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陌上花开

2014年2月份话题讨论之2014年正月初一节期活动全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3 21: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胡鹏洲

一年的回归,家的味道,亲人的关怀。春节的如期而至,一场春雪悄然飘落,对联的红消融着雪的寒。冰之净,红之纯,春节的气息在空气中酝酿。
大年三十,微雪,清风。吃过午饭,各自玩耍。天近黄昏,母亲下厨做饭。依照习俗,晚饭是一家人团圆,一起辞旧迎新的时候。盛大、欢庆都不足以描述现有心情,仿佛是一种神圣仪式,却又是在投映在举箸之间。欢乐吧,或许是,也许这个更为简单、纯洁的词更能形容这个有着绵绵不绝历史的除夕夜。一家人欢笑、愉悦着,边吃边笑。或许,这才是一个人追求以后最终的归宿,一种沉默的热烈。
吃过晚饭,一家人往年的春晚被出门走走代替了。些许凉的风下,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漫游。无论身处何处,这种默契、紧密的联系却是能时刻感受到的。这,或许就是过年一定要回家冲动的来源吧。
大年初一,即便是在新疆这种少数名族聚集的地方,年的气氛仍是很热烈。逢到认识的维吾尔族,他们也会用他们充满热情的笑容问候道:过年好啊。节日的心跳,原来是可以传染的。今年的年显得些许寂寞,亲戚们都因为种种原因回了老家,只剩我们一家在屋子里百无聊赖的打着牌。虽说是百无聊赖,但却又是那么的让人安心,仿佛是触碰到了最温柔的时光。年,永远都像是星辰般闪烁在天际,让对凡夫生活厌倦的人眼前一亮、心中一颤。

[ 本帖最后由 冷玲 于 2014-3-31 20:40 编辑 ]
发表于 2014-3-13 21: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冷玲

我来自北京海淀。春节在我心里是一家人团聚节日,会吃饺子。我家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最多贴个买东西送的春联或者福字,午夜放个花。但即使形式简单,也很愉快,每年都会期待。
往年的除夕都在姥姥姥爷家过,今年也不例外。由于今年除夕不放假,所以只有退了休的长辈们在家里陪伴老人。简单吃过午饭后,便开始和老两口打扑克。大家轮番上阵,只为令他们高兴。牌手儿们时而为悔牌而争执,时而为不满有人提示对方出牌而吵嚷。但这些在我眼里都只是年节中的美妙伴奏,谁也不会为了游戏上的输赢伤了和气,最多就是多念叨一会儿。
晚上吃饺子。准备工作例如洗菜、择菜、切菜、打馅儿、和面等等都已经在下午准备妥当。约莫五六点钟的时候,开始包饺子。虽然我在这方面不太擅长,却也乐于参与其中。揪剂子、擀皮儿、包饺子都能干。动手包饺子不单是一个制作吃食的过程,也是一家人相互交流的时间。我们会聊馅儿的咸淡怎样,浓稠度合不合适;面是软了还是硬了;该煮饺子了,这一盖帘儿是不是韭菜馅儿的,一锅能煮多少个,还差一些,不然把茴香馅儿的也一块儿下锅了吧;或者没来的人什么时候到,干嘛去了;亦或春节放假有什么计划,要么聊聊年前各自的新闻等等。
春节联欢晚会每年必看,而且基本上大家都会看,不过由于地方有限,各人热衷度不一,会形成你来我走的轮换现象。长辈会给压岁钱。说点儿吉祥话,鞠个躬,形式已经不再重要。我家的习惯凡是没有正式参加工作的孩子都有份儿,所以我这个成人多年的“老孩子”也喜滋滋地揣着长辈们的心意。
零点的钟声敲响了,此时我已回到自己的家中。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不再适合熬夜,一家人已经多年没有共同守岁了。临走时,我们相约大年初三再一起聚聚,弥补除夕的缺憾。
打我记事起到今天,二十多个春节,不能说没有变化。小的时候,家里的人还没那么多,会在老人家里凑合一夜,大年初一继续闹,除夕夜里睡得也完。打扑克和春节联欢晚会就是仅有的娱乐。后来随着家庭的扩张,社会生活的丰富,原有的节日项目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时候就产生了变化。例如午饭后男同胞们会结伴出去打台球,妇女儿童就在家陪老人打扑克。春晚不再吸引人,一部分家庭成员就会在小厅里聊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晚上都着急回家等等,都是变化。我一度觉得春节真无聊,年年都这样,毫无新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能够跟家人一起辞旧迎新就是节日中最大的快乐。
发表于 2014-3-13 21: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吴炳鑫

