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2|回复: 16

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30 11: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夕的水越来越混了。
首先自作多情地声明,
这事跟俺无关。


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9:37 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7月30日电 (记者张涛华义) 在7月31日“七夕节”到来之际,来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十位专家学者聚会河北邢台,研讨“七夕”文化,并通过了保护“七夕”文化邢台宣言。

  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中,与会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七夕”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夕”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质和坚贞不屈的爱情观,对于构筑和睦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保护并弘扬“七夕”文化很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今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并列为六大传统节日。

  “七夕节”源远流长,在中国各地有很多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些专家考证后认为,位于邢台市东部的天河山生态旅游区有天河梁、老牛岩、牛郎庄、织女峰、鹊桥等大量有关牛郎织女传说和人文遗迹,很有可能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原生地。研讨会期间,众多专家学者还将为天河山“中国爱情山”揭碑,并正式命名邢台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完)



[ 本帖由 戈兰 于 2006-7-30 11:59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7-30 13: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戈兰 于 2006-7-30 11:51 写道:
并正式命名邢台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

哈哈,一看这句话就知道是谁干的好事。
“钱”同志呗。
发表于 2006-7-30 15: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逢人就宣扬<七夕考>的研究成果,可一看楼上,才知道科学是如此不敌世俗的力量;
当然,俺力顶七夕不是中国情人节也有些私心,想省下些玫瑰花钱啊!
呵呵,呵呵!
发表于 2006-7-30 23: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见到这种事情,我无语。只想说,真恶心!
 楼主| 发表于 2006-7-30 23: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情人节、情人劫、做爱节
带三个表 @ 2006年07月26日1:38
 

历史这东西,传着传着就走样。

今天开选题会,有一个记者报的选题是“中国情人节”,这不眼看到七夕了吗,所以媒体就要借此搞搞新意思,打起了中国情人节的主意。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通过民间传说,这个故事被放大的既浪漫又悲情。选题会上,我们主编朱伟说:“我这期就写了一篇《七夕》,考证了七夕其实不是什么爱情故事,而是生殖崇拜。”朱伟利用他考证的优势,从历代古文、古诗词里面找出了种种证据,证明七夕其实跟生殖崇拜有关。他说古人的很多说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指的就是女的绝经跟男的精尽,基本上就没生殖能力了。我觉得他考证出这个结论也挺不容易的。那么,我就想,如果这个考证成立的话,不妨把七夕当成中国传统的做爱节,在这一天大家都去做爱,不分时间场合对象,在这一天任何方式的做爱都是合法的。我国云南有个少数民族就有这么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小伙子把任何一个姑娘拉到树林子里做爱都是合法的。之所以有这个传统,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性知识。

不过,也有专家说,七夕其实是一个对婚嫁而言最不吉利的日子,因为古书上有记载:“戊申、巳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戊申、巳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所以说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情人节,肯定是“情人劫”。

今晚回家看电视,无意中看到了江苏卫视的节目,正好是采访易中天,我看了一会才知道,有很多专家学者去了南京,参加了一个“东方情感文化国际论坛”,江苏卫视在卫视节目中的定位就是“情感”,所以他们搞了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论坛。我看了一下闪回的镜头,有易中天、田青、李银河、刘索拉……照理说这帮人都挺有文化的,但是为什么忽视了一个基本常识呢?看来学术混子也挺多的。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古书上记载的其实并不少,翻翻书都能找到。但是历史就是这样,传着传着就走样了,大概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太感人了,拍成电影影响太大了。所以人们就误以为这个故事就是那样。这就跟孟姜女哭长城一样,其实历史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也没孟姜女这个人,哭的也不是秦长城,也是传着传着就走样了。民间文学的特点就是“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胯骨轴子”“我再说前门楼子,你会说鸡巴头子”。没办法,民间故事的生生繁衍基本上是靠打岔和添油加醋延续下来的。

回过头来,再看江苏卫视的这次论坛,不过是拿传统文化炒做一个事件而已。真的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确立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那简直是让人贻笑大方。不过我倒觉得,这样下去倒是有可能把七夕变成中国的愚人节。

