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陌上花开

2014年2月份话题讨论之2014年正月初一节期活动全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3 22: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雪兰

声声的爆竹敲醒了我们沉睡的心,迷茫的一年又过去了。从高中的忙碌生活到大学的没有方向,就那样结束了。第一次是从远方回家过年,心里无比的激动,无比的期待。早上早早的起来就开始帮忙爸爸打扫卫生,帮妈妈做饭。所有的人在一起忙里忙外的,那种幸福是什么都不可以替代的。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代表团圆,总结一年的生活,过年的时候会放鞭炮,会吃年夜饭,饭桌上都会有鱼,代表年年有鱼。吃完年夜饭,全家人一起去坟上给逝去的人拜年。过年的那天晚上全家一起打牌,一起等到12点开门。      

     初一的那天我们会吃饺子,然后去外婆家拜年。
发表于 2014-3-13 22: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小凤

今年的春节跟往年差不多,无非就那几件事。大年三十回老家祭祖,一起吃个团圆饭。然后除夕当晚得把初一的食材准备好,因为初一是不能干活的。除夕当晚要关上门直到零点才能开,那时的开门要打鞭炮,是为了迎接财神爷。保佑新的一年财源滚滚。而且还得要初一早上穿新衣服再去拜一下祖宗。这是每年所要做的事。
发表于 2014-3-13 22: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焦润雯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看着门前贴上的新对联,连小孩子都知道,辞旧迎新,春节又到了。街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的笑容。因为又可以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了。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迎接未来一年新的开始。今年的三十晚上,选择在家里吃年夜饭。所以全家人都早早来到奶奶家准备丰盛的大餐。每年到了春节时,像我这样的小辈都要给长辈拜年,说几句招大人开心的吉祥话。因为拜年之后,他们都会给许多压岁钱给小辈压岁。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吃着瓜子谈论着一年所发生的事,孩子们则聚到一起嘻嘻哈哈,格外热闹。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们还是照常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开始时,全家人则举起了酒杯,互相碰杯,庆祝新年的到来。到了跨年的那一刻,门外响起的“隆隆”鞭炮声越来越大,我们也跑到楼下放炮竹,孩子们放炮竹为了吓跑传说中“年”这个怪兽,而大人们则是期盼着新年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当我们放完鞭炮回到楼上,大人们已经开始剁馅,和面,准备着包饺子。弟弟妹妹们跑过来,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包几个元宝。今年还是在一个饺子中放上一个枣,我从小就知道,谁吃到这个带枣的饺子,便会在来年有好运,一帆风顺。饺子熟了,拿出墙根泡好的腊八醋倒在碗里,味道香极了。吃过饺子,长辈们还是要开始打麻将了,这也成了一个保留节目。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春节作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凝聚着中华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同时也象征着祖先对未来,对子孙后代寄予的希望。作为华夏儿女,我为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与骄傲。
发表于 2014-3-13 2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 张佶

除夕:
在腊八之后开始置办年货,随着贴门联、贴年画、贴福字、挂灯笼等活动,新年气息开始浓郁起来,到处张灯结彩,放眼都是喜庆的红色。除夕当天的中午开始做年菜,老人忙忙碌碌一个下午,做好满满一桌的饭菜,等着上班的年轻人晚上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边吃饭边看春节晚会,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等到12点时放一挂鞭炮,寓意红红火火,驱走新一年的所有霉运。再吃一顿饺子,吃到花生的人在新年里会有好运。

初一:
起大早,6点开始打电话拜年。先放一挂鞭炮,开门红,爆竹的红屑洒在院子里不与清扫。若是扫除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
发表于 2014-3-13 22: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钱硕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

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           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            《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              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            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          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      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腊八节,俗称“腊八”。[1]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吃腊八蒜~喝腊八粥~

二月二龙抬头,正月前不理发。
发表于 2014-3-13 22: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清丰-肖彦兵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每到过年时期,我和朋友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家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清丰县,每次过春节令人回味无穷。春节初一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外婆家拜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精巧的对联,那鲜红纸上的一撇一捺显得龙飞凤舞,洋溢着春节欢乐的气息,包含着一种浓厚的风情。走进厅堂,桌子上花花绿绿的食品看得我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瓜子成堆地散落在“蝴蝶翅”中,色彩鲜亮的油炸食品摆成奇形怪状的形状等等。但是食品的诱惑并不能使我馋涎欲滴,蚕豆粉丝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十里飘香。
每年除夕夜家里人都要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今年的我已经走过了二十一个春秋,回顾以前的除夕夜,我每次都是半途而废,没有看完就上床睡觉了,今年的我努力坚持到了深夜 1 点,坚持看完春晚,躺在床上,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家乡的春节令我回味无穷,家乡春节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感受到人间亲情的美好。转眼春节就过了,过年的确是热闹的也 是快乐的,但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责任。我们不仅又长大了一岁,同时又收获了一份希望,对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迎接新的压力和竞争,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挑战。我想,这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吧!
发表于 2014-3-13 22: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遵义湄潭- 张明丹

除夕夜:简单的吃完早饭,就被妈妈要求着帮她准备下午的年夜饭,什么青菜、豆腐、炖鸡、炖猪蹄……忙活了一天,大约五点的时候,已有鞭炮声响起,妈妈也开始炒菜做饭了,在我们那(贵州遵义湄潭),吃饭之前都是先要祭祖,即将所有饭菜端上香火前的那个大桌子,然后点烛,烧纸,点香,外面也将早已挂好的鞭炮点燃,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一年里最重要的一顿饭。
大年三十:早早的就被叫起床,刚推开门,就被外面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吵得耳麻,妈妈已经将汤圆和白豆腐煮好,在祭祖鞭炮后,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起了汤圆,幸运的是,我吃到了一个硬币,这应该是预示着我今年会好运吧。
元宵节:吃过年夜饭之后,全家人就开始准备香烛纸、烟花爆竹,然后全家老少全部出动,去给以逝去的亲人上坟,没个坟前都插满了香烛,估计只要在今天,他们才最不感到孤独吧。坟山里全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全是烟花姹紫嫣红的美丽,这样的夜,真的很美!上坟完回到家后,就开始在房屋周围点香,在各个门前烧纸、点香烛,还要将屋里的各个灯打开,站在院子里,看着灯火阑珊的周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发表于 2014-3-13 22: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爽