这个年,我不是在北京过的。
  或许专门跑到海南度假会给人感觉有点扯,但的确就是这个样子。
  准确一点地说,我在三亚和父母、祖父母还有叔叔一起过的这个年。海南的年味儿没有北京的那么浓,没有小时候趴在窗户边上看着外面烟花照亮了半边天空和半个晚上那种莫名奇妙的激动和喜悦。
  虽然海南的确也有人放烟花,但是相比我记忆中北京的遍地开花,冷清了许多。似乎就是象征性地放了两三下,然后又继续慢悠悠地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说到海南的年关,大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椰子、水果和海鲜。
  在海南,这三种东西总是不缺的。无论是餐桌上、还是吃罢年夜饭之后,一边看春晚一边骂春晚的全家人面前的茶几上,都摆满了这三样。在十二点过后我甚至还吃到了鱼肉馅和虾肉馅(还用椰汁拌馅所以味道有些怪怪的)的饺子。
  总之,海南的新年——无甚看点。就是这样。
发表于 2014-3-13 21: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东营-王婧瑶

我叫王婧瑶,山东东营人。年三十的早晨,吃早饭之前,爷爷会带着家里的孙子们到家门口请去世的长辈和祖先们进入家里,这时会放鞭炮,爷爷端着托盘,托盘上有一壶酒,哥哥弟弟们则每人手里拿着一炷香,规规矩矩的跟在爷爷身后。进入正屋内,把酒摆放在朝南的桌上,桌上放着各式各样的贡品,有烧鸡、炸鱼、方块肉、点心、水果、糖果等。在桌子的靠近外沿处,有一个香炉,从现在起,直到大年初一下午送走祖先们的那一刻,香炉里时时刻刻有一炷香在冒着青烟。香炉两侧放置两个烛台,烛台上插着刻有恭喜发财的红蜡烛。桌子上方的墙上悬挂着家谱。
过年的几天,饺子是在饭桌上必备的食物,即使是年三十的早饭也不例外。吃过早饭后,我们随意玩。只是这两天,已出嫁的女儿绝对不能回娘家。直到下午三点钟左右,全家人开始忙活着包水饺。奶奶和面,爷爷拌馅,爸妈和叔叔伯伯婶子们则负责包饺子。若是人手不够的时候,我会帮忙擀面皮,这是我的强项呢。五点钟左右,外面陆陆续续的传来鞭炮声,这几年来放鞭炮的人家似乎越来越少了,年味似乎也越来越淡了。每次都是两个叔叔去放鞭炮,虽已年近四十,但他们的玩心丝毫不逊于我们这些孩子。蘸着香醋,就着腌制的青绿的蒜,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的确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吃过除夕夜的年夜饭,接下来便是重头戏——看央视春晚。我们一边看一边做着评价,讨论着接下来是谁出场。只是今年的春晚真的不如往年的精彩,家人都早早睡下,只有我依旧坚持着。凌晨十二点,大年初一的零点,2014年的开始,伴随着主持人的倒计时,外面的鞭炮声开始热烈起来。持续不到五分钟,外面又恢复了安静。伴着一曲《难忘今宵》,我也疲倦的上床睡觉了。
清晨五点半左右,天还是黑暗暗的,妈妈把我们叫醒,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家人吃过早饭,便等着叔伯婶娘们到来一起到奶奶家拜早年。在路上,见到熟识的人,总会欢笑着道一声过年好,恭喜发财。在我幼时,天还没亮的时候路上就已经有来来往往走亲戚拜年的行人;而现在,天大亮了,路上拜年的人仍旧稀稀拉拉的。到了奶奶家,大人们和孙子们会向祖先磕头叩拜,同时向爷爷奶奶问好,我们这些女孩便只是问好拜年就可。然后奶奶会给我们这些孩子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持续到我们结婚的那一年。今年,二哥刚刚娶媳妇,头一年家里的长辈都会给钱,这也是我们这儿的一个习俗。给爷爷奶奶拜完年,大人们便去周围的亲戚家走一圈,我们这些孩子便在家聊天嬉闹。不出两个小时,大人们回来了,聚在一起聊天,拉些家长里短,直到吃午饭。午饭后依旧没什么事情。大概下午四点,爷爷又会带着孙子们送祖先出门,依旧放鞭炮,爷爷依旧端着托盘,孙子们依旧拿着一炷香。
发表于 2014-3-13 21: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漳州-苏婕