其实翻翻中国古代的书,也不难发现,历朝历代的男女之事,浪漫的很少,《诗经》里描述了很多浪漫纯情的爱情故事,结果从秦始皇一统一中国开始,妈的就没浪漫爱情故事了。不是悲情就是奸情,比如孟姜女,比如张生与崔莺莺、西门庆与潘金莲、唐玄宗与杨贵妃、陈世美与秦香莲……为什么呢?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中国文化的某些东西实际上是压抑人性的,所以爱情故事肯定要走两个极端,要么是悲情,要么是奸情,其实都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不管是潘金莲还是秦香莲,都值得同情。没有这个浪漫的环境,当然中国就不会有情人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对感情的表达从来都不用正常方式,性交,西方人说做爱,爱是两个人做出来的,是一种创造,而且共同享受这件事;中国人叫房事,就是在房子里干的一件事情,弄得好像鬼鬼祟祟,跟偷鸡摸狗一样。其实这不是含蓄,而是一种压抑的表现。

后来,西方的情人节传到中国来,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变得浪漫多了,所以跟这个洋节日一拍即合,其实也是件挺好的事情,虽然我一直觉得情人节正好是男人展现虚伪的大好时机,但是一年中能多出这么一天浪漫的日子总归是件好事,这一天发生的故事都能让亲历者刻骨铭心,虽然过后可能都感觉挺虚伪、挺傻逼的。

可是,古已有之的心理又开始作祟,我们一定要整出一个自己的情人节,然后锁定在流传最广的“七夕”上。用最庸俗的想法,我觉得牛郎织女见面后肯定想不起诉衷肠,而是立马脱光了做爱,一年可就这么一次机会啊。如果非要弄一个什么情人节,我倒觉得,不如让全民投票来选,咱就在这方面民主一次不成吗?选总理咱没资格,选情人节我们还是有资格的吧。

估计江苏卫视也没仔细琢磨这件事,也没请专家事先考证过,反正民间就是那么一说,他就当回事了。把一个扫兴的日子当成情人节,谁愿意过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1: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中薪社记者北京报道:今天早晨北京、河北以及华北各地普降大到暴雨,这次降雨造成了历年同期降雨的最大降雨量,如此大范围、长时间的降雨,对正在成熟的秋收作物的成熟有好处,但对于城市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另据本社驻河北记者艾气平 刘种兴 闵矮华报道:今天是农历七月七,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中国情人节的日子,但是,今天早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正在邢台市天河山下牛郎庄举行的中国河北情人节大会不欢而散,也让7777对参加集体婚礼的有情人成了落汤鸡。
    牛郎庄村民牛三多告诉记者,往年每到七夕这天,当地都回下一阵小雨,老年人说这是牛郎上天跟织女相会,织女喜极而泣流下的高兴的泪水。但是,近年来,七夕的雨水越下越大,并每每造成山洪暴发,天河山真的成了洪水泛滥的天河。当地人说,这是由于近年来,在省会来的几位民俗学者的鼓励下,牛郎和他的两个儿子办起了牛郎织女文化情人节农家乐开发公司,不几年就发财了。男人有钱就变坏,男人变坏就报二奶,牛郎早就嫌弃天上的织女人老珠黄,不懂人间风情,早就不情愿每年千里迢迢赴天河聚会。如今有了钱,牛郎就明目张胆地包起了二奶,除了二奶还有小蜜。今年七夕,干脆去了二奶家,不再上天河会织女了。每年七夕天不亮,织女就来到天河边,巴巴地等待着牛郎哥哥的到来,但是,今天织女一直等到大天亮,牛郎还不来,织女知道自己被狠心的牛郎遗弃了,越想越伤心,于是号啕大哭,泪水像决堤的天河一样,倾斜而下,淹没了天河山,淹没了牛郎庄,也让牛郎的情人节开发公司举办的情人节泡了汤。
发表于 2006-8-1 09: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关键是现在"专家"太多了!
发表于 2006-8-1 17: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真是恶心   七夕之乡应该在我们南阳的  
发表于 2006-8-1 17: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牛郎庄里有故事牛文化渊源南阳丝绸与织女牛郎织女传说三点对接南阳  

