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59|回复: 73

《海州民俗志》 作者:刘兆元 整理:刘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6 14: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卷一  生育


                                                       孕前四大忌


    忌手对手接盐。从童女时开始到中年时期,妇女不能手对手地接递食盐,接盐者将来生孩子会难产,胎儿会“下马生”(两腿先出母体)。如果有意无意地让不知此忌的青年女子以手接盐,就会被职责为不道德,轻者要遭到该女家长者的斥责,重者将遭咒骂甚至挨打。
忌“空肚子”进“暗房”。即未孕女子不能进产房。未满月的产房总是封闭得怒透风、不透亮,故称“暗房”。刚生过孩子的产妇称“空肚子”,未孕女子亦为“空肚子”。空空相见,主未孕女子一辈子“空肚子”。此俗同忌于幼女。一些家长不便对过小的女孩说明这层意思,就吓唬说:小女孩进“暗房”会变成厚脸皮。临产的孕妇亦不能进“暗房”,据说是进了“暗房”之后,要待产妇满月自己才能生产。
    忌新人见“红人”。未满月的产妇叫红人,刚出嫁未满月的新娘子叫新人。双方若无意中相遇,新人要赶快先解开自己的一个衣钮,这叫“解怀”(俗称妇女生孩子叫“解怀”或“开怀”),新人解了怀就表示自己也要开怀生孩子,否则撞见了红人,自己就会一辈子不“开怀”。
    忌红人相见。如果同一院内有妯娌、姊妹或相邻之家有两个妇女同时生孩子,在月子里又不可避免地要见面,就必须事先安排妥当;产后第一次见面时,两个生了孩子的妇女要相互抛、接柳条编成的小斗,民间称小柳斗为“小升子”或“升筒子”,谐音“生子”或“同生子”。两个红人用同一个小升子相互一扔一接,边扔边说“给你生”,每人一次。无先后之分,然后双方同时说:“你生我也生,你生我也生”;如此连续扔,说七遍,然后把升筒从屋前越过屋顶扔到屋后,说明;两人今后还能生孩子,生的儿子都要做高官。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有喜五不许

有喜五不许

    怀孕,俗称“有喜”、“怀胎”、“怀着了”,又叫“嫌饭”、“害伢子”、“害着了”。有喜的妇女在日常生活和举止上有严格的俗规,无需公婆管束,都很自觉地遵守。
不许敞裤脚。妇女怀孕后无分寒暑四季,均把裤脚同鞋带子扎紧,防止裤脚进风。说是从裤脚管进了风,将来生的孩子会得“七朝风”。“七朝风”指死亡率很高的脐带疯。
不许夜间在室外。任何季节,只要夜间天空出现了星星,孕妇便不能在室外活动。说是星星出齐后就会有坏星;被坏星照了胎,就会生出两张嘴的妖怪。夏、秋季天气再热,孕妇也不许晚上露天乘凉,更不许露天睡觉。
     不许跨水牛根子。根子,就是牵牲畜用的粗绳。这些“根子”不用时随便扔放在场边路口,常人可以从上跨来跨去,但孕妇不能跨,因水牛孕期是十二个月,孕妇跨了水牛根子,也得要十二个月才能生产,所谓晚产。
    不许坐在囤粮食的折子或任何绳子上。因为“折”谐音“折”,有“夭折”之嫌;坐了绳子,孕妇生育时肠子会盘绕在婴儿身上,俗叫“盘肠生”,此忌最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三吃七不吃

三吃七不吃

    俗尚孕妇多吃苹果、桂圆和煮鸡蛋。意为孕妇吃什么,生的孩子就像什么;吃苹果使孩子的脸丰润圆整如苹果;吃桂圆,孩子的眼睛会大而圆;吃煮鸡蛋,孩子的皮肤像蛋白那样又白又嫩。此为“三吃”。
    “七不吃”:一不吃兔子肉,否则生出的孩子是三瓣嘴,霍唇子。二不吃驴肉,否则生出的孩子脸会箱驴脸那样长。三不吃麻雀肉和蛋,否则生出的孩子脸上会长雀斑。四不吃鸽子肉和蛋,否则生出的孩子是“对子眼”,俗称“白鸽眼”,也就是苏南一带所说的“斗鸡眼”。五不吃鳖肉,六不吃鳗鱼,七不吃泥鳅,说是吃了这些东西,生出的孩子小头小脸“绿豆眼”。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礼拜“三官”和观音