我是一个来自于闽南地区的女孩,我的家乡就是人们常说的“凌波仙子”水仙花的故乡——福建省漳州市。福建可以说是一个传统习俗保留的比较多的省份,也是一个非常重视家族观念的省份。我们家就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家族,每年春节我们家总有那么一些必须且固定要做的事情。
在闽南地区,农历(阴历)大年29日前,家中都要进行彻彻底底的大扫除(用闽南语说就是“qing tun”)。意味着新的一年用新的面貌去迎接,大扫除意味着扫去旧年的忧愁,不好的事情;迎接新的一年,祈祷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除夕这天,我们家通常都有祭祖活动,这一天,要对祖先进行拜拜。在我们老家,除了有整个村社供奉的苏氏祖先大祠堂,还有供奉我们家这条血亲祖先的小祠堂。除夕这天,我们全家都会回老家(格林村)进行祭祖,通过准备固定的食物,向祖先拜拜祈求祖先的保佑,烧香烧金。团圆饭更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在我们那,团圆饭是有明确的习俗的。首先是团圆饭必须大家围成一圈吃,即使有人在远方没法回来,也必须在他的位置上备好一副碗筷;其次,团圆饭一定要在桌上摆满十二道菜,必须有一道意味着“年年有余”的全鱼。我们家有一项规定,除夕夜必须回家吃饭,大家必须坐在一起围成一圈后才可动筷子,吃饭过程中,长晚辈都需互相敬酒(小孩用果汁或饮料代替)互相说祝福的话,祈祷来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在闽南,我们把团圆饭称作“围炉”,寓意团圆。吃过团圆饭之后,父母通常会给小孩包红包,之后我们家通常会一起窝在沙发上看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我们家族通常都会有家族大聚会,除非有重要的事情没法子,家族里的各位都会从厦门等地统统聚集到漳州一起吃饭,我们通常都要席开四桌,一家大大小小三四辈人一起吃饭聊天。
大年初二是所谓的女婿日,这一天,我们都会去我外婆家,对妈妈来说,就是所谓的回娘家。在大年初二,女婿都要陪着妻子回娘家,和丈母娘一起吃饭,包红包给丈母娘,通常丈母娘也会包红包给自己女儿女婿,并相互说些祝福的话。用闽南语来说,就是“gua wei a ma”。
大年初三,多是一些同学聚会,老乡会。老乡会,同学聚会一般都选择在初三。至于为什么,我没有深究过。。。。
大年初四,大年初五,街上的小商店,市场都开始渐渐营业。
大年初六,是老家的“an gong sei”,翻译过来可以说成是“社里的庙公庙婆生日”。这一天,外出的人们都会纷纷回到老家,到村社的庙里拜拜。这天早晨,村里面经过选拔的男人男孩们会扛着庙公庙婆两尊菩萨绕着整个村社走一圈,每经过一户人家,都要扛着庙公庙婆进去转一圈,意味着祈求庙公庙婆的保佑。每经过一户人家,常会有人或小孩跟着“lei an gong”(即扛着庙公庙婆)的队伍去下一家继续转。当天晚上,在村庙对面的剧台上还会上演芗剧。这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习俗。
大年初七,大人们都会开始准备上班的事宜,生活也开始趋于平常。
大年初八,人们陆陆续续的开始上班,但是,在闽南地区,大年初八的晚上还有一项固定的习俗——拜天公。一般来说,拜天公的正时是晚上十一点过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已经渐渐不那么讲究,晚上七八点甚至也有早上就拜拜的,不过,我们家还是严守十一点过后才拜。这一天晚上要准备的一般是“三星五果”(三星就是鱼,鸡,猪肉;五果是指五种水果),除此之外,还要准备芋头、香菇、花生等六盘小菜,还有一个粿(闽南语叫“gu”)和一些红片和一些圆,(这两年,有些人渐渐地用蛋糕来代替粿)。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摆上一个大桌子,把上述的食物摆上,另在加上一锅米饭和一些其他的东西。并在前头摆上十二双筷子和十二个酒杯,一瓶白酒。当晚十一点前,我们还会把金折成金元宝、小船、牛角、莲花等,并在门上挂上一种黄黄的纸符(作用类似平安符)。十一点的时候就会开始拜拜,烧香烧金,有些人家还会放炮。
闽南地区春节的习俗一般是初八前比较固定,之后也会有一些其他的比较零碎的习俗。加之各个地区的习俗都有差异,有时候,邻近的村社习俗就会有小差异。上面所述是我们家遵守的习俗。
发表于 2014-3-13 21: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宇

