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43|回复: 108

2014年2月份话题讨论之2014年正月初一节期活动全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3 23: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数时候我们倾向于从具体空间抽离出那些被模式化的春节习俗记录之,或者就算是记录特定地域特定时间里的节俗活动,我们也倾向于去记录那些带有模式性的、世代传承下来的节俗事项,但如果我们将这些世代传承的、带有模式性的节俗活动重新置于流动的时间和整体的生活情境中去理解是否会更有意味?因此,我想,我们或许可以做一个关于春节节期活动的流水账,以“我”为中心,完整地记录春节期间特定时间段里的所有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带有模式性的节日习俗也包括那些在节日时间里具有偶发性的行为与活动,更不可或缺记录者“我”的视角和身影。
由于春节节期较长,记录所有春节之中的活动似乎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所以,我想选定正月初一(2014年1月31日)这一天,大家来完整地记录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经历的。期待各位的精彩记录!事无巨细,不论是从老辈儿传下来的还是偶发的,都记录下来好了。

[ 本帖最后由 陌上花开 于 2014-1-27 08:47 编辑 ]
发表于 2014-1-24 18: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甲午年的正月初一是什么样的呢?到时会记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0: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张老师的记录~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08: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初一倒计时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4: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过年。
本以为能上网来着,结果回到家才发现不能。
所以一回到家就跟与世隔绝了一般,也耽误了及时来把正月初一的活动记录发上来。
希望今天还不算迟。
也期待看到各位大侠的正月初一活动记录。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4: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初一在鲁东南乡村

4点左右,我娘就来叫我起床。我听到稀稀落落的爆竹声,不如往年热烈。长大了,人也疲了,回家就想舒舒服服地睡个懒觉,对于正月初一早起这件事,一点儿也没兴趣。在被窝里又磨蹭了一会儿,我娘来叫了第二遍,不敢不起,终于起床了。洗手洗脸,把洗脸水小心地倒进水桶里。我娘说,年初一早上不准往地上泼水。
4点14分左右,父亲将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在灶前、在天井里堂屋窗台上各点起三炷香,然后在天井花池前面安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供品来”发纸马”。
所谓发纸马,按照我父母的话说,就是在初一早上供奉所有神灵,“大小神灵都得给他钱花”,“以前天井里有芝麻秸先烧芝麻秸,咱这里没有了就烧(黄)豆秸”(父亲),“点豆秸是为了让神灵来烤烤的”(母亲)。点上芝麻秸,烧上纸,然后“先从锅屋(灶房)来开始挨着烧纸,先灶王老爷,再门扇虎爷爷,再(屋)梁底下,再到天井里井跟水神,猪栏前太岁。人说太岁是个大肉蛋子,鸡抱窝都得先看看太岁在哪个方向。‘宁叫太岁搂着,不叫太岁瞅着。’堂屋里床边床头妈妈……”(母亲)。
为了发纸马所摆的供桌上,供品的种类从我记事起基本没变化,通常都包括一只公鸡、一条鱼(鸡头鱼头都朝南)、一块两面煎过的豆腐、一碗片肉(五花肉)、一碗肉丸子,枣山(面食)一个,馒头五个、糖果若干、翻花若干、干果若干,并排三个斟满了酒的酒盅、三双筷子、一个酒壶(酒盅筷子酒壶都摆在桌子的北面),桌子旁边还放了三个板凳(我父母也说不清楚为啥要放三个酒盅、三个板凳)。摆好后,我父亲在桌子前面烧了一把豆秸儿,接着烧了纸。
然后,父亲提着箢子,先到厨房灶王老爷前烧了纸,再依次从厨房到天井再到堂屋,在家里的大物件,如床、橱、桌子、沙发、厕所、猪圈等地前面烧纸,这就是给神灵送钱花。
