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淇园之竹

2013年12月有关“‘公共民俗学’的概念与实践”的主题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9 21: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LZ组织这样一场讨论,也多谢LZ推荐的文章。这场讨论和这些文章给了我诸多进一步思考的点。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22: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陌上花开 的帖子

也谢谢陌上君和其他同仁的大力支持!我的思路也是在跟大家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明晰的,而且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也受到了相当多的启发。学术是无穷无尽的马拉松,很高兴路上和大家同行!!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22: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QQ上精彩的讨论,画龙点睛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9:57:25 PM
中美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可以不玩非遗的游戏,因为他知道这个很花钱。但是公共民俗学是很实在的东西,他们愿意做。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9:58:22 PM
中国如果弄非遗,可能更加不会有人提公共性的讨论了。
高老师的新书说见证公民性的成长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10:00:16 PM
其实新政府不让提公民社会。公共性之讨论变得越来越难。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10:01:44 PM
非遗是官方唱主角,公共民俗学敲边鼓。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10:08:44 PM
现在非遗热过去,官方提倡公共文化管理的概念。这里的公共其实跟公共性相去甚远。反而成了一种社会控制的潜在模式。近年来不断有各级政府说要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也强调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民俗学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甚至可以成立服务类的机构,像社会工作一样,让政府来购买。
王鑫(413144468) 12/18/2013 10:10:04 PM
真个很难吧
政府一般都是取缔,不会购买
而且没有经费、没有人员机构如何维持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10:11:18 PM
所以公共民俗实践背后的政治学后台,或许跟美国是相反的方向,但是大家可以借鉴美国模式做同样的社会事业
张礼敏(28681642) 12/18/2013 10:11:29 PM
民俗学的服务类机构可以立足民俗学会
王鑫(413144468) 12/18/2013 10:12:27 PM
政治体制及理念就很不同,所以只能部分借鉴
民俗学会现在也是面临人员和经费问题
因为我们是非盈利机构
张礼敏(28681642) 12/18/2013 10:13:24 PM
呵呵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10:13:28 PM
你说取缔是民间组织,当然服务性的社工机构也属于民间组织。不过只要你的目的单纯,政府不会随意取缔。每年上海有几百家社会福利机构生存,都是政府出一定的资助
张礼敏(28681642) 12/18/2013 10:13:44 PM

王鑫(413144468) 12/18/2013 10:13:46 PM
所以服务也只能是咨询性质
张礼敏(28681642) 12/18/2013 10:14:14 PM
要想政府资助就得去摸政府的脉
王鑫(413144468) 12/18/2013 10:14:21 PM
是的,前提是不能与政府唱反调
张老师说的对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10:14:39 PM
你说的取缔二字正好能说明中国的公共服务其实是一张皮,背后是社会控制的逻辑
王鑫(413144468) 12/18/2013 10:14:53 PM
要看政府需要什么,做这个服务有没有价值
张礼敏(28681642) 12/18/2013 10:15:24 PM
是的
资助对政府有帮助的,取缔不听话的,社会控制
王鑫(413144468) 12/18/2013 10:16:06 PM

刁统菊(554328337) 12/18/2013 10:16:19 PM
《中华文化画报》下设一个非遗栏目,只要是和非遗有关的,都可以写,字数在4千字左右,要有配图。稿酬大约400元左右。最近我们想上一组有关“过年了”的专题,大家可以从节日礼俗的角度来谈谈“过年”的习俗、文化内涵、精神追求等等。当然,结合你们专业最好,围绕“过年”来写写你们想写的东西。联系人
李卫"&nbsp;<liwei7776@126.com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10:16:29 PM
因此目前在中国,公共民俗学的实践主要不是参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脉,而是跟国家对接,走市场道路
张礼敏(28681642) 12/18/2013 10:16:39 PM

