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haogejin

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4 11: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本期的北大"中国学术城"网站有"文化遗产"专题,大家可以看看.
发表于 2003-1-24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几点零碎的感想,记在下面:

1,传统的地方教育其实就是乡土教育,古代地方有所谓庠、序,就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教师无非是地方长老及宗教人士,传授的除了书写、经书之外,地方文化、社会、宗教、宗法、工艺(狩猎、农耕、手艺)知识占有很大比重,当今少数民族的教育仍很大程度上保存着此种遗风,当地的寺院就是学校,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中接受教育,自然而然地就对地方传统文化耳濡目染、相沿成习。
2,现代教育最大的变革就是用同一的教育大纲、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取代了传统的地方性教育,从而也用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普遍性知识(数、理、化、英语)等取代了传统的地方性知识,现代化的普遍性知识藉此而建立了其知识霸权。
3,现代教育制度在实现与现代普遍性知识的“国际接轨”的同时,也斩断了孩子们与地方传统和乡土社会的血缘纽带。而这种“从远处的教育”(美国科学哲学家费耶尔阿本德语)向孩子们所灌注的知识,大部分是没用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无关,这在中国现行教育中体现的最为鲜明,而这种教育在大量灌输无用的知识之同时,却把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指斥为迷信、伪科学、宗教等并予以排斥,从而从精神上斩断了知识的文化之根,断送了传统的命脉。
4,而没有传统作为铺垫的知识只能是知识,无法转化为生活的实用理性,它不仅无法促进人民生活的福祉,甚至成为令受教育者痛苦的精神负担。因此,重提乡土传统教育,不仅对于重续传统民间文化的命脉是有意义的,对于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改革先行的教育制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5,乡土教育既然是乡土教育,不可能有统编的教科书,可以先由教育部门组织民俗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的学者制定教学大纲,先由学者选定几个地区编写出典范性的乡土教育教材,然后由县级乃至乡级教育部门参照范本自行编写教材。
6,当然在师范院校设立乡土教育专业是当务之急,为此,民俗学界首先应开展乡土教育的研究。
7,乡土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民俗、地理、历史、文学、美术、歌舞、音乐、工艺、社会、德育诸学科,但不应成为漫无边际的大杂烩,民俗学应该成为其核心内容,漫无边际、包揽无余,只能断送它的前途。
8,现在中国基础教育中有所谓“校本课程”,即学校根据当地情况自行决定教育内容、编写教材的课程,但在具体实践中很难开展,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纲要,学校茫然无绪,不妨将校本课程改造为乡土教育课程,既是校本课程有了具体的内容和方向,又使乡土教育的引进没有突兀之感。
9,有些地方的学校已经自发地开展了“乡土教育”,虽然他们也许并没有用乡土教育的名称,前不久中国教育台《关注》栏目报道过河南济源结合地方文化和艺术进行美育教学的做法,就很有乡土教育的旨趣。
10,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民族教育、宗教教育可以说为乡土教育奠定了可资凭藉的基础。


发表于 2003-1-24 18: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温柔老师对于当今教育的现状可谓深有洞见,这一段话是我最欣赏的:

现代教育制度在实现与现代普遍性知识的“国际接轨”的同时,也斩断了孩子们与地方传统和乡土社会的血缘纽带。而这种“从远处的教育”(美国科学哲学家费耶尔阿本德语)向孩子们所灌注的知识,大部分是没用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无关,这在中国现行教育中体现的最为鲜明,而这种教育在大量灌输无用的知识之同时,却把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指斥为迷信、伪科学、宗教等并予以排斥,从而从精神上斩断了知识的文化之根,断送了传统的命脉。

但是我们又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教育,教育仅仅是一种手段,本身并不能承担太多的东西。在反思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媒体等舆论导向。有人曾经说过,我们国家十有八九是文盲,这里的文盲不是指不识字,而是指缺乏学习的眼光、判断的能力以及全面的知识。我们在这里呼吁乡土教育,可教育本身的力量就值得商榷。我认为,现在的媒体大大起到了愚民的作用,特别是影视媒体。现在各个电视台上到处充满了制作低劣的肥皂剧,新闻报道也是报喜不报忧,专题片不能吸引普通的观众。总之,国内不健康的宣传导向大大削弱了教育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精神、道德面貌呈总体滑落趋势,现在很多饱学之士呼吁重塑国民灵魂、重建传统道德,“一耽学堂”的行为正好是在实践这一点。我认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有时候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重筑国人的健康灵魂和良好道德——我们进行乡土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也是指向这一点吗?我个人认为,民间文化的传统教育,家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灌输相关的知识,那我们还会断送传统的命脉吗?
发表于 2003-1-24 22: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温柔兄提出的只能说是一种理想,事实上,国家决不可能把乡土教育提高到可以让各地自编教材的高度。想想历史,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不就是为了抹杀地区文化的差别吗?地域文化,研究研究还行,上升到普及教育的高度来讨论,最终肯定是竹篮打水,我们还是趁早打消幻想,从现实着手,戴着脚镣跳舞可能还会有所收获。温柔兄对历史如此捻熟,不知是否同意?