烧完纸,我父亲先到供桌前“供养”(敬神),然后是我母亲,供养完了都要在烧完的豆秸儿后头对着供桌磕三个头。往年我和我弟弟都是随便供养一下磕个头就可以了,但今年好像比往年隆重些。我父亲叫我去供养的时候,看我供养的不对,专门指导我供养要先供养菜再供养面食再供养点心水果,供养要站在有酒盅的一边,供养完要将三盅酒一起洒在地上敬神。我弟弟来供养的时候,也是如此。磕头的时候,我父亲专门过去指导我弟弟磕头,说男的磕头前应该先作一个揖,不然就是“老娘们儿”的磕头方式。但我弟弟很不耐烦,没作揖草草地磕了三个头了事。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去供养了一遍,并叫我来再供养一次。父亲说,本来应该天亮收桌子的,但因为家里的小狗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他决定再供养一次就收起桌子。桌子收起之后,父亲把供品放到灶台上,继续供养灶王老爷。我没有依次供养,但在灶前磕了头。
母亲一直在忙着烧菜,并为父亲没在供养天地的桌子上放香烟而唠叨。母亲认为,供养的时候应该在桌子上放几支香烟,我父亲认为在窗台上放了香烟即可。但我在供养的时候,发现供桌上其实已经有香烟了,而且豆秸灰里也有半支正燃着的香烟,看来我父亲最后妥协了。其实往年我也没发现供桌上放过香烟。
我家堂屋里供奉着菩萨像。这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娘和我一个邻居大娘一起赶集的时候“请”回来的。转眼我娘供菩萨也供了十来年了。初一早上,我娘也早早在用红布蒙住的菩萨像前点起三炷香,并在像前摆放了六个小碗,每个小碗里放了一些素点心,如翻花、糖果等。我父亲不注意把一碗肉放在了菩萨像前,又被我娘唠叨了一通。
对我来说,初一早上过于神圣,不能乱说话也不能乱做事。我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因为在初一早上打了个喷嚏被我娘骂了一顿的事。所以到现在,初一早上我通常会按照父母的指示去做,尽量少说话。

6点开始吃饭。
昨天晚上我已经和母亲包了两“盖顶”水饺,白菜猪肉馅儿的,加一些糖的。水饺包好后用黄表纸盖住,又在上面压几枝桃枝,这是年初一一天的口粮。我很怀念去年吃的韭菜鸡蛋水饺,韭菜鸡蛋加了海米,特别香!但今年韭菜太贵了,我父亲去赶集愣是没舍得买。我娘决定初一早上准备六菜两汤,但我娘年纪大了,我也懒得做,我们决定随便凑六个盘算了。六个盘也很容易凑:一盘鹌鹑蛋、一盘肉炒芹菜、一盘肉炒蘑菇、一盘猪肉冻、一盘胡萝卜蒜咸菜、一盘蚕蛹,刚好六个。往年我娘会煎带鱼,但今年没有煎。胡萝卜蒜咸菜和猪肉冻是我们这边过年通常都要准备的两道菜。我家的胡萝卜蒜咸菜通常是最简单的那种,胡萝卜切成丝,再切一点香菜梗进去,用滚烫的水过一遍,晾在那里。吃的时候,就夹两筷子,倒上蒜泥,再倒点酱油进去,非常解油腻的一道菜。讲究的人家一般还在里边放点芝麻盐,吃起来喷香喷香的!没有芝麻盐的时候,就滴几滴香油进去,味道也要好很多。熬猪肉冻是个技术活。猪头或者猪皮买回家上锅煮烂切成小块儿,撇出肉汤里上面那层猪油,再加火将汤熬得浓稠一点,用白糖或者酱油上色,然后舀到盆里冷着,第二天就成了结结实实的猪肉冻。别提多香了!除了这些,还有两个汤,一个是鸡肉丸子蘑菇汤,另一个是片肉丸子汤。这两样儿也是我娘每年都做的。初一早上,我娘一起床就净忙活做饭了。
菜准备齐了,父亲、我和弟弟便坐下来准备吃饭。我弟弟提议喝啤酒,父亲嫌太凉,准备烫一下。我想,啤酒烫了会是个什么味儿?还不如喝白酒呢!我父亲又拿小酒壶准备烫白酒,我赶紧说其实我不想喝,是建议我父亲和我弟弟喝。但最后桌子上就变成我喝白酒,我父亲和我弟弟喝啤酒了。我对酒毫无兴趣,白酒放在那里抿了一小口就没再动过。我父亲和我弟弟先是喝瓶装青啤,后来想起来还有一箱罐装青啤,便又拿来喝。按照我父亲的意见,罐装的没有瓶装的好喝。我尝了一口,和我弟弟的意见一样,罐装的口感更纯正些。
我娘还在忙着烧水煮水饺,我叫我娘先来喝酒。但和往年一样,我娘坚持不上桌,任谁劝她都坚持烧火做饭。我想,这大概是我娘的规矩吧?我们于是就默默地享受美食了。今年因为弟弟的女朋友年后要来,大家都觉得很高兴。我父亲趁机想教弟弟一些餐桌上的礼节。但因为我弟弟太不耐烦,便作罢。说话间,水饺就要煮好了,不过因为吃饭的时间实在太早了,大家又喝了些酒吃了些菜,实在都吃不下。饺子上桌之后,我弟弟挑了一个糖的吃,算是吃过了。我父亲倒是吃了一碗,很高兴地对大家说,接连吃到两个糖的,今年一定很不错!

吃完饭,我娘开始换衣服准备迎接即将来串门的人们。我们王家在村里算是小姓,老一辈逐渐去世之后,我父母算是家族里边辈分第二高的了,辈分最高的一个本家爷爷独自住在村后头。他跟我爷爷是堂兄弟。由于他住得远,家族里的小辈们通常会先到我家或者是先到我二大娘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去拜望他。我这个二大娘,就是他的二儿媳妇。
我娘在换衣服的时候又唠叨我给她买的衣服不好看,并举例说那谁家的女儿给她娘买了件什么样的衣服,那衣服真好看啊!我只好批评她不要总看着别人家的女儿好,更不能只看着别人家的衣服好看啊!不然自家女儿会很受伤啊!
