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双霞

【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1 19: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戈兰 于 2005-8-9 19:06 写道:
嗯,今后应该要求凡想入行民俗学者,都需三代同堂,有一个故事奶奶或故事外婆。

呵呵,我当然极为赞成!我想我奶奶也会赞成,尽管我从来没有成功地向她说明白什么是民俗学。我奶奶给我讲了很多她的神鬼记忆,她的童年,她的艰辛的一生。我最喜欢跟着她去串门 ,坐在一群80左右的老人中间,听着讲古。学了民俗学,总有种“阐释之阐释”的冲动,可是在学者看来十分有趣的记忆或者学术选题,本是他们琐碎而庄重的生活,我没有办法剥离自我强烈的主观感受,不敢去轻巧的评说,反而越发有些肃穆。
[ 本帖由 任双霞 于 2005-8-11 22:55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8-11 20: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刘老师,上边借您的宝地乱发一通感慨,罪过。接下来想您讨教时间在民俗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整体社会结构体系不会改变其均一性的时段,被认为是稳定状态的微观时段;如果可适用的整体框架发生了改变,那么进入了宏观时段的范围。在宏观阶段,再谈重复性、规则性才有意义,才可以反观稳定态的微观时段。如果现在的事实和对事实的分析都过去和将来都适用的话,那么,起码说明从你分析的角度没有发生什么。我们谈到民俗事象的特性,都会提到民俗的传承和变异,这本身是一种重复,也就是符合我们上面讨论中民俗时间是螺旋式和重复的,换言之,我们将之放入了宏观时段中去考察。但是大多田野的个案,都是被假定为(真空式的)尽管自然时间流淌,而社会时间或者人们记忆中的时间都没有改变,整个大社会,小社群的社会关系和外在的环境没有深刻改变,处于微观时段之中。具体怎么处理二者的关系?或者田野中定位失当?多谢您。(这个问题有可能很空洞,没有具体的意义,只是满足我的玄思爱好。)
发表于 2005-8-12 01: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两者联系的纽带即在于时间性。时间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依据,也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形式,时间与其说是人类知性的认知对象,不如说是人类的认识和理解之所以可能的前提,纷纭万象,无一能够脱离时间之流,无一不是在时间中出现,又在时间中消失,每一种现象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有其特定的位置,因而获得了特定的意义,也就是说,每一现象在其最深沉的底蕴中,都无不打上时间的烙印,正是一个事物在时间中出现、延续和寂灭的生命史,根本上决定着人们对它的直观和理解。正是在此意义上,康德才把时间作为人类知性的基本形式,海德格尔也才把时间作为存在最深沉的根基。而时间本身又是一种历史现象,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以及不同地域的生活有着不同的时间,人们按照各自不同的尺度、节奏、脉络、始末安排自己的时间,并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了解和计算时间,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文化和地域中的人们对于世界的不同直观和认知,并赋予世界以及世间万物以不同的意义。因此,要真正如期本然地理解古人眼中的世界,首先就要了解他们的时间系统,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时间,追随着他们的时间,感受和认知世界。"

这一段多经典,很喜欢。时间和空间如同空气,我们无时无刻都离不开,偏偏经常忘却其重要性。
 楼主| 发表于 2005-8-12 02: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列为斯特劳斯如是说,“没有一个共同均一的参照框架,要理解社会关系是不可能的。而时间和空间是我们用来认识人类地社会关系的两个最重要地参照物。。。。如果不和社会现象结合在一起,时间和空间就丧失了意义。”
发表于 2005-8-12 10: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让我妒火中烧的是,这厮叙述底语言逻辑组织极漂亮。
发表于 2005-8-12 10: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雪村友梅 于 2005-8-12 10:12 写道:
让我妒火中烧的是,这厮叙述底语言逻辑组织极漂亮。