    7月19日、21日,本报刊登关于牛郎织女传说源自南阳的报道后,不断接到市民电话,他们在电话中称,离中心城区10余公里处的宛城区溧河乡有一牛郎庄,是不是传说中的牛家庄呢?与此同时,我市民间民俗研究者、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杜全山也从南阳丝绸文化及南阳黄牛文化证明传说源自南阳。

    记者探访———牛郎庄里有故事

    7月21日,记者骑车亲自探访了牛郎庄。

    牛郎庄位于南阳至唐河的312国道东侧,南邓高速的出入口处。下公路约500米,就可以看到一个被一片茂密树林围起来的幽静小村庄。

    在村东头,记者找到了牛郎庄所在行政村的村支书许纪。

    许纪告诉记者,牛郎庄属于詹庄行政村,庄里有七八十户人家。牛郎庄的庄名自古如此,也从没有别的名字。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很广,村里曾专门把老人们聚集在一起,考证牛郎庄的来历,可年代久远了,许多老年人除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清楚。

    但是,许纪告诉记者牛郎庄有一个非常奇特的风俗。牛郎庄西两公里左右有个史洼庄,长久以来,史洼的姑娘一直不嫁牛郎庄,两个庄的人都说不清楚这一风俗什么时候开始,因为什么原因。但一些人还是习惯把史洼庄称为织女庄。

    从牛郎庄出来,记者来到许纪提到的史洼。在村头路口,几个乘凉的老人们证实了史洼姑娘从不嫁牛郎庄的说法,也默认人们把史洼庄称为织女庄,但似乎很不情愿。一位老人称,两庄的人曾为此有过争论,史洼的人不愿意别人称他们庄为织女庄。

    民俗专家认为,因为传说时间太久远,牛郎庄是不是传说中的牛家庄很难考证,但牛郎庄和史洼庄(织女庄)的存在和现存的风俗说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南阳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和民俗根基。这位专家认为,神话传说不是凭空想像的,而是在一定历史文化背景和生产活动感知中产生的。因此,牛郎织女的传说很可能是源于古时南阳一段真实的民间故事。

    民俗研究———南阳丝绸与织女

    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我市民间民俗研究者杜全山说,文献记载中,南阳周代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西汉年间,南阳郡为全国八大蚕丝产地之一。东汉时,张衡《南都赋》中记载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阳,名扬天下。

    牛郎织女传说的几个版本中,都离不开织女的纺织技术。盘古开天发源地的民间传说中,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这与很有名望的南阳丝绸有着渊源的关系。由七夕节衍生出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因为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今人谈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这说明乞巧风俗源于荆楚之地。

    而河南大学出版社《楚国史》记载:“荆楚北从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阳,东至九江一带……而西周之前文献所指的‘荆楚’当在今河南南阳盆地至江汉平原一带。”据此可知,南阳位于荆楚之地,且古时丝绸业发达,具有产生乞巧风俗的土壤。

    民俗研究———南阳黄牛的重要角色

    杜全山说,牛郎织女传说的地方化,不仅仅与传说中的人物、地点有关,而且所反映出的农耕地区的特点非常明显。耕牛是农耕地区不可缺少的役力,是从事农耕的主要“生产力”。同时,牛也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主要角色。

    南阳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享誉海内外,南阳牛的历史悠久,自然就产生了许多“牛故事”:“伏牛山”、“嫦娥与黑牛”、“百里奚养牛”……牛郎织女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

    早在春秋时代,南阳黄牛已进入舍饲、圈饲阶段。生于南阳长于南阳的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在他的落魄生涯中,曾在南阳城西麒麟岗以牧牛为生。他曾闻周王子颓喜欢牛,即以养牛作为晋见阶梯,被传为佳话。在汉代,斗牛成为南阳当时盛行的一种活动,由此在举世闻名的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了大量的牛的形象。