7点半左右,我三哥一家来我家串门儿。这个三哥也是我堂哥(以下提到的所有哥嫂都是堂哥堂嫂)。这一家五口人一到,屋子里一下就满了。三哥和三嫂的两个女儿分别有十七岁和十二岁了,儿子还不到两岁。我娘说,自从我三哥有了儿子之后,生活就得意起来。父亲拿出十块钱要给这个小男孩儿,并逗他说,来,给爷爷磕个头!爷爷给你压岁钱。小孩儿咿咿呀呀地走过去想拿到它,我父亲顺势就把十块钱放到了孩子手里,没再提磕头的事儿。我想起我小时候,年初一早上去给爷爷奶奶拜年还都得磕头,现在已经没人磕头了。大家闲着逗这个小侄子,一屋子欢乐气息。与此同时,我母亲很高兴地和他们分享我弟弟有女朋友的信息,并让我弟弟拿女朋友的照片给大家看,大家都为我弟弟感到高兴。三哥一家坐了一会儿,又决定去其他家串门。我娘跟他们一起出去了。我父亲问我为啥不跟我娘一起去串门,我赶紧出门去找我娘,结果在胡同里看到我娘往回走。我娘隔老远说,不去了,回家。我就又跟着我娘回来了。胡同口有三个四五岁的小孩儿在玩耍,我听到一个小孩儿对另一个小孩说,我不叫你到我家玩!我想起我童年的小伙伴儿们了。
回家坐在屋子里磕着瓜子,我跟我父母分享了我昨晚做的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我还有一个比我姐还大的姐姐,一两岁的样子,死了,并且找不到了。我父亲到处找我这个姐姐,感觉好像这个姐姐掉到了河里一样,他在河里撒了渔网打捞,许多鱼撞到了渔网上。我看见挂在渔网上的大鱼眼睛里开始往外充血,一个人像扒衣服一样,很利落地扒了一层鱼皮扔掉,然后把鱼抛向空中。在梦里我吓得别过头去不敢看。我很奇怪为啥会做这样的梦?我父亲说,惊梦有喜。父母都认为这是应验到我弟弟快要结婚了这件事上。
9点半左右,大嫂和儿子桂斌来串门儿,一年不见桂斌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小伙子明年要考高中,长辈们又拿那些要好好学习的话把这小伙子教育了一番。刚坐了一会儿,我二大娘带着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妇一个小孙子也进来了,一起来的还有我二哥和儿子及儿媳妇,四嫂和她的儿子。屋子里间彻底坐不下了,于是,女的都坐在里间聊天儿嗑瓜子喝茶,男的都站到外间来。我忙着给大家端茶倒水递瓜子好一阵忙乎。二大娘的二儿子年前刚娶了新媳妇,新媳妇还穿着一身红,浓眉大眼长得真不错!我远远打量了一下我二哥家的儿媳妇,也是个清清爽爽的小姑娘,还带着一脸孩子气。可这个还带着一脸孩子气的小姑娘也已经是娃他娘了。
大家坐在一起吃吃瓜子喝喝茶,我娘继续跟大家分享我弟弟有女朋友的讯息,大家又热热闹闹地议论了一番。大嫂同二嫂和四嫂从去年就因为一些矛盾关系不太好了,以前大家都是一起来串门的,从去年开始,大嫂就不跟其他人一起来串门了,我想这么坐在一起会很别扭吧?我大哥没过一会儿也来串门了,但只稍微坐了一下就离开了。二哥跟我父亲去堂屋看我们刚刚买的沙发,二哥认为沙发摆放的位置不对,建议我们去换一套,我父亲有些懊恼。
10点左右,来串门的人们准备离开了。我娘也加入大部队,跟他们继续去拜年。大家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我说我有点不舒服,不去了。的确,回家这两天常常觉得很疲惫,除了想睡懒觉什么都不想做。我娘也没再勉强我。
10点半左右,四叔来串门,跟我父亲坐在那里喝了好一会儿茶。临走的时候,也来看了我家刚买的沙发,跟我二哥一样,觉得这沙发买错了,我父亲决定过两天去找卖沙发的调换一下。
我父亲一直在东屋里看电视,等待来串门儿的人们。我在堂屋里吃瓜子,不愿意坐着,我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边走边吃。我想,初一也挺好的!可以边吃瓜子边把瓜子皮扔到地上,也不用怕把地给弄得乱七八糟。要是我娘回来埋怨我,我就可以说瓜子满地不好吗?我被我自己这拙劣伎俩给逗乐了。好在我娘回来没批评我。
11点左右,我娘回来了,跟我解释为啥早上一开始出去了又回来了。原来,我娘本以为我三嫂他们要去我大嫂家串门,所以就跟着去了。结果,到了大街,发现大家都已经开始准备去我二大娘家串门了。我娘立刻决定回家,原因是:我亲叔一家跟整个家族的人的关系都不太好,跟我家关系尤其不好。我婶婶为了拉拢关系,给我二大娘家的小儿子说了一门亲事,我二大娘立刻就跟我家疏远起来。她的小儿子订婚、娶媳妇的时候,虽然我父母按照礼节随了礼,但我二大娘一家没有却叫我父母去吃喜酒,我娘觉得受到了侮辱。所以,今年过年的时候,坚决不肯先去给她们家拜年。当我二大娘带着她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妇来我家的时候,我娘很有点惊讶。
正说着话,父亲过来问我们要不要吃午饭。我不饿,我娘去吃了午饭——早上煮的水饺,又过来邀我出去串门儿,我没去。过了两个小时,我娘又回来了,原来她分别去了二大娘家、我二嫂家、四婶儿家,又带回八卦若干,并很积极地跟我分享。
然后,我娘又出去了。这次她是要去拜访她最亲密的邻居。回来的时候,带回了关于她的亲密邻居家的相关讯息,如他们的孩子啥时候结婚、媳妇怎么样之类的,以及村子里其他人家的八卦,如,谁的老婆跑了,谁又得病了等等。说着说着就天黑了。我父亲和我娘又开始烧水煮水饺。这一天烧的柴都是特意准备好的豆秸儿,噼噼啪啪地很好烧。晚饭简单地吃了水饺,这一天就算过去了。
晚上在青岛过年的姐姐一家打来电话,每个人都欢欢喜喜地抱着电话聊了两句。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真好。