今年的除夕夜和往年一样,全家人聚在一起在舅舅家吃了年夜饭,之后家里的大人分两桌打牌,孩子们有看电视的,有上网打游戏的,我和表姐妹们聚在一起聊天。12点的时候我们下楼和舅舅一起去放炮,孩子们放小型的烟花,大家玩的非常开心。12点以后孩子们困了陆陆续续都睡了,大人一直玩牌。
第二天初一一大早,起来舅妈和姨已经煮好了饺子,早上吃饺子还吃到了硬币,预示着新一年的好兆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总觉的春节过得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但是平时大家都很忙,能够趁着春节在一起聚聚也很不错,很热闹。
发表于 2014-3-13 21: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任鹏宇

旧历腊月三十日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北京人历来将这天视为正式的年沼。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庆典都集中在这一天。因此,这是最隆重、最热闹的—天。
为了点缀年景,充溢新春“纳福迎祥”的气氛,从早晨起,人们就都梳妆打扮整齐,妇女们都戴上象征吉庆有余的绒花、绢花,门前贴上红色春联、门心,词句因户而异。有的还要贴上红绿“挂钱”(一种剪纸工艺品),窗户的玻璃上贴上窗花。室内贴上“宜入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之类的春条和福字。钱柜及大型生产工具,买卖店铺的幌子、招牌上都贴上黄纸砸成的“道有儿”。但是,一些王府门头或较大的宅门往往不用这些进行点,他们只将标有自家堂号的大红“气死风”灯挂起来就行了。
为表“慎终追远”和“思时之敬”,有词堂的一律将宗亲三代的主牌亮开,有影者一律要悬挂起来。没有词堂和主牌的也要临时设位,供几个装有花红纸钱的包裹。
相传是日晚问至初一日凌晨,诸神下界考查人间善恶。因此,院内须设“天地桌”,上设五供,焚香秉烛,以求过往神灵在新的一年里赐福。
晚间,刚一擦黑,就有贫家的小孩挨户送“财神爷”(纸像)。这种纸像最为精糙,是以木刻版、水彩印刷的,上边印着“增福财神”字样,正中印一戴纱帽的财神像。一般人都为取个吉利,以高于财神像成本的几倍之价接进来。
正厅设八仙桌,挂上红绣片的桌围子,摆上香炉、蜡扦、插上红蜡,有用“大双包”,有用“小双包”的。蜡扦下边还分别压着黄钱、元宝千章,谓之“敬神钱粮”。所供的神像不一,大致说来不外乎:一、“百份”,即天地爷和诸神木版刻印的像册,头一张是黄纸彩色的“玉帝”,半装半露地插在一个红灯花纸的口袋里,再夹在一个木夹子上。二、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刷的“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的全神码。三、福、禄、寿三星的画像或瓷像。四、接进来的财神码。这是给夜间接神准备的祭坛。并于院内设生铁铸成的大“钱粮盆”一个,内放松木枝、芝麻秸,两旁各设一挂至数挂鞭炮。
如家里有佛堂、神塞,一律要上供,供品通常有:一、成堂套饼,即五个大小不等的月饼叠起来,上边摆个带红寿字的面桃,此为一碗,共五碗。每碗插一支供花。二、成堂蜜供,用面块小条过油后,滚上蜜,叠成小塔,高的有数尺,小的只有几寸,除灶王供为三碗外,余者皆为五碗一堂。三、成堂面鲜,即用面制成的各种水果形的点心,亦为五碗。每碗亦插供花一支。四、’成堂的鲜果,。如柑棍、苹果之类(惟梨不做供品),亦为五碗、每碗亦插供花一支。五、其它干果或炒菜(多系素食品)。供品堂数不拘,有用一堂、三堂、五堂,乃至九堂的。此外,还要做一碗年饭,摆上佳元、荔枝、生栗子、红枣等年饭果,中间用一块大柿饼插上一枝带松木豆(染红)的松枝,以红绳拴五枚小铜钱,挂在上边,谓之“摇钱树”。再用黄、白年糕各一块,一块枣朝上,一块枣朝下,放在碗内,上插一支刘海洒金钱的元宝。这两碗供品对称地各放供桌一边,前边摆设五供祭器。多点上大红蜡,以渲染年搐的气氛。
除夕的晚宴谓之“团圆饭”。家里的成员要齐,菜饭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生活美满。因为这顿饭是对年莱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富户可有肘子、扣肉、米粉肉、四喜丸子等大件;一般门户,至少也要有豆儿酱、豆面豆腐、肉冻、鱼冻、炒酱瓜丝、糖辣白菜、芥末墩儿等。主食必定是水饺,届时,把腊八泡的“腊八蒜”拿来佐餐,别有风味。
饭后至接神之前不能就寝,为自由娱乐时间,谓之“守岁”,有珍惜年华之意,年轻的守岁是为年事已高的父母长辈增福延寿。
进入子时后,即可接神。事先把香菇、木耳、黄花、炸货、胡萝卜、白菜等剁碎、拌好素馅,包成饺子。接神时,供桌上只供三碗,每碗五个。饺子端上来之后,马上燃点香烛,宣告接神仪式开始。
接神仪式由最长辈主持。首先查好宪书,元旦之日的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方位,然后,主祭人才正式举着高香到院里向各个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请。礼毕,举香回到堂上,插入香炉,再三叩首,全家按尊卑长幼依次三叩首,肃立十分钟后,香烛欲尽,于是主祭人领全家依次再三叩首,礼毕,即请香根,将神像及黄钱、元宝、千章一并请下,拿到院中早已准备好的钱粮盆里与松木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同时,燃放鞭炮。礼成后,全家在焚化现场互道“新禧”。
随后,长辈们坐在堂上,接受晚辈们的拜年,均行三叩首礼。礼毕,照例由长辈们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拜年后,全家聚在一起吃顿素馅的接神饺子,也叫五更饺子。饺子里放一个小铜钱,谓吃到铜钱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至此,除夕的庆典活动就结束了
发表于 2014-3-13 21: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李朔