礼拜“三官”和观音

    “三官老爷”和“观音老母”是嫁娶、生育的保护神。一般人家有了孕妇,每月的初一、十五,婆母都要带着孕妇的媳妇到三官庙和观音堂烧香磕头,祈求保佑胎儿正常发育,平安生产。若附近没有三官庙和观音堂,就在家中设香案,礼仪及祈祷程式不变。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打租批

打租批

    俗说“借死不借生”,房子可以出借给人送终,或借给临终之人住,但绝不能接给别人在里面生孩子。因为每家的每间房子里有“财气”和“官气”,统称“房气”或“运气”。人死了,房气非但不能带走,而且死者生前未带来的和未用尽的好运气还能留下来,增加了原先的房气。孩子出生,与上述情况相反,会沾房主的光,把房气带走,若孩子将来做的官越大,发的财越多,说明当初带走的房气就越多,相形之下,房主家必然要越倒运,越受穷。所以,民间有严格的俗规,孩子只能在自己家生。若遇特殊情况,孕妇不得不在娘门的父母兄弟家,或在丈夫的兄弟姊妹家,乃至任何至亲好友家生孩子,产房均要事先“打租批”(写出租房契约),交些象征性的租金,在契约上也要写清楚,说明是房主家要“正用”(家庭正常开支)不足,愿将某房租给某人,租金若干,钱契为交,并无拖欠等等。在租批上,租贷双方及中人都正式签字画押,这一应手续都必须在孩子出生之前办妥。此意表明,孩子是在自己家出生的,与房主无关,房主家的好运气不会因此被新生儿带走。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请催、送二娘娘

请催、送二娘娘

    观音堂、天后宫、娘娘庙有专室供奉催生娘娘和送生娘娘。孕妇将临盆时,丈夫或婆母要到催生娘娘和送生娘娘像前烧香磕头,跪求二位娘娘尽早催生和送生,保佑孩子平安落地。若附近没有观音堂、天后宫和娘娘庙,则须在产房的外间室内或天井内设香案烧香磕头,叩求催、送二娘娘大发慈悲,保佑孩子平安降生。若生产过程中出现难产,还要在买些龙牌纸马和钱串子焚烧,全家人都跪拜求祷,并许愿孩子平安落地,顶将重报,或为菩萨重修金身,或在庙门前唱三台大戏,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埋衣胞

埋衣胞

    胎盘俗叫衣胞,是一个人的根,必须把它埋在地下,使其扎根生长。衣胞埋在哪里,人的根就扎在哪里。男孩的衣胞要埋在家屋门坎的地下,或埋在父母的床前,意为孩子长大了不离家。能常在床前孝敬父母,就是出远门也会想家回家。女孩的衣胞埋在大门外,或埋在粪塘边,意在女孩长大出嫁了永远不想家,不回家,在夫家生儿育女,安居乐业。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起小名