[ 本帖最后由 陌上花开 于 2014-3-1 19:44 编辑 ]
发表于 2014-2-7 19: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陌上花开写得好详细,给我们描述了一家人正月初一的节日生活。真好。
我的节日生活十分简单,也没有牵涉很多的社会关系。但也记了下来。生活本来都是人过的。节日生活也一样,同一个节,不同的过法。盼望更多的人记录下自己的节日生活,呈现更多的节日生活样态。
发表于 2014-2-7 19: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婚将近二十年,记忆中只有两次没有在老家过除夕。一次是2007年。那一年的除夕,我们在湘西。再一次就是今年。今年的寒假放得并不晚,我却没有积极地预订回家的票。连老公都奇怪我为何如此反常,而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其实在腊月初我与娘通电话听说三姐要自己蒸馒头时,曾着实激动了一回,跟娘说希望自己能早点回家参与其中。记得小时候过年,馒头都是自己家蒸,肉也是自己家煮,父亲甚至还让我和姐姐写过对联。年味儿就是在馒头、煮肉的香气中积聚散发出来的。今年的馒头果真是自家蒸的,主力是三姐三姐夫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蒸的不仅有馒头,还有花卷、包子。但我没有参与。我似乎习惯了在回忆中感受年的味道。
其实尽管没有买到年前回家的票,我仍然有回家过年的机会。在京工作的侄子张硕租了一辆车,已确定腊月二十七回菏泽。我和乐乐本来已确定坐他的车走,为此我还推辞了一个本来已经答应出席的活动,但终于还是放弃了。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在网上订上了正月初一回菏泽的火车票。原以为母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会非常失望,没想到母亲十分高兴,母亲说她知道我和乐乐打算坐张硕的车回家那天一夜没睡好,母亲说坐火车回家安全,不在乎我们晚几天。唉,这就是娘啊。
我订了正月初一到菏泽的票,又订了正月初六从徐州返北京的高铁票。每次回家过年,都要回两个家,菏泽一个家,是娘家,微山一个家,是婆家。我和老公已商定初四从菏泽到微山,初六返京。这意味着我要在北京过年了。
我答应老公和乐乐除夕那天给他们包饺子。包饺子我是会的,我会擀面饼,也会调馅,惟一有点担心的是没有活过面。但这也难不倒我,我既可以查百度,也可以打电话向母亲求教。 我甚至都想好了荤素都包一些。毕竟过年嘛,毕竟我从来没有自己包过水饺嘛,显摆显摆,博个赞扬,岂不是好的?
但我的手莫名其妙地在除夕前一天出了点问题,我说我不能包水饺了。老公和乐乐似乎早已预料到,所以对我的临阵退缩也没有多少不满。毕竟,毕竟我不是不愿意包,而是手不允许嘛。
不温不火之中,除夕如期而至。一早听到几声鞭炮声响,稀稀落落的,不像过年的样子。吃过早饭已是九点多钟,稍作整理,我继续写我亟待完成的文稿。我希望老公和乐乐无事不要打扰我,若有事我是随时听候调遣,只要他们叫我做什么,我立刻离开电脑放下手中的活。这天上午老公和乐乐出奇地安静,各自忙自己的事情,直到十一点多。
十一点多,到该准备午饭的时候了。决定出去吃,顺便再给乐乐买两件新衣服。虽说新衣服随时都可以买,但过年总还是有点别样的意义。
今年的冬天真不冷,除夕也不冷,这天阳光格外地好,温柔地照在身上,春意融融。尤其我和老公一左一右挽着乐乐,叽叽喳喳商量午饭吃点什么,更感觉温暖如春。老公说去阳阳喝粥,乐乐更愿意去必胜客,我希望去吃汉拿山。街上与平时并没有多少不同,但当我们走到阳阳就深刻意识到过年就是过年。因为阳阳关门了,理由当然是过年。距离阳阳不远的地方是星城商厦,商厦门口贴着除夕到正月初六的营业时间,节日期间照常营业,但开门开得晚些,关门关得早些。商厦里依然人来人往,尤其菜百首饰柜台前站满了人。大家忙着挑选金银饰品,今年的金价偏低,买家很多,一些柜台已经显得空荡荡的了。问有没有“马上封侯”寓意的饰品,服务员说都卖光了。
从星城商厦穿过去,再行不远,便是必胜客。阳阳既然关门,就遂乐乐的心愿去吃必胜客吧。然而一进去就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必胜客里已经人满为患,服务员少,排队的人多,轮到我们不知要到啥时候。本来以为过年大家都会回家,料不到商厦饭店照样客人多多。乐乐说先去图书馆吧。大兴图书馆就在不远处,于是老公陪乐乐去还书借书,我则到药店为我那关键时候掉了链子的手买了管药。药店旁边有家外贸服装店还在营业,我走进去看了一会儿,衣服还算不错。感觉乐乐书借得差不多了,便去图书馆找他们。图书馆里正有一个大兴历史文化展览,我进去不过一两分钟的功夫,便听到老公的声音:“你妈妈可能在这里。”听到他的声音,我很是高兴。老公终究是老公。展览的内容还不错,在大兴住了好几年,对大兴所知并不多,看这样的展览对我们是知识的充实。
离开图书馆去王府井大兴店,走着也不过几百米的路。路过呷哺呷哺火锅店,虽然烟火很盛,好在无需等待,于是决定午饭就吃火锅。付过款,服务员送了两个红包,一个里面一个10元钱的代金券。吃过午饭,已是两点。走进王府井大兴店,就发现右手边有两个可以砸金钱的地方,顺手掏出口袋里的两枚个硬币,乐乐一个我一个,瞄准金钱眼中的铜锣砸了过去,我的中了,乐乐的没有,她不服气,又在包里翻出一枚硬币,还好响了,否则按她的脾气,自然还会再投。在店里转悠了一个小时,为老公买了一件毛衣背心。乐乐一直盼望他爸爸能够穿毛衣背心,她觉得这样才够帅。乐乐的却无果,只好返回星城商厦,左挑右选,终于为她买定了一件毛衣一件衬衫。