    如此渊源的“牛文化”,从而产生南阳牛家庄的“牛郎”就不足为奇了。

    七夕节———南阳申报源地有契机

    今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名录细节,七夕节还未被任何一个城市获得发源地认可;同时,牛郎织女传说尚未列入第一批名录。南阳有着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牛郎织女传说的根源,这正是南阳走出盆地,宏扬南阳历史文化的又一契机,我们不可以忽视它、冷落它。⑤1

  
发表于 2006-8-2 17: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红网:东方情人节-神圣与荒唐一步之遥

--------------------------------------------------------------------------------
http://news.tom.com  2006年07月31日 09时44分?来源:红网  







今年的七夕,似乎比往年热闹,把“七夕”变成“东方情人节”的努力,正在一些地方变成现实。杭州举办了“七夕相亲大会”,有2000多男女参加,一些青年男女在古装打扮的“月老”撮合下,进行了成功的“速配”(7月30日《今日早报》)。南京举办的“东方情人节·万人相亲会”,为时两天,吸引了万余人参加(7月29日新华网)。更有意思的是,一批专家学者聚会河北邢台,通过了保护“七夕”文化的邢台宣言。认为“七夕”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质和坚贞不屈的爱情观,对于构筑和睦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7月30日新华网)。

如此的七夕,有它不可承受之重。七夕的文化内核,细剖起来,也就两个东西:一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一是七夕乞巧的风俗。把这样的七夕扯到了“和谐社会”,仿佛有些神圣,只是这样的神圣,距离荒唐,也就一步之遥。

只因自由恋爱受到专制的迫害,七夕才成了“金凤玉露一相逢”的日子。天上有鹊桥相会,牛郎织女两大星座竟夜经天,给仰望星空的人们以无尽的遐想;地上有泪洒相思,那夜的雨水露滴,据说都是牛郎织女喜极而泣的热泪。所谓“东方情人节”,就是由此而来。秦观那“两情若在久长时,又何必朝朝暮暮”的诗句,更让人有足够的理由,把七夕扯到了“情人”上。问题是“情人”本不是传统文化允许存在的东西,牛郎织女最终只能隔河相望,只能一年见上一面,里面就包含着对自由恋爱天不经地不义的惩罚。牛郎织女的故事充满了斗争,斗争的结果,也只是一年见一面,这实在说不上是什么胜利。非要拿七夕来祝福爱情或是鼓励斗争,恐怕都是既不吉利也不和谐的。

再从古代的风俗看,七夕不过是个女儿的乞巧节,这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就可看出,所谓“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记载的就是这个风俗。唐人有诗:“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更是传神地写出了七夕那夜的乞巧情景:少女们祈求织女赐巧,一手持绣花针,一手拿五色丝线,看谁穿得快、穿过多。女红是古代女子的看家本领,肯定不是今天女孩喜欢玩的东西,真要动员女孩子们来借月乞巧,怕也会只剩下几份滑稽。

其实,多一个节日,多一份热闹,不钻牛角尖,倒也不妨将七夕过成一个“情人节”。不就多了一个送花传情的机会,多了一个烛光含情的机会,多了一个相亲结缘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只是不要弄得那么神圣、那么庄严,以“保护”名义发表什么“宣言”,让人觉得仿佛要跟“2.14”的情人节争个高低似的。因为较起真来,将七夕定为“情人节”,神圣不多,荒唐倒是不少。

发表于 2006-8-2 17: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认为牛郎织女“分居”是悲剧 中国情人节宁波遇冷

--------------------------------------------------------------------------------
http://news.tom.com  2006年08月01日 06时57分?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宁波7月31日电 (记者 白林淼实习生傅婷婷)七月三十一日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而今年又是三十八年来难得的“双七夕”,中国的南京、杭州、西安等地为了庆祝这个中国的情人节费劲心思,活动精彩纷呈,然而在港城浙江宁波,七夕却遭冷遇。

  记者走访了宁波银泰、二百等商场后了解到,为了迎接这个中国情人节的到来,宁波的商家就早早开始准备,推出了各种促销活动,可宁波市民似乎并不十分买帐,销售情况并没预想的那么火爆。宁波二百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七夕前夕二十九和三十日恰逢双休日,可商场的人流却与往常的周末没多大区别,特别是当天的营业额几乎与往常的双休日相同。