王鑫(413144468) 12/18/2013 10:17:02 PM
配图有什么要求吗
同意
张礼敏(28681642) 12/18/2013 10:17:26 PM
因为我们是民间组织,政府就可以说是资助公共服务了。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10:18:13 PM
上海许多NGO存在,很多都是规避掉政治意图的。比如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慈善,可以去做。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10:22:46 PM
公共民俗学的中国实践,一方面看到文化馆非遗中心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吃皇粮的,属于吃人家的嘴短。但另外也要看到国家提倡的文化事业单位改制的趋向。我了解现在很多地方文化馆都有市场化运作的实践。但是问题就在这,中国的市场中是否存在强烈的国家在场。
王鑫(413144468) 12/18/2013 10:24:14 PM
个人估计会有,强烈程度就不知道了
王鑫(413144468) 12/18/2013 10:25:46 PM
我饭饭去了
苏长鸿(383512199) 12/18/2013 10:29:24 PM
市场的公共性和自主性甚至是文化市场的自律性有没有培育出来。民俗学一直强调去商业化,其实最大的问题也在这里,不依靠权力不依靠资本的中国公共性在那里。如果能找出来独立于这两种力量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是可以做事的。
郑木溪(61306476) 12/18/2013 10:30:27 PM
党管一切
你无法逃避
咸宁民协万(317464247) 12/19/2013 12:40:20 AM
刚学习了三中全会精神,有个观点特别瞩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学术观点如果不符合当前政治趋势,恐怕没有立足之处。
苏长鸿(383512199) 12/19/2013 12:58:00 AM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现在终于是市场为主计划为辅。
民俗学肯定不能按照计划经济的思维思考文化实践问题了

淇园之竹(149214842)  9:34:44 AM
谢谢大家画龙点睛的点评与讨论,我已经把这一次的讨论转到论坛上了。未来之事,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今天严密的思考和讨论,有助于明天的实践。我在美学习多时,深感美国学者不论做研究还是参与实践活动,眼光始终向前看,甚至会预见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他们真正想做的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一直都在学习他们学术上和实践中的这种远见。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有时候我们往后看的居多,或者只顾眼下,顾不得长远。不论意识形态和市场发展如何起伏变化,我想总能找到苏老师所说的“第三种力量”,不因强权和金钱而改变,或许这真的就是文化均衡发展的重大潜在动力。

[ 本帖最后由 淇园之竹 于 2013-12-19 22: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22: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QQ上12月19日的讨论

李向振(350052566) 10:25:10 AM
学者在非遗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李向振(350052566) 10:25:38 AM
这即是非遗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公共民俗学的重要议题。
李向振(350052566) 10:30:04 AM
我浏览了所有的本次讨论的发言,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有很多困惑,比困惑更困惑的是,不知道这些困惑应该怎么表达。第三部门、第三条道路、或者第三种力量,这些东西,能否出现,或者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实在也是一个问题。也许目前学界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学术公心的缺失,进而无论在理论创设还是在公共实践方面,更多的是考虑了眼前,而鲜有远见。也许还有别的东西,能感受到,但说不清。也许需要糊涂一段时间,就自然清晰了~~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32:30 AM
有困惑,然后可以解惑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33:12 AM
学术之路本来也就是不断探索新知的过程,带着困惑上路,有一天也许就豁然开朗了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33:20 AM
我们都在路上,我们也都还在寻找
贾静波(46889564) 10:34:24 AM
眼光放长远确实是要努力的方向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35:46 AM
学者 在非遗保护中的角色很重要,而学者的社会责任也重要,也许我们这一次讨论了很多的学者的社会责任的问题,只要带着社会责任,在任何有为之处寻找出路,总能寻找到前进的方向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36:03 AM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了路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36:30 AM
支持静波!
贾静波(46889564) 10:38:28 AM
我现在想啥都越来越关注有用性了,越来越现实
张礼敏(28681642) 10:38:32 AM
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无路可走了。都堵了。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39:20 AM
但是在披荆斩棘的时候,在没有路的时候,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
李向振(350052566) 10:39:23 AM
学者在非遗中到底要替谁说话,他代表了谁,这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记得我学法律的时候,有老师曾经不无感慨的说,律师是向钱不向里的。现在看来,许多民俗学者在非遗中也这样了
李向振(350052566) 10:39:57 AM
张师兄,说的极是
张礼敏(28681642) 10:40:12 AM