说起北方的春节,鞭炮、饺子必不可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近些年的的春节变得有些冷清,不像过去那么讲究,但是必要的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
今年我家的年三十,相较于以往还是比较忙碌的,早晨起来全家人就忙得不亦乐乎。母亲和我要忙着准备中午的团圆饭,父亲和妹妹要贴对子,而奶奶就准备供祖宗的用品。
年三十的团圆饭是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鸡鸭鱼肉虽然在平时也能吃到,但是总觉得年三十这顿饭和平时有很大的不同,可能在中国人血液里已经生根发芽的那种念想有关吧,不论工作多忙、无论离家多远,只要有机会就要回家吃团圆饭,图个吉利。
贴对子也是中国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每一年家里的大人就会购置新的对联,在大年三十的上午把对联贴在每个门口,看着黑字红底的春联瞬间就觉得有了新年的气氛,莫名的感到温馨。
我家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初一、十五,奶奶都会供祖宗,祈求祖先在天之灵能够保佑子孙健康平安。贡品不过是家常饭,有时隆重些就会有水果和糕点,其实我一直都不能理解,只是觉得这样做谁对祖先的尊重以及未来的期望吧。
年三十的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这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我很喜欢一家人在一起温馨的时刻,每当这时,我就会觉得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
大年初一是走亲串巷、访友拜年的日子,早上起来,孩子们就会向长辈拜年,然后拿到红包是最开心的事情了。父母早早就起来煮好饺子,吃完饺子父母就会出去拜年,我们孩子就会留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做些自己的事情。
虽然现在的春节过得有些冷清大不如从前,但是在我的心里,中国人的春节是无法替代的的,并且会一直传承下去。
发表于 2014-3-13 21: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肖雪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我们大家越来越重视我们国家自己的节气了,尤其是春节,在我们看来除夕和大年初一就过好了,就似乎寓意着一年有个好的开始,有个好的开始这一年才会顺顺利利。
说到除夕少不了的就是年夜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所以年夜饭是除夕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后呢就是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联抒发着美好愿望,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渐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还有就是压岁钱也是除夕这一天不可缺少的环节。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压岁钱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还有许多的习俗人们都在做,都是代代传承下来的,比如祭祖,吃团圆饺子,看春晚这些都是我们春节中所要做的事情,2014年的春节也不例外我们每个家庭想必都在做这些事情,不管是吃年夜饭饭还是贴春联啊 还是放鞭炮,我想每个家庭都不会错过这些精彩的环节,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人真正体会到年味儿。
发表于 2014-3-13 21: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陈卓绝