  在宁波的一些花店,为了这个日子的到来,想出了用红纸、中国结等有中国特色的装饰品来装扮鲜花,或提早推出订花业务等方式来吸引顾客,但效果还是不尽人意。

  另外,与杭州的黄龙洞相亲热闹不一样的是,梁山伯故里的宁波梁祝公园,这个曾经举办过万人相亲会的地方,对待“七夕”却“无动于衷”。

  在宁波有城市客厅之称的天一广场,在一家影都门口,记者随即采访一些情侣时了解到,对于如何过“七夕”这个情人节时,他们表现的并不特别热衷,依稀听到几对情侣表示,会在当天一起吃个饭,然后看场电影之类与平时约会相似的活动,惟一新增的就是,彼此会互赠一份小礼物以表心意。

  而后,记者致电几家在甬几大旅行社得知,由于这次七夕不是周末,也没有假期,旅行社没特意推出旅游路线,客户群体没发生多大的改变。

  “牛郎织女银河相会,可以说是非常的烂漫,因为那是穿越时空的相爱,然后在我们宁波,却演绎的是另外一番景象,可能这跟有人认为这是悲剧的原因——牛郎织女一年只相会一次,也有可能生活在这个港口城市的人们已经忘却了中国好的一切。”吴晓说,虽然他本人不赞成南京、杭州等地的商家借这个日子大赚一笔,但起码他们让市民更加清楚的了解,七夕是个非常美好的日子,中国情人节完全比西方情人节有意义。

发表于 2006-8-2 17: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七夕”荷花别样红 西施的故里打造古韵“情人节”(组图)

--------------------------------------------------------------------------------
http://news.tom.com  2006年08月01日 06时49分?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观看更多图片



点击观看更多图片



  中新网绍兴7月31日电(王薇)华夏第一美女西施的故里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把“爱情”打造得如此灵秀典雅、古韵浓郁。从今天上午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歌舞晚会揭开了“七夕”的一系列庆典活动:身着蓝绸中式对襟衣裤的十八翁,拨弄着绷鼓、月锣、鼓板、二胡、笛子、琵琶等乐器,演绎有着高山流水、云蒸霞蔚般的柔和之美的十番古乐,让人们的思绪回到了久远的岁月,留恋忘返……现代歌舞动感潇洒,节奏明快;美女古装秀则为人们展现了古代美女们“楚腰纤细掌中轻”的娥娜多姿;而放荷灯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的地方特色活动更是把这个东方情人节推向了一个个高潮。西施故里的情人们用一种复古的方式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情人节”。

  在西施曾经浣过纱的饭淘萝水塘旁,一张长长的桌子摆放在河边的码头上,桌子上摆满了用蜡烛制成的水灯。灯的形状尤如一朵朵盛开的荷花,粉红、金黄、大红、纯白、天蓝,色彩斑斓,让人不由自主地赞叹手艺人技艺的高操。情侣们在灯上刻下我们双方的名子,点燃了灯捻,小心翼翼地将荷花灯放入水中,荷花灯浮在水面随波漂去,情人们紧紧拉住彼此的手,共同祈祷幸福的未来。.

  荷花灯的由来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据说,当年西施被越王选中后,乘船准备离开家乡远赴吴国,正值黄昏时分。浣江两岸的老百姓得到消息后,纷纷举着火把来到江边为西施姑娘送行,默默地祈求河神保佑西施一路顺风。他们将火把插在岸边的沙摊上,有聪明的村民就用沙滩上的蚌壳盛油,作成水灯,顺流放下,认为这样更能为西施姑娘照明,于是人们纷纷效仿,河灯一时铺满了河面,西施则乘船随之安然远去。从此之后,放河灯、举行荷花灯会的风俗就在浣江一带流传下来了。因为西施姑娘喜爱荷花,人们尊其为“荷花神女”,于是,后来人们在制作河灯时多以荷花样式为主。