又累又困,走过物美超市,已无力进去。只在门口看了看今晚关门的时间,便于一觉之后在关门之前去买今日的晚餐。回家倒头就睡,被老公唤醒时已是五点半,天已经黑下来。
在老家,除夕是贴春联门神的日子。但通常是上午贴,我这样到天黑时才贴是很稀见的。不过,现在的讲究少多了不是吗?春联门神是我前几天参加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时发的,除了春联门神,还有过门笺、福方等。我叫上乐乐一起贴,去年贴的福方是牡丹图案,还像新的一般,不舍得取下,便没有取下。这样我们先贴过门笺,又贴门神和春联,家门并不宽,这样贴出来未免过于拥挤了。不过,拥挤就拥挤些吧,齐全。贴春联时乐乐说要按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的规矩贴,可是这样贴好后才发现横批是从左向右读的,嗨,在这个年节规矩正变的时代,我们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了。贴了家门再贴房门。我本想将一个印有两匹可爱卡通小马的福方贴在乐乐卧室的门上,她却说爸爸属马,妈妈是爸爸的配偶,又谐音“马马”,正合适贴两匹马。于是听从了她的建议,我将另一个写有福字的福方贴在她的门上。乐乐后来坦承建议将马福方贴在我们卧室门上的首要原因是不想让自己显得过于幼稚。尽管如此,我还是真佩服她的解释力。
这样忙活了一阵,家里有点过年的样子,心里也有了点过年的感觉。老公洗好了衣服,一看表,已经六点一刻,距离物美超市关门的时间还有45分钟,容不得耽误了。于是两人一起去超市,超市里依然热闹,买东买西的人颇不少。先是在稻香村的柜台前买了一些点心,母亲特别爱吃稻香村的菊花饼,只是菊花饼已经卖得只剩几个了。有总比没有强些。又买了两包水饺,打算除夕吃一包,初一吃一包。我炒了两样热菜,拌了两样凉菜,又煮了水饺,陪老公喝了两口酒,这就是蛇年的最后一顿晚餐。记得父亲在时我们除夕时往往要喝辞岁酒。吃过晚饭,包了初一早晨用的水饺,大约十点多钟,父亲就安排我们重新置些酒菜,一家人围在一起边吃边拉些家常。父亲去世7年了,辞岁酒也已经许久不吃了。
吃饭时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开始。今年的晚会素朴而简单。政治对文化的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陪乐乐看到十一点四十,不断有短信发来,可我眼睛打架打得厉害,忍不住要去睡觉。老公对看春晚没有多大兴趣,早已跑到床上回短信去了。乐乐答应我可以去床上,但一定要熬到新年钟声敲响。如何熬过二十分钟啊?我便让老公给我讲关于马的故事,他便讲《小马过河》,后来又讲了什么,我便不知道了。迷迷糊糊中听到乐乐跑进来欢快地说“爸爸妈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便坐起来和她拥抱,祝她新年快乐祝老公新年快乐。鞭炮声十分猛烈地响着,我很快就又睡了过去。唉,只要困,再大的声响也算不得什么!
回菏泽的火车7点5分由北京站发出,担心赶不上车,老公的朋友潘经理约好去送我们。五点已在楼下等着了。我们心中充满感谢,又觉得有些抱歉,这么早让他起来送站,潘经理却说起早好。潘经理是山东老乡,山东的确有抢早的习惯,“谁家起的早谁家好过”。他这样一说,我们才有些释然。路上的车不多,偶尔有鞭炮声传来……昨天准备的水饺没有来得及煮,离发车的时间还早,肯德基店还在开着。店里有不少享用早餐的人,也有不少趴在桌上睡觉的,身旁多有着大件大件的行李。
候车室里人不少,坐在我们对面的是一个从莫斯科赶回家过年的小伙子,他乘了大约十个小时的飞机,凌晨两点到了北京,他的家在安阳,他的票是早晨八点的票。他一脸疲惫,和我们说话时却始终微笑。
也许是除夕不放假的缘故,今年正月初一回家的人似乎比往年多些,列车员感叹了好几次,大年初一怎么这么多乘客?!上车自然是睡觉,四点多被叫醒不困才怪。睡到十点,我开始回发短信。发短信已经成为便捷的祝福方式,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午餐是车上的盒饭,二十元一份,但很快就减成了十元。
路上接了大姐的电话,她和二姐都在娘那里等我们回家,二姐会开车到车站接我们。在火车即将到站的时候,我和老公打睹火车到站的确切时间,他猜三点六分,我猜三点十分,乐乐是裁判。车停时裁判说是三点八分,我们两个无输无赢,但乐乐后来告诉我其实正确的时间应该是三点七分五十九秒。乐乐是我的铁杆粉丝,这样的偏袒,我很是知道。他爸虽然不满,也没有办法。呵呵呵呵。
二姐果然来接我们,路上,我们去花都大酒店订了房间。房间有特惠的,一夜一百元。老公说按老规矩今天是不能到你家去的,二姐说这规矩早破了,大姐一家除了大姐夫以及三姐都在家等我们呢。大约四点时到家,自然是皆大欢喜。除了哥哥,我们四个姊妹是全的了。母亲十分高兴,我差不多半年没见到她了。大家边吃边聊,时间过得真快,五点多时,大姐和二姐都回了自己家,而不久三姐夫也下班回来了。
晚饭时,老公和三姐夫两人喝了些小酒,酒后又下了两盘象棋。至于谁输谁赢,我是不知道的了。老公到酒店睡觉,我和三姐、三姐的女儿丽丽以及乐乐一起包了明天早上吃的水饺,便陪伴母亲睡觉了。母亲又跟我说了许多的话,每次回家,她都会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21: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老师的文笔还是那样好!