起小名

    男人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小名(乳名),这是孩子出生后就起的,一个是大名,也就是正式的名字。孩子到七岁入学,或十二岁换大袱(襟),或订婚写婚柬时,才请同宗的长辈或有学问的人,根据本族宗谱的辈分序列起大名,名字的前一个字或后一个字是宗谱上修定了的,是同宗中同辈分的识别依据。俗称“某字辈的”,即此。起大名多讲究字面文雅,寓意吉祥。孩子起大名的年龄一般不能超过十二岁,俗规十二岁的男孩要载入宗谱。十二岁至婚前死亡的,在宗谱上注明“夭折”。入宗谱一定要用大名,大名一经命定,终身不变。少数人在入学之后,除大名外要起一个“字”,俗称“号”,又叫“大号”。可以请先生(老师)起,名人起,也可以自己起。号往往是大名字义的延伸,也可以取自己的爱好志向。
    起小名的依据是埋衣胞的形式和降生后的处理方法,以及家长的心愿。意在乞求孩子成活。俗叫“抓得住”。孩子长大后小名就弃之不用了。起小名共同的特点是俗、丑、怪。也有的小名将来就作大名用,这种起名方法叫“连根岛”。
    有的孩子是娇苗,降生后要偷姓刘(谐音留)、陈(谐音成)、石(谐音实)等人家的煨罐装、埋衣胞,认为这些姓是“吉姓”。新生儿的家长偷了煨罐后,希望被偷人家因失了煨罐而寻找或咒骂,骂得越厉害,孩子长得越旺盛,不骂反而不好。被偷人家明知此事,习惯上也做写象征性的寻找和咒骂作结。这样的孩子就叫“大罐”、“小罐”、“罐成”、“罐住”。有的孩子的衣胞埋在三岔路口任四面八方的行人踩踏,小名就叫“大路”、“路生”或“大踩”、“小踩”。
    有的孩子出生后用铁锅罩一下,俗叫“卡”,卡过孩子的锅就不能再用来做饭,要把锅从屋前越顶扔到屋后,锅摔得越碎月好,表示贵人的运气能撑破铁,这样的孩子小名就叫“锅卡”、“卡住”、“铁成”、“铁住”、“铁头”、“铁蛋”。
    孩子在出生时,父母向各路神鬼烧了很多纸马冥钱,这个孩子等于用钱买来的,小名就叫“大买”、“小买”、“买成”、“买住”。
    孩子出生后,用红头绳(较粗的红线)一端象征性地扣在脖子上,一端紧紧扣在产床的床腿上;有的象征性的扣一下便解开,有的用三丈长的红头绳扣一个月,满月那天才解开,小名就叫“大扣”、“小扣”、“扣成”、“扣住”。
    孩子出生后,用铜锁系着绳,在脖子上套一下,小名就叫“长锁”、“锁成”、“锁住”、“大锁”、“小锁”。
    孩子出生后,把耳垂穿个孔,俗叫“扎耳眼”,准备满月时戴上耳坠,小名就叫“大坠”、“小坠”、“坠成”、“坠住”。
    孩子出生后,在鼻子的中隔上穿个孔,准备在满月时戴上小环,俗叫“鼻拘”,拘谐音驹,这是拴小牛的办法,小名就叫“大驹”、“小驹”、“大牛”、“小牛”。
    前几胎没有“抓住”(成活)的产妇,把新生儿的左小手指咬一节吞下肚,还必须吞咽时不恶心,孩子就能成活,小名叫“大咬”、“小咬”、“咬成”、“咬住”。
    有人家在埋衣胞的罐子里放进一些黑叫驴的毛(因为驴的生命力很强),再放一些炒熟的蕃谷,小谷或菜籽等,叫做“衣胞带熟谷,能活九十六”,孩子的小名就叫“大驴”、“小驴”、“黑叫驴”、“大谷”、“小谷”、“谷成”、“谷住”。
    据信孩子只有过了三岁、六岁、十二岁,才能保险不死,俗说“孩子不得丢,要经三春六夏十二秋”。有的孩子从出生后,直至三岁、六岁最长至十二岁时才剃头,这叫“连毛生”,小名就叫“大毛头”、“小毛头”。
    有的孩子虽然剃了头,却在后脑勺处留一虎圈(拇指和食指相圈,在虎口处构成的圆环行),编成小辫,叫“有个抓头,抓俗读“攥”,音近左,小名便叫“大左”、“小左”、“左住”、“左成”。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读书升官发财,小名就起“大学”、“二学”、“大发”、“二发”、“大升”、“二升”、“大富”、“大贵”。
    有人家根据小孩出生的时间、地点起小名。出生的年份按十二生肖有“小牛”、“小马”、“小龙”、“小虎”、“小羊”、“小狗”,忌用鼠、猴、兔、猪、蛇为名,认为“猴不正派”,“鼠没出息”,“兔子会跑”,“猪最蠢”、“蛇最毒”。按季节起的小名有“小冬”、“小春”,忌讳“秋”、“夏”;当地俗称女性生殖器为“秋”(读音此,字不详),“下”俗指动物下崽,音同“夏”。此忌不限起大名,但用“夏”“秋”为大名者忌单名。以出生地起小名的有“大山”、“小山”、“锦屏”、“连云”、“海州”、“新浦”、“大浦”等。
    舅父家的姓氏也是起小名的依据。舅家姓刘的叫“大留”、“留成”、“留住”等。舅家姓石的叫“石柱”、“石成”等。
    此地人认为,“丑孩鬼不要”,“以假乱真,阎王没门”,因此孩子的小名也有起“小癞子”、“大秃子”、“小黑子”、“小丑子”的。有的男孩小名叫“丫头”,说是女孩命大肯活。人们认为男孩要“宁叫讨人嫌,不叫人可怜”。
    有的人家生女孩多了想生男孩,就给女孩起小名叫“迎弟”、“招弟”、“盼弟”、“来弟”等。有的人家男孩多了想生个贴心的闺女,女孩多了想生个干活的男孩,就给新生儿起小名“小换子”、“小转子”、“小改子”。孩子生得太多,不想再生了,就给新生的孩子取小名为“小停子”、“小满子”、“小提子”、“老搁子”。
    旧时重男轻女(说起来“女孩命大”,实质上就是轻视女子为草芥,因为野草的生命力强),这在起名上反映得尤为明显。除少数名门闺秀或才华出众的女子有芳名大号外,一般妇女只有小名,就是小名起的也很简单,一般叫“大丫头”、“二丫头”、“三丫头”,或“大秀”、“二秀”、“大巧”、“小巧”、“大凤”、“小凤”等,几乎是千家一律。从俗规来看,女孩子也是不需要有大名,女子不入娘门宗谱,出嫁后随丈夫姓,年轻时叫某大嫂,老年时称某大娘,就是死后,子孙为其立神主牌位时,也只是写“某大公讳某某元(德)配某氏孺人”,从无女人的大名。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喝定心汤