  西施不仅是人们敬仰的美神,更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爱神。今年七月最后一个日子是“七七”中国情人节,而西施故里却将整个七月延长为情人月,西施故里旅游区抓住时机,大作爱情文章,推销爱情产品,推出了的活动有:观赏性的节目,有十八翁古乐、现代歌舞、美女古装秀、露天电影等;参与性节目,有喝啤酒游戏、音乐沙龙、英语沙龙、与“西施”合个影等;更有专门为恋人而举办的爱情主题节目:品尝情人咖啡、放爱情灯、拍“凤求凰”情侣照等。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梅花三弄》悠扬的丝竹声从西施故里古街口的越秀亭传出,如天籁之音,舒缓悠扬,婉转跳动,余音绕梁,醉了周围驻足倾听的观众,醉了执手甜蜜的情侣,也醉了今天这个属于东方的情人节。  
发表于 2006-8-2 17: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今年恰逢双七夕红豆对抗玫瑰 各地庆中国情人节(图)

--------------------------------------------------------------------------------
http://news.tom.com  2006年07月31日 22时34分?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观看更多图片



  中新社北京七月三十一日电今天是农历七夕节,今年的“中国情人节”恰逢闰七月,于是出现了三十八年一遇的双七夕现象。中国各地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太仓办七夕乞巧

  黄莹苏州报道:自古盛行牛郎织女文化的江苏太仓市南郊今天举办“七夕乞巧会”,包括开光、抬像、吹曲、斋筵、祭祀、解粮、舞龙灯、看巧云、观星斗等一系列民俗活动。而各式商贩也会在一旁摆摊买卖,场面热闹非凡犹如庙会。

  在“七夕乞巧会”上,庙主不仅延承了免费施斋,各色巧点诱人又可口,地道的巧果、兰花豆、豇豆麦糕等特色点心更是令食客赞不绝口。姑娘们用自家种的凤仙花染红指甲以求吉祥如意,用槿树叶汁洗头以求美貌纯洁。晚上香客们还点着蜡烛朝拜许愿,少男少女可求姻缘,夫妻只为百年好合,小孩祈祷心灵手巧,老人但愿健康平安。

  老人重温浪漫

  吴兆飞、王宇长春报道:在长春市,“七夕”不仅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一对对老年夫妻也在这一天寻找浪漫与温情。

  七十多岁的刘老太和老伴闲暇散步时的话题都是童年“七夕”的趣事。马先生早早买好今晚电影票,打算和老伴一同看场电影,重温爱情,同时也感受年轻人的“时尚七夕”。除了这些携手漫步、共看怀旧电影等朴素的方式,五十八岁的单身李女士打算参加“七夕相亲会”,寻找可以共度余生的伴侣。李女士表示,要和单身的年轻人一样,在“七夕节”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兰州推爱之旅

  殷春永、赵志锋兰州报道:兰州旅行企业七月初就开始热炒“爱之旅”。一旅行社负责人透露,长期以来,七夕旅游人气难敌西方情人节。但今年恰逢“双七夕”,又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首个七夕节,因而极大地刺激了情侣们的出游热情。

  “七夕节,我准备和男朋友去甘南大草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盈盈水间,脉脉相语,该是多么浪漫、多么甜蜜的‘爱之旅’啊!”兰州一高校的小马对七夕节充满憧憬。

  山城热衷相亲

  章莹重庆报道:恰逢三十八年一遇的“双七夕”,应接不暇的单身派对、相亲活动成了时下山城重庆单身男女喜迎“中国式情人节”的独特方式。

  山城众多时尚会所趁热推出“缘分从八分钟开始”、“缘聚仲夏圆梦今夜”等大型单身男女联谊活动,浪漫的口号、梦幻的场景布置、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单身一族踊跃报名。筹办私人单身派对亦成为此间重庆单身白领的新风尚。重庆的父母相亲团也开始了首轮热身活动,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的相亲大会吸引了近千市民积极参与,场面异常火爆。