回家一趟,再次审视每年都要过的年,真觉得,仿佛一切都还跟从前一样了无变化,可是再仔细一看,才发现一切都在慢慢地、无声无息地变化着。那些看似仍然被坚持着的节俗以及那些节俗的意义,就算在父辈那里,也在悄悄地变化着,更别提在我这样的80后、90后身上了。
张老师提到初一回老家。搁以前,在我家乡,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有点儿不可思议、情非得已的事情,但现在也已经变得普通平常。我家就靠着省道,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正月初一随意在大马路上奔跑不用担心有车冲过来,但现在就算是正月初一,马路上也是车来车往的。

[ 本帖最后由 陌上花开 于 2014-2-7 21:4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21: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张勃 的帖子

非常赞同! 也许节日生活并非有传统仪式活动才叫节日生活,我们在传统的时间节点所经历的都值得记录和分享。由此,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审视当下的节日状态。
发表于 2014-2-10 23: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

我家住北京南城,相对而言,南城老北京人较多,加上小区是回迁房,老北京住户占据多数。虽然他们相互熟稔,但对我而言,仍然是一些陌生人。
这是我们第三年在北京过年。爱人是北方人,年夜饭自然是包饺子。今年公公建议年夜饭在外面。年二十九中午去家附近的晋阳饭庄,已没有空位,改在丰泽园。所幸的是,丰泽园4:30--6:30时段还剩最后一桌,而6:30-8:30则早已销售一空。年三十四点左右,丰泽园内已热火朝天。门口身着旗袍的服务员,捏面人和制作木偶玩具的老艺人,两位京剧装扮的财神,从颐和园请来的大元宝,以及熙熙攘攘赶来吃年夜饭的人群,丰泽园内年味十足。我们所订十人桌显得有些冷清,我俩、公婆和小宝仅五人,更可况小宝基本四处晃。旁桌基本十人,有些两桌,酒桌上有颤颤巍巍的老人,有仍在襁褓中的的婴儿,老小四代,又一些姑姨之类,推杯换盏,不盛热闹。临了,互换礼物。当时我心想,可能只有等到我是颤巍老人时,才能坐满十人。不到6:30,服务员已善意提醒下场预定要开始。我们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出门时跟财神照相、摸元宝,期望来年多福气、多财气。
今年冯导春晚蛮期待的。虽然吐槽依旧,但对于三俗的我而言,大爱《我的要求不算高》、《倍儿爽》,真心觉得匈牙利的《中国符号》非常不错。看着春晚,发发短信、发发微信,磕着瓜子,怡然自得。遵照温州的习俗,把小宝的压岁钱放在枕头底下压岁,这可能是唯一一项民俗事象。
正月初一,一家人在西单商场逛街吃饭。传统年俗好像有点毫不相干,不过心情还是有些失落的,尤其是不能回老家拜年。按照温州的习俗,女儿一般是初二、初三回娘家拜年。这时,我会想起妈妈准备的一桌子饭菜,尤其是那好吃的炒年糕,也会想起跟着妈妈年三十杨老爷庙烧头香的情景,家中的叔伯姑姨也会齐聚一堂,我就坐在爸爸身边阻止他喝过多的酒……想家的情绪,在过年的时候,分外强烈。时间很快,年一眨眼就过完了。这些情绪今年也翻篇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2: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fengyan1234wu 的帖子

多谢分享!:)
以前都是跟我妈边包水饺边看春晚,今年动手早,水饺包好了春晚还没开始,这样连春晚也没看就过了年,哈哈。
发表于 2014-2-17 21: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新年的民俗活动的记录(西和县姜席镇马安村)
马向阳
年味的开始是从腊月初八开始,在这里有这样一首民谣,唱词的内容大致是这样:“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唊!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打娃娃,娘啊!娘啊!莫打了,门背后挂了一个猪尾巴,招吃去,油拉拉,不吃去,馋死唊!唆给一口,油拉拉!”这样一首民谣正是体现了年味的开始,也是准备过年的开始,杀猪宰羊,一番年味的开始,年货摆出城。
接下来都是年味的准备,各种祭祀仪式,酬神仪式都开始,安土,谢土,酬神保佑!赎身活动也开始了,羊肥猪壮。