喝定心汤

    孩子出生后,产妇的第一顿饭必须喝米汤,俗称“定心汤”,有叫“毛米粥”。做定心汤的米,要正手抄三下,反手抄三下,意在“反正皆顺”。在装定心汤的碗口上横搁一双筷子,筷子上放两个剥壳熟鸡蛋,产妇拿筷时鸡蛋就落在汤碗里,然后连鸡蛋带米汤一齐吃下,如此吃法可以补空肚定心。据信吃了这两个鸡蛋,产后肚子不疼,下次还能怀孕生孩子。做定心汤一定要用自家的米。若借别人家的米,就是别人为产妇“填了空塘”,给米的人家反而要受穷,女人还会因此“空塘”(不生孩子)。本地人认为有意无意借用别人家的米做定心汤,是不道德的。这种事一旦发生,就会产生闹不完的纠纷。产妇喝过定心汤后,月子里每天早晚要各饮一碗胡椒粉和红塘冲兑的开水,俗称胡椒茶。另外还要吃胡椒糖,传说月子不吃胡椒,会肚子痛。当地人把“吃胡椒糖”作为妇女生孩子的另一种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打脐屎 投奶

打脐屎  投奶

    新生儿在三天内要用勾藤、甘草(有的加少许大黄)煎汤喝,这叫“打脐屎”,又叫“打胎气”,使孩子腹内无赃物,以便三日后吃奶消化。产后三日,如产妇奶水不足,喝新鲜鲫鱼煮的汤催奶,俗谓“鲫鱼汤投奶”。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洗三

洗三

    婴儿出生第三天上午,要由原接生婆或有经验的老年妇女,为其洗澡去脏气,又名去胎气,这叫“洗三”。一般人家用洁净的温湿毛巾为新生儿擦擦身子,稍富裕人家,用洁净的软布或新棉花蘸香油为新生儿擦身。洗三时,重点是擦洗颈部、腋下和腿丫。在为男婴擦洗腿丫的“小鸡”和肛门时,擦洗人要相应地说喜话:“擦擦鸡,会咏诗,擦擦蛋,做知县,擦擦沟,做知州,擦擦小腚旁,中个状元郎。”若是由接生婆或别家的老年妇女洗三。洗完后要给些喜钱或红鸡蛋,作为“彩头”,对新生儿也是“喜信(讯)”。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擦马牙 灸疯