在上海的崇明岛,每一年的过年不尽相同,一月末迎来了令人期待的新年。
过年之前,先把家里大扫除一番,其次,年货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我和爸妈一起上镇购物,大袋小袋的买了很多,鱼、肉必须有,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嘛。揭下每扇门上已黯然失色的对联,贴上红红的新对联,辞旧迎新。
除夕夜,妈妈准备好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一家子其乐融融地围在一起,边吃边看着央视春节晚会,随着节目的幽默度,不时响起欢声笑语,不过,晚会歌唱居多,不怎么样,有一亮点那就是小彩旗连续不停旋转4个小时……时间滴答滴答过去了,当新年的钟声准时响起,爸爸燃放起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也燃放着烟花鞭炮,噼里啪啦声响彻今宵,璀璨焰火点亮夜空,今夜无眠。
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而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大年初一,没有人会催你起床,睡到自然醒,然后身着新衣裳去亲戚邻里家拜年,虽然已步入成年,还是会收到红包,呵呵,那些红包当然是自己攒着啦。
每过一次年,意味着自己长大了一岁,懵懂小孩现在长成了不用爸妈操很多心的大孩子啦,新年的点滴成了美好的回忆。
发表于 2014-3-13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梅

我家是一个普普通通北京家庭。大年三十一家人会早早的起来,奶奶跟妈妈一起准备和采购年夜饭的材料,我和爸爸一起收拾屋子、贴福字什么的。晚上一家人看着春节晚会一起吃饭,饭桌上必须有藕合和茄合,这是每年奶奶必做的。到了十二点钟声敲响时,吃完饺子我就和爸爸一起下楼放炮,然后2、3点钟回来睡觉。第二天大年初一,一家三口去到姥姥家,七大姑八大姨中午一起吃顿饺子,晚上一家人一起打麻将,然后还能收到不少压岁钱,哈哈。
发表于 2014-3-13 21: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金娜