  红豆对抗玫瑰

  陈光明南京报道:红豆集团从二○○一年起,发起七夕红豆·情人节,得到了包括贺敬之、柯岩、冯骥才、余光中等名人及广大国人的支持。如今,这一具有诗意的倡议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今天公布的中国情人节爱情信物名单,分别是红豆、香囊、内衣、梳子、中国结、珠宝首饰、罗帕。这使得红豆一时成了风行的时尚商品。在南京的商店里,温润如美玉的红豆或被串成圈或被放进锦盒,摆放在或大或小的店铺中吸引着往来如织的情侣。

  开渔恰逢七夕

  索有为阳江报道:在开渔前夜巧逢七夕节,让素有广东渔仓之称的广东阳江闸坡渔港的渔民多了一份欢乐的理由,三十一日,当地渔民用多彩的方式来欢度七夕。

  居住在此间的渔民从宋代开始就有在七夕节到海边沐浴洗头的习俗,传说此举可避百病纳吉祥。当日上午,当地渔民在海边进行了海上拔河比赛,在海水的沐浴中抖落汗水,将积攒了两个月的力量尽情释放,为八月一日的开渔热身。

  郑州冷落七夕

  张宁宁郑州报道:“七夕”将至,对比昔日的“情人节”,此时的郑州显得异常冷清。即使在郑州市二七广场等比较繁华的商业地段也很难看到有关“七夕”的促销活动。

  比起二月份的“情人节”,“七夕节”明显冷清不少,鲜花、巧克力、礼品销售清淡,餐饮业也远没有“情人”节时的红火。多数商家都认为,“七夕节”这个商业概念还没有炒作起来,难以形成整体氛围,与西方的“情人节”相比,影响力远远不够,所以他们也不热衷。  
发表于 2006-8-2 17: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相亲的娘们
2006073122011725646_0.jpg
发表于 2006-8-2 18: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俗专家发表保护七夕文化宣言

通讯:巧克力涂抹的“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吗?

--------------------------------------------------------------------------------
http://news.tom.com  2006年08月01日 07时19分?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7月31日电(记者林露露)打着中国传统节日复兴的旗号,“七夕节”开始成为中国式情人节,其仪式一面在参考西方情人节,用玫瑰花与巧克力装点,一面大搞相亲大会。但是,记者很想问的是,这个由巧克力涂抹的情人节果真是中国的情人节吗?而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有多少是与爱情相关的呢?

  传统的“七夕节”主要针对年轻女孩,并有一定的仪式。在古代,年轻女子在七月七这一天的夜晚设香案、置瓜果、迎巧娘(织女),期盼美好的情感与幸福的生活,是谓“乞巧”。在浙江农村,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而在秦代,七夕日是娶妻的忌日。织女、牛郎,一个是天上的仙女,一个是凡人,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被银河阻隔没能成婚,七月初七便成了民间婚嫁的禁忌时间。

  但现今的七夕节已经完全缺失了这样的文化内涵,反倒是外来文化借媒体之手对七夕节的概念进行了重新颠覆,再加上商家的推波助澜,七夕节主要的传统功能“乞巧”已经丧失,转而成为人们感情文化的一种载体。于是乎,美丽的玫瑰与甜蜜的巧克力再一次借了“中国情人节”的东风,超市里卖得火爆,粉红心形的浪漫图案再一次充斥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制造“七夕节”成为“中国式情人节”的始作佣者,电视媒介上关于七夕内容越来越多了,长如电视剧、短如关于七夕情人节情趣内衣热卖的的简讯,林林总总的消息间接或直接地在暗示“中国情人节”的到来。于是,无“节”不参与的商家们也开始热热闹闹地张罗起了自己的买卖,步调一致地向情人节靠齐,街头巷尾打出中国情人节的招牌,以窥探那些“嗜节”的年轻情侣的荷包。也终于,有人按捺不住了,他们开始身着传统汉服走上街头,向人们展示真正的七夕节,她所蕴涵的深意和风格。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翻身之作,七夕节无疑是幸运的,但笔者以为,她已经不再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倒透出丝丝西方情人节的味儿。有多少人去花时间认真地去考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出,有不少人在媒体“引导”的热闹声中,已心安理得地接纳了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的事实。

  视七夕为中国情人节,与其说七夕是传统节日的复兴,不如说是被商业炒作起来的一场充满巧克力味道的爱情派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 01: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