腊月二十三,俗称祭灶日,这天当地会给灶王爷(俗称灶爷)准备好上天的礼物,即为灶饼子,过去是要亲自和面精心去做,但现在不一样了,随便去超市或商店就可以购买到点心或糕点。灶饼的数量是按照一年的月数决定,最多是十三个,即为闰年的时候,一般为十二个,这个数字是不会改变的。在献上灶饼后,烧一刀黄表纸,插一炷香,然后向灶王爷吩咐一些好话,大概意思为“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上天不要说坏话,多说好话!”也有的为了简便,很多人提前在县城购买了灶糖,这样灶王爷食用后,嘴会被粘住,不会向上天说人间的坏话。
腊月三十,年三十,是团圆的日子,这天下午包饺子,在村子力争先恐后的竞赛,看谁家第一个煮熟,献给先人和灶王爷,信号就是以鞭炮声为主,看谁家先放炮,这就是把饺子做好煮熟献给先人和灶王爷了。献饭,俗称供饭。煮饭的时候不能先尝,必须献给神供,不管是生是熟,供饭的方式是先要放炮,上香,然后将捞好的饺子端到桌子上,在碗上平放一双筷子,献大约十分钟,然后将碗中的汤向地上倾倒三次,并作揖。这样这碗饭象征着先人和灶王爷已经用了。
下午六点以后,有未过三年礼的家,要举行接纸仪式,即将去世亲人的魂灵接回来在家过年,亲戚、朋友、村里人要封包冥币,上面写着这样的一些的话语,但由于关系的不同,称谓的不同,关系亲疏的不同,写法自然差异很大。大概是这样:“谨具,今逢新春佳节 虔备冥财/币一包奉,故先xx(称谓)x府君大人(男的)/x(男方姓氏)门x(女的姓氏)慈君孺人(女的)正魂收用,xx(关系称谓)xxx(名字)叩拜/泪拜,公元/岁次xxxx年正月初三日墓前火化”,在封包好的冥币包后写上“护封”两字,这也是为去世的亲人的一种慰问。这样的仪式每一年都是如此,直到三年礼过后,这样的仪式就不会再举行了。把纸接进家门后,将写的纸坐立在正屋的桌子,这叫“座纸”,座纸的时候要时时上香,并有人陪纸。直到初三下午的时候才将这些纸送到亲人墓前火化,这样象征着将所用的心意表达到了。
三十晚上要祭祀祖先。要向堂内的烧冥币,在门口和灶头要烧黄表纸,并将煮好的献茶点献,即为三献礼。今夜要守岁,要做到子夜过后。
三十夜过子时之后,这里要给天爷“燎屁眼”,这是要放炮,在庭院里堆放一堆柴草,然后点燃,并燃烧一刀(即为三张16k大小的)黄表纸,柴草最好能发出劈啪啦的响声,这样显得更为吉祥。有小诗一首:
子时微早丑时好,堆起蒿柴在院中。
火焰熊熊燎亮庭,正是农家新年钟。
爆竹香烛丰盛祭,迎新一年百事成。
燎柴爆竹镇煞神,才是吉祥意满衷。
初一早上要给家神点纸,也是一刀纸和三支信香。初二则是向看庄土地点纸。从初一开始就是你来我往的拜年仪式。
初五为送无穷的日子,这天必须早起,在天不亮就得要将无穷出门,就是将这几天烧过的纸灰,还有炕上席下灰尘扫除一些,还有灶头上的灰尘,一并扫一些。我自己作了一首小诗:
又是一年送穷日,鞭炮声声唯恐迟。
扫尘除土为送穷,祈求全年吉祥事。
初九则是天爷的生日,这天要供饭,给天过生日。有小诗为引:
又是一年老天寿,纷飞瑞雪兆丰年。
鞭炮新饭齐摆案,祈愿一年百事安。
十五在中国民间称谓元宵节,在宗教中又称为上元节。正月十五在西和民间又要给家神点纸,并要向祖坟上点纸,在当地俗称“点灯盏儿”,将泡好的献茶和酒水端到埋葬本家族的祖坟前,拿着冥币,祭祀祖先,并要拿一刀黄表纸和一些香烛,焚化冥钱。其中黄表纸是给土神的。我有一首小诗来描述:
元宵烛香烟,坟前祭祖虔。
三拜礼叩成,奠酒祭茶鲜。
灯燃鞭炮鸣,新饭上桌供。
十六又给土地点纸。出门走走,又称为“”游百病。
发表于 2014-2-18 20: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来晒一下我今年过年的情况吧,山东莱芜
   因为棚户区改造,家里在外租房住,诸多不便,所以今年也没有请家堂。大年三十吃过早饭之后就是各种忙活,主要是为丰盛的年夜饭做准备,另外就是做一些零碎和补充的活,如还没有买全的年货之类物品,还没有打扫干净收拾好的地方。中午吃过饺子之后,父亲让我去贴春联,可是发现房东家的大门真的比较大,别人送的和自己写的对联贴上去都显得太小,不得已,父亲又去街上买了一幅对联,幸好还不算晚,街上还有卖的,但看到买回来的对联的内容,我就埋怨他怎么不仔细看看内容挑一下,他说已经挑了,这幅还算好点的,剩下的都是企业工厂的了。母亲熬好了浆糊,父亲搬出了梯子,爱人帮着往对联上抹浆糊,我则负责贴,父母不放心,两个人在下面帮我扶梯子,我笑称“贴个对联都要全家总动员”。贴完对联,母亲又让我去打火纸,爱人觉得这个很新奇,问我怎么弄,我先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在表层的火纸上顺着印满,然后将右手按在火纸上,以拇指为圆心,顺时针划圆,火纸就顺着由长方形的一沓渐渐变成扇形,然后慢慢变成圆形,如莲花蒲团一般。记得当年第一次弄的时候,父母还很惊讶,“你怎么会的?谁教给你的?”“没有谁教啊,这个又不难,看看就会了。”
   下午三四点钟,大姐两口子来了。大姐夫家离得远,很少回老家,所以他们逢年过节很多时候都是在我们家过。二姐的公公婆婆在,所以他们就在自己家过。去年二姐的公婆在他们大儿子家过年,我们又因为拆迁刚搬出来不久,所以就在二姐家过的年,大姐家两口子也去了。大姐的女儿去年实习今年工作,两年都没回来过年了。两个姐姐家离我们住的都不远,平常也经常聚在一起吃饭。过年也仅是一种团聚,早已没有了传统的诸多束缚。大姐说明天不能来拜年,因为听同事说大年初一不能来娘家拜年,会败娘家,父母亲则反驳说,“哪有这回事啊,那样也别拜年了,别败人家。”“就是啊,早不讲这些事了。”
