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haogejin

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8 23: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施大侠,如果你再敢如此向温柔老师发难,小竹子就冲到你家去,把你家好吃的东西全部吃光,让你没的吃,好好饿饿你 】
好样的,小竹子,去他家时,别忘了带一个包袱,吃不了兜着走,回来大家打平伙。
发表于 2003-1-29 00: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温柔地思想 于 2003-1-28 23:18 写道:
【施大侠,如果你再敢如此向温柔老师发难,小竹子就冲到你家去,把你家好吃的东西全部吃光,让你没的吃,好好饿饿你 】
好样的,小竹子,去他家时,别忘了带一个包袱,吃不了兜着走,回来大家打平伙。


施爱东家里的东西那里吃得?要吃还是要到我们老师家去啊!你们敢吗?
发表于 2003-1-29 00: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温柔地思想 于 2003-1-28 23:18 写道:
好样的,小竹子,去他家时,别忘了带一个包袱,吃不了兜着走,回来大家打平伙。
没有问题,温柔老师放心,小竹子一定将施大侠家过年的年货全部打包带回来,然后大家平分 ;)
发表于 2003-1-29 00: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小人家 于 2003-1-29 00:32 写道:
施爱东家里的东西那里吃得?要吃还是要到我们老师家去啊!你们敢吗?
那又有什么不敢的 小竹子天不怕地不怕,还没有什么能吓倒她的
发表于 2003-1-29 09: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小人家 于 2003-1-29 00:32 写道:
施爱东家里的东西哪里吃得?

对对对,我感兴趣的食品全是辣椒、红油、陈皮、老姜之类的,要不我说话怎么这么辣呢。别人吃不得的,尤其是不能打包给你温柔老师,这些东西一吃就不温柔了,小竹子吃了,豫妹子就变辣妹子了,你说话就会变得象我这么令人讨厌了。打劫不成反失了往返车票。千万要三思而后吃啊。

[ 本帖由 施爱东 于 2003-1-29 10:29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1-29 11: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施爱东 于 2003-1-29 09:48 写道:对对对,我感兴趣的食品全是辣椒、红油、陈皮、老姜之类的,要不我说话怎么这么辣呢。别人吃不得的,尤其是不能打包给你温柔老师,这些东西一吃就不温柔了,小竹子吃了,豫妹子就变辣妹子了,你说话就会变得象我这么令人讨厌了。打劫不成反失了往返车票。千万要三思而后吃啊。
施大侠知道小竹子厉害了吧,不想让我去,就直说呗,罗里罗嗦这么多借口。小竹子如果真去了,往返车票当然是你老人家报销了,吃不成旅游也行嘛,到时从施大侠家收集一些宝贝玩意儿带给温柔老师,吃的不行玩的总行吧 ;) 话说回来,施大侠说的是实话,根本就不令人讨厌,只是意见冲突而已。温柔老师和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发表于 2003-1-29 13: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施大侠怕俺不吃辣,这个嘛,施大侠就不用担心了,洒家在四川待了十年,没学到其他本事,就学会了吃麻辣烫。能吃辣可不见得不温柔,君不见那些川妹子一个比一个能吃辣,可一个比一个温柔。小竹子,进了施家的厨房,别管他辣的咸的香的甜的,通通给他洗劫一空,连骨头也不要剩。
[ 本帖由 温柔地思想 于 2003-1-29 13:13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1-29 13: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没有问题,小竹子到施大侠家里,把他辣的咸的香的甜的,通通洗劫一空,绝对连骨头也不剩,然后带回来 好玩的,小竹子绝对也要洗劫一空;)到时,施大侠家可就名副其实的家徒四壁了
[ 本帖由 淇园之竹 于 2003-1-29 15:43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1-29 14: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小竹子,还有一事须记得,今年不是羊年吗?小竹子这次羊年之行,扫荡完施爱东家后,别忘了把羊城的那五只老山羊也顺手牵羊带回来,一只做涮羊肉,一只烤羊肉串,一只烤全羊,一只做你们河南的红焖羊肉,剩下的一只放生吧。——对了,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羊年的吉祥物,明年咱们要为北京涮羊肉文化申请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先得作作铺垫不是。
发表于 2003-1-29 15: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温柔老师想得实在是周到,小竹子一定谨记了~~ ;)
发表于 2003-1-29 20: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淇园之竹 于 2003-1-29 11:38 写道:
到时从施大侠家收集一些宝贝玩意儿带给温柔老师,吃的不行玩的总行吧


施爱东家里我去过很多次了,他家最值钱的就是马桶,你把那个扛回去吧!自用也行,送给温柔兄也行。
他家最好玩的是他的女儿,这个恐怕要跟师嫂商量一下。
发表于 2003-2-13 10: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最近广州遭盐荒,家里连盐都没了。
发表于 2003-6-29 14: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开设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班的通知

噢!看来还是太孤陋寡闻了。“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在招研究生班了?!

