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陈金文

“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8 22: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消火气、灭怨气,乐一乐、生和气。
MpxWBS_200406081033464060801.jpg
发表于 2006-4-10 18: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也许他们更多的想法是让民俗文化更通俗更易懂更普及化更大众化而已,我们就是把各种节日的源头追溯到更远更本质的地方,不能引起更广大的民众的普遍关注,其功能岂不是也大打折扣吗?
 楼主| 发表于 2006-4-10 21: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谢谢老弟参加讨论。本人欢迎不同的声音。
发表于 2006-4-10 21: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悠游天下 于 2006-4-10 18:23 写道:
也许他们更多的想法是让民俗文化更通俗更易懂更普及化更大众化而已,我们就是把各种节日的源头追溯到更远更本质的地方,不能引起更广大的民众的普遍关注,其功能岂不是也大打折扣吗?


这也是北京代表大会上“战斗民俗学派”反对“学院派”的主要理由。虽然有人斗胆提出了轰动世界民俗学界的“战斗民俗学派”的独创性观点,但其提出的理由值得反思----尽管推出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发表于 2006-4-10 22: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陈老师,知道您在线上。您发的帖子我都看了。希望您多写点类似这个话题的帖子。现在外行和内行的确分不清楚,雾里看花不如转回来做自己的文章。我现在好像明白了老师您不加入民俗学会的理由了。先生追寻学术自由,才不管那些劳什子事情!用学术实绩说话,不用帽子吓人,值得我们学习!
[ 本帖由 山中来客 于 2006-4-10 22:24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4-10 22: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谢谢老弟夸奖,我知道这是您客气。我最初发帖针对的是某种现象,没有批评民俗学会的意思,因为对学会的情况仅是有过耳闻,未尝亲睹,故不以为自己有发言权。弟兄们跟帖批评民俗学会,我只能姑且听之。将来民俗学会找我算帐,那才又是一个冤案。
有人对我的话题有异议,我曾回过一个帖,尽管说得比较客气,但仍很难掩饰锋芒。所以,以下我一般不再表态。让伙计们都说说话吧,我也并不想搞得那么紧张。老是杂文笔法,累人。伙计们扯吧!
[ 本帖由 陈金文 于 2006-4-23 00:58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4-11 15: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怎么就感觉这么别扭,倒不想对“精英”与“底层”的“民俗学家”们在此次会议上的表现作出更多的评论,各位师长们都言之有理,但也不得不说另一些感受:一些在基层的fellows确实对民俗、民俗学作出虽然直观,却是事实的发言。尤其是对所谓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理争论,他们也许是听不懂,他们行的事也许是与民俗学“家”们的理论相冲突的。可是遗憾的是,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兴奋”地参加了这个“全国”的会议,就没有听到有人关心,民俗保护啦,民间文化啦,那些保护的理论、标准等诸如此类的立定与创造、传承、享用民俗文化的“民”有多大关系。
发表于 2006-4-11 15: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倒是觉得民俗学的发展,的确是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倾向于让民俗学“家”们赚钱、赚名、“发展中国文化”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00: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现在地方上搞“抢救”的有不少是离退休的或政协的老干部,有时候也请个把学者装点门面。地方搞文化保护钱都是政府官员拨的,真正的学术机构哪里能得什么好处,除非能弄个把课题之类的,不过难得很。我现在要下去还得用自己那点很少的经费,将来出书时又不知是不是要花自己的工资了。
高校也有个把人借这个机会在媒体上露了脸,不过在我的印象里,他们中的一些还真算不上专家。可能原来是做别的,没什么成就,觉得“民俗学”自然通“俗”,谁都可以弄得,或者赶“抢救”“保护”的风头,就来搞民俗学了。这类人不像一般学人,头脑活,能量大,自然也出了些风头。
我辈本无所求,自然不会眼热,实际上也没有眼热,可因他们的浅薄,使民俗学界同仁受辱,却是我们所不能忍受的,故而我才发了开头的帖。
说到这次民俗学会研究者或曰专家与基层文化工作者及民俗文化爱好者的冲突,兄弟没有参加会议,但也知道,这两班人弄到一块,肯定是各说各的。说句公道话(我以为的公道),基层文化工作者这些年他们在民间文化工作中出了不少力,特别是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有他们辛勤的汗水,同时,他们不少人本身就生活于民间,对民俗文化的感情也远非一般学者能理解。目前,我们看到的故事书或介绍当地风俗的书,差不多都是他们编的,他们是民俗文化普及工作方面的主力军。
但说到研究,谈到理论,讲到提高,他们的水平自然是不能让人恭维的,理论建设还要靠专家,或一些弟兄说的“学院派”。这些年“学院派”有不少著作问世,也介绍了不少外国的学术理论。他们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至于其中有人因种种原因,包括国学水平低,只知有今,不知有古,或食洋不化,乱套西方理论诠释本土文化之类,学问没做好,不让大家佩服也是有的,但不能就此否定整个民俗学理论界。
以后这个会怎么开,还是要看学会领导怎么为民俗学会定性,要么是开成群众性的,做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的领路人;要么是开成专家性的,做民俗学学科建设的指导者。只要是把这两类人一揽子聚到一块,那就只能是一场闹剧。出现与本次会议同样的场面(我没亲睹,仅是耳闻,或许有人认为本次会议是一次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 本帖由 陈金文 于 2006-4-12 07:18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4-12 10: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陈兄言之有理,道出了部分事实,这更符合陈兄发帖的初衷。如果论坛各位大虾能冷静下来思考此类问题,客观地看待某种现象,平心而论反而有利于各位事业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民俗学界才有希望。民俗学界老一辈钟先生等的人格魅力至今仍是鞭策我们这些年青人前进的动力。
发表于 2006-4-12 21: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不管怎么样,偶去会同学,他乡遇故知,吾知足矣!
发表于 2006-4-13 13: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这次大会倒容易让人联想起人类学的过渡礼仪理论。民俗大会就象是一场喧嚣的所在,大家或参与、或发泄不满、或忘情其中,就象是一场过度礼仪。完了,大家也成熟了,不满也发泄完了,还得面对残酷的民俗学发展现状。民俗学的问题还得民俗学人自己去解决,我们还得直面现实。
发表于 2006-4-13 19: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哈哈,有一位参加的老先生还是我们学生给联系朋友在宿舍解决的住宿问题呢,不知道这位老先生对本次会议有和感想呢,并且我们还听到与会代表有这样的计划,说大会很热闹,下次还要把媳妇领来见见世面呢,哈哈.
发表于 2006-4-13 20: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晚生也赞同陈老师的见地。不过,有许多事情,并不能按真正的民俗学家的思路去走,在这种情况下,很有一点敲边鼓的无奈。
发表于 2006-4-13 20: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家”管好你的嘴

看过上面的言论,确实到了民俗学家闭嘴的时候——陈金文同志首先需要把嘴闭上,少说一些言不达意的废话!
[ 本帖由 小小人 于 2006-4-13 21:37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9 10: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