到底是温柔大侠,如此诗性的思考。。。
发表于 2005-8-12 11: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薔薇劍差矣。雪大俠這廝的“這廝”大概是指列維-斯特勞斯“那廝”,而非溫柔大蝦這廝吧?
[ 本帖由 戈兰 于 2005-8-12 11:14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8-12 14: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均一性、稳定状态、微观时段、宏观时段……,噫吁戏!危乎高哉!蔷薇剑,你把俺们的脑袋都忽悠大了。俺招架不了,走为上计。
    你好像无形中把问题复杂化了,而我谈论时间,原本是想着把复杂的问题给简单化,因为以前我们因为忽视时间,尤其是古人和民间的时间以及这种时间与主流和历史的时间的差异,所以对许多问题(神话和和民俗的)没法理解,于是就只好捏造出许多无中生有的假设(比如原始思维、神话思维、万物有灵论、图腾崇拜等等诸如此类),对一些用现代科学和逻辑无法解释的现象进行解释,其实,神话和民俗中许许多多现象在我们今天看来无法理解、难以解释,可能只不过是因为它们是与我们的时间性不同的时间性的产物罢了。
    不过,谈论时间性有着特殊的困难,就像奥古斯丁在《忏悔录》(此书也是西方时间哲学的奠基之作)中所云:“时间,当我没有思考它是我知道它是什么,但当我开始思考它时,反倒不知道它是什么了。”(大概意思,不是原话)这是因为,时间与其说是我们思考和认识的对象,不如说是我们的思考和认识之所以可能的前提条件,人的一切认识和思考(还有记忆、回忆、叙事、言语等等)都是以特定的时间性为基础的,我们不可能在时间之外进行思考,但为了思考时间,为了把时间变成思考的对象,就必须置身于时间之外,但这其实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关于时间的思考,不可能是对象性的思考,而人类的一切明晰的思考,都不得不以对象化为前提(都是主体面对客体的思考)。由于时间的思考没办法对象化,因此,关于时间的思考就不可避免的陷于玄思和形而上学,在西方,关于时间的思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仅仅是在哲学的语境中进行的。只有随着人类学的发展,当西方发现了不同于自己的异文化的时间,时间的思想才摆脱了哲学的阈限,这是因为人类学对于异文化时间的发现,使人有可能在不摆脱时间的前提下思考时间,也就是说,在一种时间性中思考另一种时间性,由此,才有可能发现时间的相对性(人类学家比爱因斯坦更造地发现了相对论,呵呵)。如果说人类学是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思考时间的相对性,民俗学则是在本土中的不同层次文化中思考时间的相对性。
    对于时间问题,我感兴趣的只是,当我们要理解民俗现象的起源和意义时,我们必须首先回到民俗的时间,比如说,理解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就必须回到农事周期、自然节律和岁时序列中,要理解神话的原型和意义必须就必须返回口传时代的时间性中……,如果忽视古与今、雅与俗等等的时间性之间的差异,就必定会导致对对象的意义的误解,甚至无事生非地捏造出好多毫无意义的假问题(人类的问题,包括学术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时过境迁”而引起的).
     西方学者把问题搞的非常复杂,关于时间的著述历代不绝,但是,“他们不说,我还知道什么是时间,听他们一说,我反而不知道什么是时间了”。我认为把时间与知识之间关系讲得最透彻的,还是俺们中国的庄子,《庄子•逍遥游》云:“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知”和“年”、知识和时间是分不开的,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因为时间性不同,因此,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就自然不同。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学问,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聪明,庄子也许不是最有学问的人,但庄子肯定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聪明人。
发表于 2005-8-12 14: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以上这番话兼答雪村兄,如果不是跟雪村兄的泰山论剑,我还不会把思想组织得这样明晰。
发表于 2005-8-12 17: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哈哈,去年偶迷了阵子考古,看来中了纳德尔的毒了。说不定刘老师的棒喝消解我走火入魔之厄呢。
发表于 2005-8-15 00: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我猜蔷薇剑就是一位才气骄人的美眉!而我要提的问题却是:你去年迷恋的是什么"考古"?我有一个感觉,说出来请你别介意:我认为学术语言和日常语言固然是有区别的,比如学术语言更强调准确,更强调缜密,一言以蔽之,即所谓的"滴水不漏"!但学术语言跟日常语言又有共同的追求目标,就是--"流畅"!我们有很多的人(包括我自己),都极喜欢用仿欧式的句子来进行表述,结果是弄得我们的文字非常累赘,并令读者百思不解;其实,我们祖国的语言原本是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的,我们为什么不利用那些常见的且朴素有力的字\词,去把一个问题或理念讲清楚呢? 
发表于 2005-8-15 01: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 本帖由 刘宗迪 于 2005-8-15 10:52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8-15 14: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哈哈,这位2003916老兄,真是抓住我的痛脚了。依次回答您的问题:在下去年迷了一阵子考古学,从技术、类型、方法、还有理论都粗粗了解了一些,是很粗疏的那种了解,勉强相当于考古系入学一周的本科同学们吧。在下的语言是有问题,也赞同学术语言和日常语言应该区分,可是一向笔头晦涩,自己都忍无可忍,却无可奈何,所谓本性难移,从10年前,就有人说我有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能力,我当时当是夸我呢。您看,您这一问,刘宗迪大侠笑歪了牙齿,唉,如果有刘大侠挥洒如意的行文,该。。。。在下才疏学浅,您的描绘中只符合一项,FEMALE。
发表于 2005-8-16 02: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论文】刘宗迪:《伏羲女娲兄妹婚故事的源流》

我曾听过不少女性放言:今天谁还去做贤妻良母呀?可我读了蔷薇剑的回复后,知道了--她吓人的剑光闪闪,原来只是出现在思考的时候!她的谦虚使得我坦诚相告如下:要是我们已经想清楚了的东西,自然也就可以说清楚它;而若是我们还不明白的东西,就暂时不去说它!当然,在发表成果如此迫切的今日,这种劝说,或无甚效果吧.蔷薇剑对考古学的关注,算是比较全面的了,如果贵校有考古专业,跟班学将更有用.想想看,读得懂考古文献的意义是什么?它起码 意味著我们又拥有了一座丰富的资料库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4 01: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