明,
游玉渊潭。
先生召行,
群樱烂漫。

又近清明,
草绿花繁。
驻足红楼,
泪湿青衫。


还是宜家道行高,这样的诗,这样的情感,打死我我也写不出来。就借宜家的诗表达我对先生的敬意吧!
发表于 2006-4-6 17: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4月2日下午去趟北师大。
第一次站在敬文讲堂前,是启功先生的题字,信步到讲堂里坐坐,想想故人西去,讲堂犹在,怎不泪眼!不由得沿着陪同先生散步的路线绕了校园一圈,那花、那草、那树、那石、那砖、那路一定会记得在这里生活工作几十年的先生。黄昏洒下一路忧伤。经过花店买了一束淡粉色的玫瑰,这是我思念的颜色。转到小红楼先生的住处,这曾给我几多温暖和鼓励的书斋已经易主,此刻黑着没有人在。不知所措,默默潸然。我是笨学生,蒙先生不弃,时刻提携,凡有关于故事家的书籍,定会找出给我,甚至回家调查,还给捎上几个水果。滴水之恩,尚当涌泉,何况师恩如海!可我没有来得及回报!这是先生的家,我愿意在这里再多一刻的停留……许久,听见有人上楼,为了避免人家莫名惊诧,我只得离开。小红楼附近樱花盛开,夕阳中的花朵更美,春色在树的每一处荡漾,先生一定特别喜欢。又转回敬文讲堂,把花放在讲台上……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6-4-6 17:52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4-7 12: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缅怀恩师钟敬文先生逝世四周年!

我也希望再回北师大小红搂时,有位和蔼的老先生来开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