[ 本帖由 施爱东 于 2003-1-25 00:05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1-24 22: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施大侠说得未免太绝对了吧?我小的时候上学从小学一直到初中都有类似乡土教育的内容。我记得当初还有省内的通编教材,学得也蛮好玩的,同学们都很喜欢,只是不知现在家乡还有没有这种教材了,过年回家我再问问。
发表于 2003-1-24 22: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大漠孤烟 于 2003-1-24 11:29 写道:
本期的北大"中国学术城"网站有"文化遗产"专题,大家可以看看.
刚刚看过,除了联合国的两个文件,全是无聊的东东,看得我想呕吐,还不及这里的讨论来得深刻。即使中国有再好的东西,也让一帮子人给糟蹋掉了。我一直就不明白,与其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中国的昆曲发展并没有面临消亡的威胁、环境的破坏、政策的忽视和西化的危险,只是缺少强大的经济支持和足够人的目光,居然被批准了,狂晕~~
发表于 2003-1-24 22: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不会吧,陈岸瑛那篇文章就很有意思。
发表于 2003-1-24 23: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大漠孤烟 于 2003-1-24 22:52 写道:
不会吧,陈岸瑛那篇文章就很有意思。
正好漏了一篇,看完再说~~
发表于 2003-1-24 23: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大漠孤烟 于 2003-1-24 22:52 写道:
不会吧,陈岸瑛那篇文章就很有意思。
看完了,一般般~~
发表于 2003-1-24 23: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兴盛、衰亡的过程,就如同人的生、老、病、死一样普通。对于人的死亡,根本无法强夺天意,只能坦然接受。对于其它事物,也是如此。人只有死亡,才会拥有历史。只有死亡,才会让我们意识到曾经的美好。当然,人死后可以留下德、功、言,文化消亡后留下的是记忆。
发表于 2003-1-25 00: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鄙意还是把学术与思想干预区分开来,我们可以加强对乡土文化的研究、对民俗文化的教育,但如果把民俗与乡土结合而上升到思想的高度,一定会有地方主义的嫌疑,钟先生在世时,就曾笑称张振犁是地方主义。我觉得钟先生在这点看得很准。
   看看台湾为什么乡土化,那都是有政治目的的,正如温柔兄所指出的,也就是去中国化。
   中国为什么能大一统到现在?乡土化既然重要为什么会被取消?并不是因为政府没有看到它的好处,而是更看到了它的害处!
   日本国为什么又强调乡土教育?你看看日本的地理环境就知道了,它是一民族一国,版图又小,还在孤岛之上,它是不可能发生意外的,它着力要挖掘的,就是本土文化。所以,乡土教育对于他们而言,等同于爱国教育。但我们不是,大家千万别忘了我们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我们要强调的决不是乡土意思,而是国家意识。
      乡土意识在很长时期内还只能存在于文化保护与研究的层次,不可能进入中小学教育。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这一点,只怕更无立足之地。
[ 本帖由 施爱东 于 2003-1-26 14:53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1-25 0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施大侠言重了。如今早以不是军阀割局的时代了,提倡乡土教育并不等于宣扬地方主义,正如尊重地方性知识并不等于不要普遍性知识一样,实际上,地方知识和乡土教育的可贵正是在普遍知识和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彰显出来的。保护和传承地方性知识和推行乡土教育,其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意义正像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自然生态的意义,留传了一种地方性知识,就像保存了一个物种,一种生物基因。一个鄙微的物种,也许人们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只有当它消失后,其对于自然生态的意义才呈现出来,同样,一种文化,也许早已不入时人眼,不招人待见,但是,有谁又能断定,它已经毫无存在的价值了呢?乡土知识是否有价值,乡土教育是否有意义,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是没有发言权的,我们不应该“从远处”代替民众决策,正如我们无权从远处决定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是知识什么不是一样。提倡乡土教育,并不是恩惠或强加给民众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而是把原本属于他们东西还给他们,因为,教育原本就是从乡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提倡乡土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积极的进去,或所谓“教育创新”,毋庸说是一种消极的“防卫”,是对传统的保守。乡土教育不过是就是给人们一个把目光从远处收回的机会,凝神关注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切身地了解自己的家园,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让人民盯着自己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了,就不要胸怀全国放眼世界了,毕竟,数理化和English还是要学的嘛。
提倡乡土教育,并不与国土的面积成反比,相反,正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才有文化多样性,才应该提倡教育的灵活性。
 楼主| 发表于 2003-1-25 07: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各位的精彩发言,在下要认真学习。一旦有机会发言(似乎不久就有这样的机会),这些思考将会被提出来,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我特别觉得在这里这么专注地讨论问题,让参与的人和浏览的人,都能有或多或少的收益。
作为民俗学“思想库”,这个阵地要长期地坚持下去啊!
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讲座,将要从3月份开始。原本打算每月一个,发现不易操作,我们的学生要放寒暑假。按照新的计划,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大约3周一个讲座。
发表于 2003-1-25 09: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温柔兄所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在的背景,中国社会正面临急剧的转型,乡土知识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文化之根脉延续,才保护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使之进入教材。我们要延续的是各地、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而不是强调其地方化、民族化。在这点上,学术应该是单纯的学术。
中国除了地大物博,还有一点就是民族众多,我们进行乡土(也包含本民族文化)教育的前提,正如施大侠所言“我们要强调的决不是乡土意思,而是国家意识。”
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点实际上内涵颇深。
发表于 2003-1-25 16: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施大侠好像并没有真正明白温柔大侠的意思
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故土是什么样子,又怎么会更好地理解民族和国家的概念
乡土教育无论如何是实用而必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1: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