——————————————————————

关于开设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班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联、民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切实保护、继承、弘扬祖国民间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配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面实施,努力提高宣传、文化战线在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普查、抢救、整理、研究的高层次人才,经同中央民族大学协商,决定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开设“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课程班”(详见附件)。该班第一期共招收学员50名。请各地积极组织和推荐有关人员的报名工作。
   具体事宜请与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联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03年1月16日

———————————————————————————————————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班招生简章

   为配合国家“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培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研究的专门人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委托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举办“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课程班”。

    一 .培养目标
        为全国各省、市(区)民间文化管理、研究部门培养高层次的管理和业务人才。
    二 .招生对象
        1. 有一定民间文化研究工作经验的大专、本科以上学历者。
        2. 年龄在 50 岁以下身体健康者。
        3. 现从事民间文化管理和研究者优先。
        4. 免试入学。
    三 .学制和学历

       学制两年,即 2003 年 5 月至 2005 年 5 月。学习期满,按教学方案规定,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者,颁发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参加全国外语考试,成绩合格,并经论文答辩者颁发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

       证书。
    四 .课程设置
        1. 公共课: 政治理论。

        2. 专业课: 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文化人类学概论、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民俗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论。
        3. 专业选修课: 文化学、宗教学概论、当代民间文化学概论。
        4. 专业知识讲座: 特邀北大、北师大、民间文艺家协会等部门资深教授、专家作民间文化整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

           系列讲座。
        5. 学位论文的指导与答辩:为有申请学位条件的学员,安排指导教师指导学位论文,并组织论文答辩。
    五 .教学方式与原则
        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和研究。实行课堂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拓展知识

        面和钻研专业识并举,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和从事民间文化整理研究的实际能力。
    六 .研究方向
        总的研究方向为“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员可根据自己己掌握或熟悉的民间文化情况来确定具体研究

        方向。
    七 .报名与录取
        1. 报名时间:2003 年 2 月 10 日至 3 月 30 日;
        2. 报名地点: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7号〉;
        3. 报名方式:直接报名或通讯报名,并寄身份证、最后学历毕业证复印件和单位介绍信各一份;
        4. 审核录取:报名表经审核合格后,由招生单位发正式录取通知书。
    八 .学习费用
        1. 学费两年共计 8000 元〈含教材和学习资料费等〉。
        2. 面授期间的伙食、住宿,由办班单位负责安排,费用自理。
        3. 教材及其他学习资料,由学校负责发放。


       报 名 表


发表于 2003-7-11 23: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进入教材!

保护我们的记忆




南方周末    2003-07-10 15:10:55


  □本报驻京记者 张英

  因为非典的缘故,原定于6月29日至7月5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改在巴黎召开。在会议中,中国的“三江并流”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北京明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护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业已拥有29项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原定的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选,被推迟到10月举行。届时,古琴很可能成为昆曲之后的第二个幸运儿。剪纸则要等到两年后的2005年了。但是,在众多被主流精英文化所冷落、自生自灭的民间文化传统中,它们已经很幸运。

  文化在消亡

  “这是一种纸糊的戏装小人,最精彩的是武将,头上插着翎毛,背后扎着四面小旗,全副盔甲,衣袍底下却是一圈鬃子。这些戏装小人都放在一个大铜盘上。耍的人一敲那铜盘子,个个鬃人都旋转起来,刀来枪往,煞是好看。”这是冰心在《我到了北京》中对北京民间手工艺品鬃人的描述。“鬃人”的别名叫作“盘中戏”,受京剧和皮影的直接影响,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现在北京能做出“鬃人”的只剩一位家住什刹海附近东官房胡同一号院姓白的老人了。

  “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拿木版年画举例,“一年前,我去杨柳青时,还有三个人从事木版年画的制作和创作,今年我们再去,只有一个人了。有公路的地方,民间建筑可以说是没有了,很多民族的民俗民风都已经没有了。可以说每一分钟都有一批民间文化在消亡,这一点都不夸张。”

