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8-15 23: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和西北狼的评述非常赞!但是,我希望能看到更多深入的个案研究的例子,然后再讨论具体的理论问题。毕竟理论不是空中楼阁,而必须是建构在坚坚实实的土壤之上。我自己现在所写博士论文有一章是专门讨论非遗保护,我只谈钱的问题,其他的先放在一边。我是在山西洪洞县的几个村子里蹲点做调查,当时当地老百姓全民总动员,全力协助申遗,当时确实也是政府主导申请的。而当地为申请进入国家非遗名录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单单是我蹲点的庙上就投入了将近五十多万人民币。当然,他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荣誉”,可是国家许诺的资金支持一直都没有到位。因为当时写申报书的时候,是县文化馆旗下的非遗中心进行申报的,保护单位写的也是它。后来第一批拨款拨下来的四十多万保护经费,也就下到了县文化馆。庙上的主事人说当时的投入都是他们投的,保护经费应该归他们所有。可是县文化馆说,申报单位和保护单位是他们,不碍庙上什么事情,而且他们也不想把钱拿给庙上做建庙只用。直到现在,双方还胶持着,没有任何进展。当然,必然导致县文化馆和当地关系恶化。但是这不影响文化馆,他们还可以选择保护其他很多当地文化资源。我个人的唏嘘就只能是,兴,百姓苦;废,百姓苦。我其实很想知道其他非遗保护的案例,比如说,当地为了申请进入国家非遗目录,投入了多少财力、人力、物力,那后来有没有拿到国家的拨款,如果拿到,具体情形如何。因为这么复杂的情况,很多当地老百姓认为非遗申请是赔本买卖,我想知道有没有什么个案其至少在整个非遗项目中是收支平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