每年的除夕一到,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起来。就像我们家一样从早上开始打扫房间卫生,整理客厅。在桌子上放上可口的小吃水果,准备迎接家里亲戚的到来。由于我们家住着老人所以一般情况下除夕夜都是在我们家中度过的。
除夕的生活简简单单,整理完屋子以后,我们按照传统就开始贴福字对联。把家里布置的红红火火喜气洋洋。中午的年饭更是丰富可口,鱼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年年要有鱼(于)嘛。其次就是肉,过年了当然要好好犒劳下自己,怎么能少的了肉。就这样我们一大家子聚在一起中午就这么过去了。
当然说道除夕最热闹的必然是晚上,到了晚上家里人围在电视机前喝点小茶吃点干果在看着传统的春晚。一起聊聊今年都有什么收获,这是最开心的。在来利用间隙时间和妈妈一起包了饺子准备等到晚上下了吃掉。临近12点那会才叫热闹,屋子外边此起彼伏的炮仗声音天空上五彩缤纷的烟花简直美丽极了。
要我说除夕的生活没有那么琐碎,就像我们家一样每年都是这么的简简单单。只要大家在一起团团圆圆那就是幸福美满的生活。
发表于 2014-3-13 22: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邱伟

除夕,在我们那边都看时间过,经常都是没到傍晚,下午3点四点左右就开始吃饭,吃饭之前要先请祖先吃饭,上香,上贡品,烧些纸钱,之后放鞭炮关大门。年糕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没人都要吃一些,预示来年步步高升,饭桌要多准备一副餐具,具体的讲究不太懂。吃饭除夕饭,小孩换新衣,长辈发压岁钱,都吃饭完饭之后开大门。
     大年初一的话一般从凌晨开始,过完跨年放一大串鞭炮,然后在家打牌啊,或者看看电视,然后睡觉。早上一大早就要起床,吃些清淡的素菜,然后给土地公或者去庙里给菩萨财神之类的拜新年,求一个平安和好运。
    以上就是除夕和初一我家的一些习俗。
发表于 2014-3-13 22: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乐

除夕那天我们家里都是一起过,一起在外面吃年夜饭,然后回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不过现在的春晚不好看,我一般都不看。然后大人就打麻将,年轻的就打扑克,我不会玩,就负责看孩子。现在,也是不会放爆竹的了。从大年初一开始,到初五,都不让倒垃圾,也不能洗衣服,洗头,或者动针线剪刀。大家团圆而已,只是年味已经不足了
发表于 2014-3-13 22: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平凉-柏鹏飞

大年三十儿   
腊月三十日平凉人亦称“大年三十儿”。是日早餐例食搅团。大年三十儿吃搅团,按平凉人的说法:“三十儿早上吃搅团,一年够搅缠。”意为吃搅团能带来好运,至少在日常开支上不会捉襟见肘。早饭过后,家家贴门神,贴对联,悬灯笼,放鞭炮,着意营造喜气满堂的氛围。早饭后,本家聚在一起,给先人上坟,烧纸。
日落后,众人聚一起,按照长辈大小依次到长辈家拜年。首先进去先给长辈拜年,然后围一大桌一起吃晚饭,晚饭菜肴丰盛,食肉食饮酒,猜拳行令,呈现出其乐融融的团圆景象,每个本家都要一起吃晚饭,期间长辈要发压岁钱,每到这时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入夜,家人多围坐在一起,除包饺子外,还煮骨头(主要是猪、羊骨头),煮熟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啃吃享用。吃过年夜饭饺子或啃完骨头之后,全家人玩耍说笑,如抹花花(玩纸牌),今则打扑克、打麻将等。子夜前不眠,称为“守岁”。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视为新的一年开始。农村人为全年出行吉庆顺利,按历书标明的财神、喜神方位,于日出一竿子多高时,将牲畜赶聚在村中一宽敞处,放炮声伴随欢声笑语,举行出行仪式。有的在牛马头上挂红布,作为喜兆,并朝财神、喜神方位驱赶牲畜或各自牵引牲畜迎神。
抢头香   
初一清早,人们打盹儿之后,多于日出之前起床,洗漱完毕即焚香拜祖,鞭炮声此伏彼起,谓之“抢头香”,以示对祖先的诚挚追念和对神灵的虔诚祭祀。   
走亲戚
拜年从正月初三起,人们携带厚薄不等的礼物到亲友家拜年祝福。旧时,俗信“礼轻人(仁)义重”之训,流动着的是亲情友情,故对礼物的厚薄,多不在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2: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
两天不来,又多了这么多内容。
这是一笔财富,
待有时间了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细细的分析比较。
如果我们能够坚持每年都来做春节活动的记录分享的话,
那5年之后,10年之后,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我们各地的节俗变化的脉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22: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各位的支持与分享!
发表于 2014-3-15 06: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8# 陌上花开 的帖子

我看了看,同学对待作业的态度是非常的不一样,有些一看就不是自己写的。但大多数还是自己生活的记录。有待完善的地方……
发表于 2014-3-15 06: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张勃 的帖子

感谢冷玲同学的辛勤付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19: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