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黄景春

转:当考古渐生乱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08: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墓周边村民谨慎 愿接受采访者被拉上车带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0日08:00  山东新闻网

  山东新闻网9月9日讯(记者陈伟斌 实习生王震发自河南安阳) 争议漩涡中的“曹操墓”周边,尤其是西高穴村,防记者的风声越来越紧。今天,记者再次前往了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村和其周边的一些村庄,村民们表现的越来越谨慎,对记者好像都有几乎一致的标准回答:刚从外面打工回来,什么都不知道。而那16名之前在曹操墓参与发掘的徐姓村民及之前被怀疑是盗墓者的家属们,不仅不愿接受采访,有的就连之前向其他媒体记者说过的话也都不再承认。而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很多年轻男村民都在近几日里“外出打工”了,包括不少之前被当地警方怀疑是盗墓贼、后来又被释放的村民。

  疑点人物
  突然都出去打工了

  今天下午,记者希望能够找到徐自生、徐玉平和王燕明等西高穴村的村民,他们曾因被怀疑盗挖曹操墓而被警方带走,但在宣布确定曹操墓后,这些人都被释放;可徐自生的妻子在前几日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徐自生又被警方叫走了。

  不过今天,徐自生的妻子在她家的小卖部中,又极不情愿的告诉记者:“徐自生出去打工去了。以前没出去过,一直在家帮忙搬运货物。”雷同的是,王燕明“今天早上刚刚出去北京打工了”,徐玉平和徐玉超也已经不在村中了。

  愿接受记者采访
  却被拽上车带走了

  记者在村里寻访良久,终于一名正在聊天的男村民冒了出来,告诉记者可以聊聊此事,并邀请记者去他家。

  “走走走,上班去了。”还没等那名男村民说完,其他几个人就将那名男村民一把拉进了停在一旁的小车内,并示意其他人赶紧散开,“别添乱了。”随后便开车离开了村子,而其他人也随即散去。

  外村人不愿谈西高穴村的事

  记者在周边走访,离西高穴村往东不远处,有个东高穴村!记者辗转找到了该村村委会刘主任,当问及是否在村外的玉米地里发现过古墓时,刘主任一脸无奈:“你们知道,我要遵守纪律保密。”而旁边嘴快的村民早就给出了答案:“有!很多!”但还没等记者继续采访追问,刘主任便“送客”了。

  而渔洋村的村民则认为,西高穴村发现曹操墓倒也可能,这里离古邺城很近,据说过去有很多王公贵族的墓都在这边附近。”

  “乡土考古家”龙振山有了贴身“保镖”
  改口称“我要起诉闫沛东”

  “我收集的都是过去平民百姓的遗留下来的东西,价值不大,所以不用交给国家。”今天上午,记者再次找到了龙振山。也许是最近前来采访的记者较多,他的身边多了一个中年男子,于是无论龙振山走哪儿,他都跟到哪儿,总是站在三五米开外的地方,紧紧地盯着正在与记者交流的龙振山。

  此前,龙振山曾表示不追究闫沛东法律责任,但今天面对记者时态度却来了个大转弯,说已经决定要起诉闫沛东了,但由于不懂法律,所以还不会立刻起诉。对于他之前说从没见过石牌,但如果需要,他可以出来证明石牌是真的这个说法,今天他肯定地说道:“那个石牌一看就是真的,我虽然只是在电视上才见过,但明显不是伪造的。”

[ 本帖最后由 黄景春 于 2010-9-10 08:3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9-20 09: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余名专家考察河南安阳称曹操墓是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0日02:01  新京报

  

  据新华社电 来自我国各地考古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的120名专家学者,18日考察了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及出土文物,举行了“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

  西高穴2号大墓应是曹操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主持了座谈会。他在会议总结时说:“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曹操墓出土的材料,包括墓葬形制、墓葬结构、出土遗物等,结合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步达成了一个共识:西高穴2号大墓应该是曹操墓。”

  白云翔说:“专家们在考察了西高穴2号墓的发掘记录、图纸等资料后认为,考古队对这一大墓的发掘是科学的,发掘过程符合田野考古操作规程,材料记录无论是文字资料还是图纸资料都很规范、完整,发掘过程中也将文物保护理念渗透进去,很多做法及时有效。”

  白云翔呼吁曹操墓的争议回归学术、尊重学术。他说,西高穴大墓是不是曹操墓,说到底是个学术问题。学术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对不同意见展开学术讨论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学术讨论应该首先尊重学术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材料出发。

  一些考古细节需要解决

  专家们指出,曹操墓的考古和研究工作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如画像石材料来源的界定,墓道两侧磬形坑的成因,墓上建筑以及2号墓与1号墓的关系等。专家们建议加快画像石拼接等文物修复工作,进一步探明陵区布局和陵园结构,加快进行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和发掘报告的编写等工作。

  此次考察曹操高陵的120多名专家学者的研究领域均为汉代考古或汉代历史文化,前来河南内黄三杨庄遗址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各方说法

  河北文物所所长韩立森

  安阳现曹操墓与文献不矛盾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韩立森:史书记载曹操高陵在邺城西边或西北边,磁县、安阳安丰乡都在邺城管辖区。在安丰乡发现曹操墓,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与文献记载并不矛盾。结合本人在河北境内发掘过3个汉代诸侯王墓的考古经验,我认为沿用考古学的方法推定此墓为曹操墓的做法是正确的。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考古学是人文学科中最注重科学方法的学科,目前社会上对曹操墓提出了一些疑问和质疑,还不足以推翻这个结论。争论是可以的,首先应当尊重考古学界的意见,特别是一线考古工作者的意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

