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田兆元

神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5 12: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神树

也希望雪村老师发表更多的高见!
发表于 2007-5-15 17: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神树

  一方水土样一方人,一方树木树百年精神,对于故乡的情节,不只是那克神树,更重要的是我们浓浓的思乡情!
发表于 2007-5-26 18: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神树

     田老师好,各位老师好!一直都在想着把神树的话题继续下去,但是苦于自己的学识有限,并未能有很好的想法产生,尤其是关于“龙氏兄弟为何要化为龙”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不过,最近还是去图书馆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从老师那里得到了一些信息,在这里贴出,请各位大方之家予以指教。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上次我提到的那则关于龙树信仰的传说,乃是流传于云南境内的壮族村寨之中,可能并非壮族神树的主流信仰,其实目前真正在广西境内流传的壮族神树信仰乃是对于榕树、枫树、木棉树等树种的崇拜,尤其是榕树(在我们的校园中便有许多棵,在南宁市的街道上,更是随处可见)。在壮族人民的心目中,这三个树种的神性是勿庸置疑的,并且和他们的祖先之间有着不解的渊源,这通过一则古老的传说可窥一斑:传说布伯(壮族洪水神话中同雷王抗争的英雄)以后,人口逐渐增多,在同一块土地上谋生已经非常困难。为了部落的繁衍发展,大家决定分头到各地去谋生。这时有三位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分开了,将来子孙们互不相识,打起来怎么办?于是,大家决定到山上去种三种树。第一个上山种上木棉树。到三月木棉花开时,满山红花,看上去就像一丛丛火把。第二个则种上大榕树。大榕树根深叶茂,表示部落子孙繁荣昌盛。第三个种上枫树。人们用枫叶来染糯米饭,叫做精乌饭。后来又加上黄色、红色、紫色、白色,成为五色,表示五谷丰收。(蓝鸿恩搜集整理,载《三月三》,1983创刊号)这就是壮族著名的《祖宗神树》传说。
   其次,我想介绍一下关于壮族神树的祭祀。据廖明君《壮族自然崇拜文化》中所述,在广西武鸣县西北部和马山县东部,几乎每一个壮族村寨都有一棵被加以特殊保护的树木,也即是“神树”,一般而言以榕树、枫树、木棉最为普遍。当地壮族群众认为,这些被加以保护的树木,有神灵附于其上,乃是神树,人们不能随意接近,更不允许损伤砍伐,也不能在其附近大小便,说一些亵渎神灵的话语,更不许在附近发生两性关系,否则的话将要受到神灵的惩罚,轻则破财或生病,重则身体致残,甚至于死亡。(关于这一点,同老师的解释吻合)对于树木的神性,壮族的巫经中常有这样的句子:“村里的榕树能成为神社,村旁的榕树能成为神社,大榕树能成为神社,老榕树能成为神社,青榕树能成为神社,大樟树能成为神社”。这样,一般在村寨神树的附近,都建有一丈建方的小屋子作为供奉社王的神庙。而对于神树的定期祭祀也就在其树根下进行。
   可见,这些地区对于神树的祭祀和神庙祭祀是合二为一的,我想,这可以和田老师故乡的神树祭祀放在一起作为一类研究对象来加以考察,而对于云南壮族的龙树信仰,其作为一种单纯的神树祭祀,也许可以作为另外的一类研究对象,不知田老师有什么看法?
第三点,关于神树信仰的文化解读。我想,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学术问题,自己是没有能力下结论的。在这里仅列举一下他人的观点:关于神树的诸多禁忌,我这里的老师认为,和弗雷泽的《金枝》中提到的交感巫术非常相似,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解释一下。不过,我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从学术的眼光来看,各地百姓对于神树的崇拜和祭祀,其神圣性要远远的高于其巫性的一面。所以仅从巫术的角度去解读神树信仰,是片面的,也是群众所无法接受的。另外,关于壮族的神树崇拜,廖明君在《壮族自然崇拜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9)一书中,主要是从祖先崇拜的角度来认识,把祖灵信仰与动植物信仰联系到了一起,进而认为这是一种生殖崇拜,认为源自于壮族先民的“植物生人”意识,这个观点是不无道理的,据《布落陀经诗译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篇“造天地(一)”所载,“第一造出樟树,第二造出檀树”,说明树木的产生在万物之前,从而可见树木在壮族先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而至于树生人的细节,却没有可供参考的例证。所以有些问题我们还要继续深入的思考下去,比如,关于云南壮族村寨的龙树信仰,假如也用生殖崇拜来解释的话,可能就很难说得通了。
   在广东和香港,民间应该也有很多的神树崇拜现象,在一些的香港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祭祀神树的场面,有的和婚育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有的是满足人们心中的某一个愿望,我想,其中树木所蕴含的神性也很值得探究一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4 02: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