   晚上因为大姐还要上夜班,所以我们吃饭吃的比较早,大概不到五点,菜就都上桌了,一共十二个菜,母亲说要够一年的。而酒则是各选所好,大姐两口子和父亲喝的白酒,我喝的啤酒,母亲和爱人喝的饮料。大姐因为要上班,酒也只喝了一点。我们劝她多喝点,她说晚上还有一顿呢。原来她们厂凌晨的时候要供养烧吧一下,之后他们就用那些供品吃个饭喝点小酒。当问及是谁来供养的时候,大姐告诉我说,“厂长、书记的那些主要领导都会来吧。”我还想问一下具体的细节,大姐却说,“我们主要是帮着准备一下供,烧吧的时候我们女的不在跟前。”关于企业供养的事情,后来听二姐说她们厂原来也是非常重视的,要准备好多火纸和元宝,她们还帮着叠元宝。
    吃过晚饭,大姐去上班,大姐夫也回家了。我们简单的收拾了一下饭桌,父母亲又开始准备素馅的饺子了。因为企求一年之中家里平安肃静,所以这初一凌晨的饺子要包素馅的。母亲本来准备的是白菜豆腐的馅,怕我们不喜欢吃,又单独调了点韭菜三鲜的馅。因为卫星接收器出了点问题,结果电视没法看了。虽说春晚每年都遭吐槽,但不看春晚又似乎有点空落落的。和爱人一商量,我们决定去二姐家看一会。二姐家离得不算远,一会就到了,他们一家也刚吃完饭准备包饺子呢,见我们去了之后又收拾起来,换上糖果茶水。我们一起喝着茶、聊着天、看着春晚。今年的春晚并没有因为冯小刚的加盟而变得多么与众不同,政治宣传与教育意味依然浓郁,语言类节目较少,让人看得有点乏味。当然有些节目也的确不错,既有感人的,如关于筷子的公益广告和《时间都去哪儿了》,也有接地气的,如《我的要求并不高》和《扶不扶》。《群发的短信我不回》则道出了一个短信拜年的问题——群发短信,可是对于手机通讯录里几百条的联系人,要挨个编辑短信也有些困难。我从年三十早上就忙活着编写短信、回信息,而这项活动基本上会持续到初一下午。虽然有些短信一看就知道是群发的,但是我还是给回复了。就数量而言,每年我发出去的短信都要远远大于我收到的短信。
    十点多,爱人觉得困了,我们就回家了,父母亲忙活了一天也觉得有点累,我们就早早的休息了,今年也没守岁。初一一早,便听到外面的鞭炮声噼里啪啦,还有早起拜年的人们的嬉笑说话声。我们也没了困意,起床之后发现母亲已经将水饺都下好了。本来只有四口人吃饭的小桌上,却放着六碗水饺,母亲指着其中两个崭新的小碗说:“这是给你们的孩子的。”我和爱人相视一笑,已能领会母亲的心意。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也盼着早抱孙子。
吃过早饭,我和爱人便出门去拜年了,主要是去一些长辈亲戚家去,虽然住的有些分散,好在也不算多。爱人说:“在我们东北老家也没有拜年这一说,你们这里规矩真多。”我笑笑说,“礼仪之邦嘛,没让你磕头就不错了。”现在磕头拜年的的确少了,去有些请了家堂的人家还要先给家堂磕头。而我们走的这几家住的都是楼房,都没有请家堂,我们也就省了很多力气。
    吃过午饭之后,父母亲也要出去拜年,我们说你们都那么大年纪了,还出去干嘛,我们都去拜过年了,但父母坚持要去,说比他们大的还有很多人,而且有些人家来了,我们又没去,所以一定要坚持去,而这种礼尚往来则一直持续到初二上午。
    父母亲回来之后,我和爱人去同学燕家里坐了一会。燕曾是我初中时候的班长,为人和善,人缘极好,从她那里知道了很多同学们的情况。如谁结婚了,谁离婚了,谁又再婚了,谁出人头地发了财,谁移民国外,谁又嫁入了豪门。不过,无论表面的风光与否,都有各自不如意的地方。拿燕来说,三十多岁了,个人问题还没有解决,父母也很着急。说起母亲早上给我准备两碗水饺的事,她说:“每年我妈也是要给我买个新碗,今年因为是我买年货,顺便就买了个新碗,回来和我妈说我自己的事情是不是不能我自己买呢,我妈年三十又专门去超市买了个新碗。”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3: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S两位的分享。
很多年都不在家过小年了,都快忘记是怎么个过法了。我就记得我们村有十个姓氏,纪、张、范是大姓,腊月二十三送灶王,其他都是小姓,腊月二十四送灶王。那天在老乡群里听说,“君辞三,民辞四,王八辞五鳖辞六”。我问老乡,“王八辞五鳖辞六”是啥意思,一个老乡说这是开玩笑骂人的,一个老乡说,其实是“忘了辞五别辞六”。

还有初一嫁出去的闺女初一不能回娘家的习俗,我们那边也有。以前,嫁到本村的姑娘正月初一出门拜年,路上遇到娘家人都得赶紧躲着走,不然要穷娘家,被兄弟媳妇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4 01: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