李向振(350052566) 10:40:20 AM
现在学术界,开路的少,堵路的多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40:57 AM
你们是进入后-实践主义了
张礼敏(28681642) 10:41:29 AM
是,有人提出一个新观点,然后就有一堆人去“诠释”、“引用”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41:47 AM
有的地方仍然是荒原,无人问津,比如可可西里;但北京高速绝对是堵堵堵
李向振(350052566) 10:42:47 AM
可是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人们仍然在源源不断的涌入北京。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44:12 AM
但当我们讨论公共民俗学的时候,基本上在中国尚无迹可寻,没有前路可以直接通行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45:00 AM
如果有一些成功的案例,真的是应该多多介绍推广的。
李向振(350052566) 10:46:26 AM
盼望着,盼望着,中国公共民俗学成功的案例来了,我们也就都老了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47:57 AM
不要小觑民间的力量,很多时候,一些成功的案例已经有了,但是可能民俗学家没有参与其中。问题在于,没有民俗学家的介入,那些成功的实践案例,是否仍然可以归于 公共民俗学 的范畴
贾静波(46889564) 10:47:58 AM
能见着就挺好的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49:37 AM
民间也有一些非遗保护的机构,就是NGO,但是他们的成果目前还没有办法评估。还有就是民间博物馆,当然这个特别有争议,特别是见到之前网上火爆一时的冀州瓷器博物馆,我很无语
贾静波(46889564) 10:49:57 AM
地方政府之需要民俗专家,基本上就是让他们印证或实践文化政策
李向振(350052566) 10:50:29 AM
贾老师说的很对
李向振(350052566) 10:50:47 AM
很少有民俗学家能够在政策的制定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贾静波(46889564) 10:52:24 AM
也许是有用性还没太体现出来,政府在制定时就没这个意识。有时记者来采访,基本就截取跟政策吻合的说辞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59:14 AM
学者有学者很多的无奈,毕竟俺们也要养家糊口
淇园之竹(149214842) 10:59:49 AM
刚才说的一个民间博物馆是河北的冀宝斋博物馆,现在关门了
贾静波(46889564) 11:00:20 AM
主要收藏啥呢
淇园之竹(149214842) 11:01:06 AM
其实,我们这里探讨的很多不是拍拍脑袋想想就能想出答案的,更多的是需要大量的田野考察和实地研究,总之就是实践出真知
淇园之竹(149214842) 11:01:23 AM
就是各种陶瓷和瓷器
淇园之竹(149214842) 11:01:40 AM
收藏品尽可能的大
淇园之竹(149214842) 11:01:46 AM
以大 为上
贾静波(46889564) 11:02:01 AM
噢,东莞也搞了个唯美陶瓷博物馆,不过有些不伦不类的
淇园之竹(149214842) 11:02:34 A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ee4750101cdr3.html
淇园之竹(149214842) 11:03:23 AM
这是一篇相关的报道。民间的博物馆有时候真的让人是啼笑皆非
淇园之竹(149214842) 11:05:08 AM
我在山西做调查的时候,也碰到过一些民间博物馆,貌似现在的地方知识精英特别愿意创办地方的博物馆,并乐此不疲,当然见到的有时候不是大跌眼镜就是毁三观
淇园之竹(149214842) 11:06:44 AM
民间卧虎藏龙,但也是鱼龙混杂,我想,如果能有有学识和良知的学者的介入,民间的创造力是不是可以得到正确的疏导
淇园之竹(149214842) 11:10:30 AM
我有事先下了,各位晚安!
贾静波(46889564) 11:11:12 AM
哎呀,一看就是卖假古董的。博主写得好风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23: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致谢!!

过阳历新年很快就倒计时了,在这里祝各位在新的一年万事顺心如意、开开心心每一天!!同时,再次感谢各位同仁对本次讨论的积极支持与参与,我在其中学到很多,真的是感激不尽。我想大家富于创见的观点和论述会帮助我在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斩荆披棘,踏实走好自己的路。这一次的讨论是蛮开放的,而我们也没有真的得出什么必然的结论。很抱歉让向振师弟愈发困惑了。但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本来就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动力之一,未来有无限的可能等待我们自己去创造,而千里之行,正是始于足下。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精彩的言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多多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 22: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