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孙正国兄来约稿,题目是"传统资源转换",实在没有什么想法,却又碍于情面,只得随意写了几句意见,至今想来是不负责任的举动.但此问题实在是个大问题,就是现在再问我,也仍然不知道怎么回答.现在刘惠萍先生又提出来了,而爱东也给出了一个答案,我想爱东的回答有充分的科学立场的理由,我深表赞同.但我又想,还会有其他的答案,其他的立场,其他的理由.
这两天,乘着十一长假,埋头读<纯批>.多年了,下了一次又一次决心,要把这本书啃下了,每次都半途而废,实在太难了.但这次是铁了心,再不拿下是不行了.不说<判断力>,单说<纯批>和<实批>,康德构造了两个世界,我自己关于"事物性质"和"事情意义"两个世界的说法,康德早就说了.康德的意思是说,我们对这两个世界应采取不同的判断标准,如果说性质世界的判断标准是"真",那么意义世界的判断标准则是"善",因此,用性质世界的标准"真"来判断意义世界,那一定摸不着头脑,而用"善"来判断意义,则意义之高下自见.
所以我想,如何面对当前"发明传统"的热潮,重要的还不是民间如何?地方如何?而是我们自己如何?我们首先要对我们自己的判断力进行一次批判的检验: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如何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