擦马牙  灸疯

    民谣,三天就怕马牙子,七天又怕七朝疯,十二天小满月,为娘才放一点心。洗三后由老年妇女用青头巾蘸明矾或陈墨或“百草霜”(锅脐灰),反复擦新生儿的牙床,俗称“擦马牙”。擦马牙之后,由老中医在新生儿的前额和两个嘴角各放一片蒜片,在蒜片上用点燃的艾炷烧灼,这叫“灸疯”。据信如此艾灸可防“七朝疯”(脐带疯)。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15: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送红蛋报喜

送红蛋报喜

    婴儿出生六天平安无事,便无“七朝疯”之虞,要向舅父家报喜。报喜的方式是送染成红色的煮鸡蛋,俗称喜蛋。喜蛋的数量不能是十或百(倍之亦不可),习惯数常为九十九或八十九,这叫“喜不足”。逢男单数,寓意是逢单下次再生男孩。逢女双数,寓意是已经逢双了,下次叫要生男孩了,习用数多为五十六或六十六等。女孩的喜蛋数最好含六,绝不能有八。民谣说:“男逢六吃鱼吃肉,女逢六戴红穿绿”,“男逢八骑马,女逢八守寡”。当年一些迷信人家,见女孩的生日是逢八,总要改为前一天或后一天,避讳“八”字。舅父家人接到喜报,无须动问,数数喜蛋的单双数就知道是男是女了。唯有赣榆一地,生男报喜蛋染红绿蓝黄紫五色,寓意“五子登科”,至尽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送奶糖

送奶糖

    舅父家接到喜报后,在“十二朝小满月”这天一定要送礼,这叫“送奶糖”。送奶糖的人不能进“暗房”与“红人”见面,只能站在门外与其说话(详见“孕前四大忌”)。送奶糖的礼物可多可少,但按俗规,有六样东西必不可少:红塘、馓子、挂面、生鸡蛋、新生儿的一顶帽子和一块三尺长的青尿布(后来变为送小包被)。本地有句歇后语:“月地没吃馓子——亏透了心”。送奶糖的礼品一定要装在笆斗内(取笆斗谐音八斗),所有礼品用青尿布覆盖,帽子放在尿布上面,再用独轮小车送上门,寓意将来孩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少数极富人家,亦有用牛、马车送奶糖者,但不多见。送奶糖的人来到庄边或门前要放鞭炮,既表示喜庆,更主要的是通知家人有所准备,礼品一进门,新生儿的父亲就要赶快迎上去,不待东西放下,就要抓起帽子把盖在笆斗上的青尿布或小包被揭开,这样祝(原书为“主”)孩子说话早、聪明、会读书。秆榆一地把送奶糖叫“送祝母”,至今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4: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州民俗志》 十二朝改案

十二朝改案

    新生儿十二天平安无事,全家大喜,大谢天地诸神。民间传说,孩子降生是催生娘娘催赶,送生娘娘护送来的。催生娘娘待孩子降生后就回去,送生娘娘还要留在“暗房”,继续保护孩子至十二朝。十二朝期满,送生娘娘也要回去,孩子便交给人间天地诸神,此类似交接,故称“改案”。另有一说:新生儿在十二天之内很娇弱,应使他像在娘胎里一样,不见风不见亮,因此产房就要遮闭成“暗房”。十二天后,孩子可以见光亮了,所以就叫“改暗”。改案和改暗是两码事,但须同时并行。
    改案这天上午(一般在巳时),在天井里设香案,供上清茶果品,点蜡烛,烧大香,在香案前烧龙牌纸马,俗称“烧天地皮”或“烧天地纸”。天地纸就是一张大的红纸,印有天宫灵霄宝殿和龙的图案。再以这张红纸为皮。叠成四方形,内包草纸剪成的元宝串子。烧纸时要把新生儿抱出产房,在当门的室内做一会。烧纸后全家老少都要在香案前磕头,一方面为送生娘娘谢恩饯行,一方面祈祷天地诸神保佑新生儿平安。男孩改案,在焚香烧天地纸时,要放鞭炮,祝(原书为“主”)贺孩子将来会读书,能一鸣惊人。女孩改案不能放鞭炮,放鞭炮祝(原书为“主”)女孩长大后嘴快,惹是生非,甚而闹得公婆不宁,四邻不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7: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