如今过年,尽管多了各式各样的选择,尽管少了这样那样的忙碌,但也丢掉了原汁原味的年味儿。很多人喜欢走出家门,在富丽堂皇的酒店中吃上一顿年夜饭。更有甚者,在吵闹的KTV中唱通宵以示对节日的庆祝。在各种新奇的想法中,年似乎不再是我们举杯欢庆的中国节,反倒是张显时尚的好日子。还有很多的年轻人,把外国的节日过得有滋有味,对于春节却是意趣冷淡。如此过年,年的味道还怎能韵味十足。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不是年疏远了我们,而是我们有意无意地离它远去。
但是即便如此,北京的除夕这一天也很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各家不管是在天南地北的人在这一天都回到家里吃一顿年夜饭,陪陪久违了的家人聊聊天,看春晚,熬年守岁,尽管他们可能第二天还是要继续工作。除夕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很多家庭也只在这一天才能聚齐在一起。
发表于 2014-3-13 21: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宛倩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节日,春节是举国欢聚的日子。我是一个回族人,也许跟其他汉族的朋友们不同,回族并不是那么期待和欢庆春节。
因为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按照伊斯兰教历的节日过节,所以回族过春节的意义与汉族不同,只是把其当作一个年终岁尾与亲友团聚庆贺的节日,禁止燃放鞭炮等行为。主要过的节日就是开斋节和宰牲节,这两个节日是回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
虽然古兰经上明文标注回族不被如允许过其他民族的节日,但是近些年来很多的穆斯林已耳濡目染许许多多的节日气氛和习俗,不免受到一些吸引,也跟着凑个热闹,因为毕竟传统上春节是一个全国人民欢聚一堂的重要节日。
这个春节的我感受跟以前大不相同,小的时候,总是会收到很多压岁钱,留着以后买自己喜欢和需要的东西,小时候过年最喜欢亲戚来我家了,会给我压岁钱,我总是含蓄的说我不要,其实呢,每个人的感受都跟我一样吧,心里都在想:快给我快给我。嘻嘻,虽然有些自私了些,可是小的时候嘛,这点小贪心是会被允许的吧。今年就不一样了,除了爷爷给了我钱之外没什么人给压岁钱了,本来也长大了,不好意思再要别人的钱了。然而再没有人把你当做小孩子宠着你的感觉着实令我心伤,我想,不仅是我自己觉得自己长大了,你们也都认为我长大了。恩,我确实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得小孩子了。
除了压岁钱之外,没有别的跟以前不同的地方了吧,去年春节的时候爸爸做了那种小烧饼,用小瓶盖盖个坑做的印记,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小烧饼。今年爸爸做的驴打滚,我不喜欢吃年糕之类的东西,由于是爸爸亲手做的,我也不由得吃了几块,果然很好吃的感觉。
我是个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每年只有春节才回来,所以我并不是期待过春节会吃好的喝好的受到压岁钱什么的,我最爱的是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回家来,跟我们在一起住上半个多月,这就是我要的简简单单的春节。爸爸是个大厨,厨艺好的没得说,我最爱吃他做的饭,无论是什么,他总是做我最爱吃的饭菜,我一年只能吃到一次的美味。还有全家一起吃火锅,也是一年才会有一次的珍贵时刻,我爱他们,也爱这个能让我们欢聚在一起的新年。我们一起串亲戚,一起包饺子,一起研究我们想吃的奇奇怪怪的好吃的,这是新年伊始给我最大的礼物。
回族跟汉族吃饺子方面有些不同,汉族是初一吃饺子,而回族是初二吃饺子,虽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但是我相信,对于团聚这一美好夙愿是每个人都希望的,所以无论怎样,过春节与否,并不妨碍我们对团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逐。同时也祝愿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发展,新的改变,幸福的生活。
发表于 2014-3-13 21: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宋莉娜