  由于中国民间文化大多是采用了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生命相当脆弱。拿北京举例,民国期间的北京民间工艺品有1500多种。如今还有传人在世的只剩下风筝、内画、皮影、面人等二十多个品种了。

  近年来,作家冯骥才一直在为保护民间文化四处奔走,去了很多地方。2000年,冯骥才在山东潍县杨家埠拜访73岁的木版年画第19代传人杨洛书。“你有徒弟吗?”冯骥才问。杨答:“有,一个日本女娃。”因为生活困难,杨的孩子都为谋生出外打工了。

  2001年,冯骥才在陕甘边界采集民歌时,发现当地一位老太太会唱许多古老歌谣。他把这位老人记录在案,决定以后有时间专门去采访她。等到2002年,冯骥才一行找到她家时,老太太已经不在了。她女儿转告,老太太临走前说:“他们怎么还不来呀?”冯骥才痛感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中央美院的靳之林教授在1980年代初去陕北,看到的民间剪纸铺天盖地,光安塞县就有两万妇女会剪纸,家家墙上贴的都是剪纸。20年后,他再去,却看不见人剪纸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墙上张贴的世界名模画像。

  剪纸是经中国文化部正式提交“申遗”的项目,为准备精确的申报材料,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会专门到全国摸底考察,他们发现,1980年代初安塞县就有民间剪纸大师40人,而现在已不足10人,就在考察过程中,一位名叫高金爱的大师去世了。

  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副所长韩军介绍,过去山西“城镇有戏馆,寺庙有戏楼,村村有戏台”,老百姓“宁卖二亩地,也要闹家戏”。但是从1984年至今,平均四五年就有一个小剧种消亡,2/3的剧种和曲种在艺术舞台上消失。

  前几年,永济一些老艺人还用唐朝就已存在的轧筝演奏,但现在已不见踪影。

  号称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自古以来只通过口头咏诵传承,说唱艺人四处流浪,走村串户,运用独特的语言不断吸收各地的谚语、歌谣,形成一门独特艺术。西藏有一位名叫扎巴的老艺人,能唱60多部书,曾经唱过整出的《格萨尔》。但在录音整理的过程中,只录了20多部,老人就去世了,那40多部故事也随着老人的去世而丢失了。

  据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介绍,我国各地散落着400多种民间说唱艺术,保留到现在的已经不多了,有的已渐渐失传,如东北大鼓、河南大调曲子、新疆玛纳斯说唱等,令人十分痛惜。

  蓝印花布染制技术在山东省狼山屯染坊一直非常兴盛,但进入1990年代之后,就基本消亡了;河北白沟的泥玩具绝迹于1990年代;纳西族懂“东巴经”的乐手只剩一位……

  很多民间艺术在国内消失后,惟一残存的资料和样品却到了国外被保存下来。湖南滩头年画就是在德国和日本的收藏家那里被发现的。

  在中国的一些旅游风景区,摆在商店柜台和小贩摊位上的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假冒伪劣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吸引游客,把真的文物毁坏,改建假文物,任意编造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破坏民间文化的原貌。

  “这些现象是在给我们的民间文化挖掘坟墓,自己给自己的伤口上撒把盐。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将来我们想看看中国的民间文化说不定要去外国才能看到。”白庚胜叹了口气,不想继续再说。

  申报很热闹

  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中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激发了文化艺术团体和地方政府的申报热情。

  尽管非物质遗产两年才评选一次,但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宁波“梁祝文化”、少林功夫、广东粤剧粤菜、秦腔、汉剧、越剧、纳西古乐、满族“说部”、南京云锦等几十种民间文化项目申请进入文化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名单,而且地方和地方之间,还出现了申报同一项目的竞争。

  像作家沈从文最喜欢看的民间艺术“傩”,不仅湖南湘西有,江西、贵州也有流传,但是这3个省都认为自己地方流传的“傩”最有代表性,在一年时间里先后向文化部递交了申请。2003年1月,浙江宁波鄞州区政府委托文化部属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向联合国申报“梁祝文化”为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宜兴马上也宣称要“申遗”,还精心策划了观蝶节、制作梁祝音像制品等一系列活动。因为“南音”的“申遗”,福建省厦门和泉州也吵得不可开交。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申遗”主管部门的警惕和重视。

  乔晓光领导的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研究中心在一些地方进行实地考察的时候,曾与地方政府有过接触和交流,专家学者们希望当地政府能够认识到民间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有效的管理,保护好民间文化遗产,而地方官员往往更强调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和推动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