  秦始皇陵也未出土玉玺

  长期从事西汉帝陵考古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我曾3次考察西高穴大墓,作为最终的结论,西高穴大墓是曹操高陵。一座墓葬性质的推测并不是非要根据一枚印章、墓志或者哀册才能确定。如我们所发掘的西汉11座帝陵中,仅有长陵和阳陵出土有文字证据,其他9座陵都没有文字材料,秦始皇陵到现在也没有出土印章或玉玺。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韩国河:考古队新修复的瓦鼎已达11件,如果还能修复应该有12鼎。《汉书》《后汉书》记载,天子随葬“瓦鼎十二”,证明曹操墓用的是天子礼仪,这正是曹操强调汉统、用天子之礼的体现,可以结合文献进一步论证。

  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杨爱国

  出土画像应是山东工匠雕刻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墓中同时出土了石圭、石壁,说明墓主人身份很高,墓葬的规模与形制与曹操身份相符合。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杨爱国:曹操墓中出土的画像石残块和整块的风格是一致的,这种雕刻技法和风格来自山东,应该是山东工匠从事了曹操墓画像石的雕刻。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杨哲峰:我注意到墓中出土的四五件瓷器的来源,它们分别来自于长江以南3个不同地域。这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高技术、最高等级的器物出现在同一个墓葬当中,这一现象在中原地区绝无仅有,说明墓主人身份非同寻常。

  西北大学教授段清波

  古代DNA序列根本没建立

  长期从事秦始皇陵考古和研究工作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段清波:我对西高穴是曹操墓的看法没有改变,这一墓葬的时代、出土器物和风格,特别是魏武王石牌没有疑义。我曾经因为兵马俑的问题想做人骨DNA检测,向国外一些学者请教获知,古代DNA序列根本没有建立起来,目前DNA技术无法达到这个技术要求。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徐承泰:考古发掘的第一要义,是辨识出土文物的埋藏环境,以此判断是原始的环境还是遭到了人为扰动的环境。西高穴大墓是曹操墓的判断经过了严谨、规范的学术推导过程,可以接受这个观点。
 楼主| 发表于 2010-9-22 14: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墓刻有黄豆竹簪字样石牌被指造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05:03  中国经济网


  关于“曹操墓”真伪的争论,风波再起。9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魏晋史博士、《颠覆曹操墓》作者张国安先生在给记者打来电话时称,他在研究安阳方面公布的西高穴大墓出土石牌证据时,无意中发现,有块石牌上刻着“黄豆二升”的字样,还有块石牌上刻着“竹簪五千枚”。“黄豆这一称呼,是在唐朝以后才出现的,汉魏时期只用大豆一语。”张国安先生不无幽默地说,先是千年后的翡翠跑到“曹操”的嘴里,现在又是唐朝的黄豆玩时空穿越,埋进了曹操墓。还有那个“竹簪五千枚”,难道曹操生前是篾匠,墓里怎么出现这么多的竹簪?

  为何出现唐代“黄豆”?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魏晋史博士、《颠覆曹操墓》作者张国安说,安阳方面公布的这批石牌有21块,除了“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文字外,其他的石牌上还有“黄豆二升”、“刀尺一□”(那个字看不清楚)、“胡粉二斤”等等。“我曾请教北京大学的一位老教授,他说‘黄豆’一语是后代出现的,汉魏时只用大豆一语。”张国安说,他这几天反复检索《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及各种金石墓志和简帛牍策资料,并查看中国农业史的相关著作,发现结果确实如那位老教授所言。“黄豆”一词最先在唐代《开元占经》、《酉阳杂俎》等书中出老教授所言。“黄豆”一词最先在唐代《开元占经》、《酉阳杂俎》等书中出现,之前用的全都是菽、大豆之语,无论经史子集、简帛金石,还是专业农学著作如汉《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都是如此。“之前有人以石牌上出现不少未见之语,并提出质疑,后来都被‘考古专家’轻易以考古发现往往有新东西来搪塞掉了。”张国安说,先是千年后的翡翠跑到“曹操”的嘴里,现在又是唐朝的“黄豆”玩时空穿越,埋进了曹操墓。难道还会有“考古学家”出来改写中国农业史吗?

  为何巨量竹簪无遗踪?

  在这些石牌里,还有一个让张国安比较纳闷,就是刻写“竹簪五千枚”的。“以曹操家世背景,无论在阳间还是冥界使用竹簪,都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我查了一下古代文献,在汉族社会中,上层人士使用竹簪的现象也是出现在唐代,比如说,张九龄在《曲江集》里,就有一首诗《答陈拾遗赠竹簪》,清代大儒徐乾学《读礼通考》中说,在唐开元时期,三品以上官员丧葬时会有‘竹簪’陪葬。”张国安说,假设曹操墓说法成立的话,如此巨量的竹制物品不可能不留下痕迹,但在这次考古中,对这种现象却没有提及,难道这么多的竹簪都被盗墓分子偷走了,连一点遗迹也没留下吗?
发表于 2010-10-9 15: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2 23: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