说到过年你一定会想到庙会吧!说到庙会,大家肯定会想到一个词——热闹吧!没错,因为,过年的庙会是过年最热闹的地方,是最有年味的地方,今年的庙会也不会例外。前几年去的是地坛庙会,今年“开了次荤”,我去的是龙潭湖庙会。庙会场面之大,游人之多,项目之广深深吸引了我。
北京的庙会之所以得以流传,是因为它的存在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庙会的形成发展最初与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庙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附设一些商业活动。久而久之,庙会主要成了老百姓的购货市场,以满足一般市民的生活需要,宗教活动倒是次要的了。老北京“过日子”的家庭主妇们大都不愿光顾大街上林立着的大商场和百货公司,就像现在买菜到农贸市场一样,她们到庙市上去买东西,挑选方便,价钱又便宜,庙会的商贩们尽量地满足她们的需求。首先货物种类齐全,锅盆碗箸,日用百货,衣帽鞋袜等应有尽有。货物质量不要求多么精致,只要结实、便宜。主妇们选购了必需品之后,一般能满足几天的需求,所以,同一个地区不必天天有庙会。庙会的商贩们,也在一个庙会结束前,又把全部家当搬到另一个庙会。因此北京的庙会虽然地方不同,内容却又大同小异,经常逛庙会者都知道,走到哪里全都是这些人。
  据说,旧时人们去庙会是为了烧香祈福,现在已经演变成了贸易性的集市,顺便还可以看看小戏和杂耍,进行娱乐。首先吸引我的是很多民间绝活:老北京手把件、河北皮影、泥人张、面人彭、剪纸艺术……在河北皮影摊前,我久久不肯离去,因为那家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细,影子中的人物、动物等均刻成侧影,四肢、头 部可动。演出时,用一块白纱布作屏幕,操作皮影者站在屏 幕下,把皮影贴到屏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相对灯光方 向观看。表演者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 打,套路不乱,令人眼花绿乱。我们的祖先竟然这么聪明,创造了皮影戏,实在是太伟大了!我听见身边的外国人不停叫好鼓掌,让我感觉特别自豪!为我们智慧的祖先而自豪!
  接着,我看了北京拉洋片。我们坐在一条长板凳上,从一个放大镜往一个大箱子里看,表演拉洋片儿的人一幅一副拉动挂在箱子里面的画面,同时嘴里咿咿呀呀映着画面唱歌,同时还要打锣敲鼓一人完成。虽然我没有听明白歌词,但是看着画面还是囫囵吞枣明白一点。我看到了中国早期的“民间电影”,可真有趣!
  除了玩的,还有很多老北京的小吃呢:冰糖葫芦、茶汤、灌肠、豆汁……我选中了灌肠,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口味香脆咸辣。不仅仅可以吃灌肠,摊位上还有关于灌肠的简介帮助我们了解知识:原来灌肠是把猪肠洗净,以优质面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种原料和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成小片块,用猪油煎焦,再浇上盐水蒜汁。我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和我一样拿着各种各样的小吃穿行于庙会之间。我想,我们长大了也要学着做,将我国的民间文化传承下去。
  庙会上还搭建了很多戏台,有的在表演相声,有的表演歌舞,妙趣横生。表(接上页)演相声的那个舞台前,看表演的观众是里三层外三层,演员们幽默滑稽,耍着京腔,不时模仿外地方言,引得观众笑声掌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还有猜字谜的活动呢。只要猜中了3条字谜就可以换取一个奖品。只是那些字谜好难啊。我的头都快想破了,一条也没有猜出来,还是爸爸聪明,猜中了几条字谜,换取了一个喜庆的牛娃娃。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潭湖庙会的人越来越多,人流密集得插不下一根针,虽然保安人员不停将游客进行分流,但是主干道上人流还是越来越大,好像人们在人挨人中相互取暖相互祝福!回家看报纸,才知道当天逛龙潭庙会的游客达到了18.6万人!
  在逛庙会中不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同时感到我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发表于 2014-3-13 21: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贾东蕊

中国的节日十分繁多,其中最传统、历史最悠久的节日就要属除夕了。在这一天里会开展许多民俗活动,使大年的气氛更加浓厚,使漫漫冬日生机勃勃,获得新春的气息。我很爱这中国的传统节日——除夕。  
除夕这一天早上,蓝天衬托着洁白的流云,仿佛也在期待新春的到来。人们都张灯结彩,贴上对联、挂上倒福、剪好窗花来精心布置自己的屋子。冬天的百官街道变得意气风发、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用红红火火的场景、用新年的气氛迎接新的一年——马年。我也在这个美好的节日中散步在河边,感受新春的气息,期待马年的到来。
夜幕渐渐降临了,月亮冉冉升起。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漆黑的天空中跳出了几颗小星星,它们像顽皮的小孩子一样,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正在贪婪地观看着人们合家团圆的热闹场面。每个人回家的欲望油然而生,有谁不想早点回家过年?许多回家的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这些车灯也如同一条光龙昂首期盼着马年。 渐渐地,路上车辆、行人越来越稀少。家家户户也开始吃团圆饭,这是除夕夜的传统习俗,全家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吃几颗汤圆,意寓着在新的一年和和满满团团圆圆。今天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火辉煌。大街小巷,爆竹声声。
十二点的钟声缓缓敲响,外面的爆竹一声比一声震耳。许多人走出阳台、来到空地,融入这放爆竹大军中。我也不例外,放起了早已准备的焰火,星星点点,灿烂无比。漆黑的夜晚被照得如白昼一般光亮,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放爆竹这也是除夕夜的传统习俗,古代是用来赶走“年”怪,而现在,人们是为了迎新春辞旧岁,祝愿在新的一年里飞黄腾达、万象更新,更上一层楼。
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的伴奏下,一顿丰富的除夕晚宴结束了,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通!”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响声,那漂亮的烟花托着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在天空中划下一道道拱们之后,“闪亮登场”了。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窜上天空,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不已。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乐。真是动听极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响声在天空中回荡。炮仗、鞭炮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这绚丽的色彩,不正象征着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6 19: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