  宁波市政府大型活动办公室主任陈国强认为,“梁祝”申遗是宁波市今后5至10年内一个“利好”目标。“申遗”一能保存弘扬民族文化,二能提高宁波的知名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这恰恰是负责申报的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的副处长杨治所担心的。杨治说,联合国提出这一方案,主要是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人类口头文化和非物质遗产,让全世界的政府注意、重视保护人类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申报的惟一目的应该是保护,而不是其他。与有形的世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其经济推动力也是有限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梁永安则持另一种看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借口可以让当地政府掏钱,出台落实民间文化保护计划。政府会意识到,保护民间文化和建设歌剧院、音乐厅一样,是可以计入政府的成绩单的。

  抢救等不得

  2003年2月19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人民大会堂宣告启动。此工程已被列为国家哲学社科重点实施项目,并作为正在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分支工程。该工程持续10年,将对中国的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进行地毯式的普查。冯骥才说,这个抢救计划的目的是给后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家底。

  季羡林、于光远、启功等近百位学者专家在《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呼吁书》上签名,表示对这项工程的支持。

  民间文化从整体上区分为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三部分。十几年前,中国文化人通过采编《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对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进行过田野采风与搜集工作。那次采风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凿空”意义,抢救了很大一批民间文化遗产。但那次采风偏重于“文艺”,而非“文化”。民俗这一大块最重要的、根本性的民间文化没有纳入其中,民间美术在视野之外,而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至今仍未全部完成。

  此次抢救的目标很具体:在民俗方面,出版2000多卷的县卷本《中国民俗志》;在民间文学方面,完成6000卷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的县卷本、《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和《中国民间史诗集成》。在民间艺术方面,编辑出版一套巨型的图集《中国民间美术集成》。同时还要完成《中国手艺人名录》,以记录农耕时代终结期的一代重要的民间艺人。要用《中国民俗分布地图集》和《中国民间美术分布地图集》展示抢救与普查的成果。此外,还要建立以照片和磁带为主的“中国民间文化影像档案”,以及用计算机管理的“中国民间文化资料库”。

  经文化部授权,“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惟一一家专门从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专业机构。

  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联手,于2003年2月18日在贵州省黎平县正式启动“侗族大歌保护、抢救与发展”行动计划。该计划实施的方案是:抢救、整理优秀大歌作品,编写大歌教材;制定并实施侗族大歌进入中小学课堂计划;定期举行大歌赛。

  问题还很多

  1964年,马尔罗任文化部长的法国进行了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化遗产普查,“大到教堂,小到汤匙”,全要登记在册。这个行动完成后,法国人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设为文化遗产日。继法国之后,欧洲其他的国家也设立了文化遗产日。日本在1950年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法,1960年实施了由国家组织的“民俗资料紧急调查”、“民俗文化分布调查”、“民谣紧急调查”,1980年代又再次由政府拨专款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工作,举行全国民俗艺能大赛等。

  日本文部省规定,小学生在学期间必须观看能剧一次;日本官员均以能剧、歌舞伎、狂言等传统艺术招待外宾;多数乡村设有自己的民俗博物馆。韩国在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之前,已经确立了国家级文化遗产110多个,地方级文化遗产251个。在韩国的皇家音乐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简介中,韩方明确说明该项艺术源自中国。

  我国曾在1950年代和1980年代组织过民间采风和调查,出版了音乐、美术、戏曲等单项的集成资料。但它们大多在图书馆和研究机构束之高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五国驻北京办事处文化官员爱得蒙·木卡拉先生对记者说:我发现中国许多年轻人并不尊重本国民族文化。因为他们很少接触、不了解。木卡拉介绍,在挪威,国家规定一个学生在15岁以前至少要学习掌握一项本国的非物质传统文化,也许他今后去从事别的工作,但对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有了一个基本概念。木卡拉建议中国教育部门应该考虑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比如剪纸等引入中小学课堂,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丰富的非物质传统文化。

  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教授担心的是大学民间文化的教育问题。在南京30多所大学,只有南京大学一家开设民间艺术选修课。民间美术教育,目前只有中央美院等个别院校开设。民间文学课只有北京大学等个别院校坚持开办。一方面民间艺术人才缺乏,而另一方面,连一些师范院校、民族学院和美术院校都没有民间文化艺术课了。

  中央美术学院靳之林教授说,关注民间文化传统实际上是整体教育问题。不要说年轻人,就连很多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对此也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多数人在学校中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也没有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2: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