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雪村友梅

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9 00: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嗯嗯,施大侠又在“点火”烧饭。我闻到你对门香味,哪天请我吃饭算了,扔钻头多累,补充点元气。
   另对不住雪村兄,实在没有兴趣再什么“进招”了。
   古哲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楼主| 发表于 2006-7-30 11: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jjydong 于 2006-7-29 00:14 写道:
嗯嗯,施大侠又在“点火”烧饭。我闻到你对门香味,哪天请我吃饭算了,扔钻头多累,补充点元气。
   另对不住雪村兄,实在没有兴趣再什么“进招”了。
   古哲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宗迪兄,少了一个生力军,多遗憾啊。
发表于 2006-7-30 11: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施爱东家的一顿晚饭就消磨了陈进国的满腔斗志,雪村兄少了一个强劲对手,该庆祝才对,遗憾何有?
发表于 2006-7-30 21: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施爱东”始终就没发言,怎么突然被人砸玻璃,又欠上了饭局?这世道,老实人遭欺负。
发表于 2006-7-30 22: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这世道,好人难当。
发表于 2006-7-31 03: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首先,声明一下,我并非是又来向晓峰兄“进招”或抬扛的。只是想为晓峰兄所谓的结构性思考呢,提供一些或许更带着“困惑”的信息。我这个人没啥志气,就是贪吃,如果晓峰兄觉得俺的看法有些启发并且无恶意呢,哪天请我吃顿好饭,甚好。我的乡贤李贽说过:“学道全要英灵汉子”。晓锋兄或许可归入此类吧,故有“大胆的假设”。我等,没有宗迪兄说的“满腔斗志”,只好“小心求知证”了。当然,宗迪兄有一点是说对的。晓锋兄对我上贴的回应,其实也是避实说虚的。下面就再把我的困惑,向晓锋兄请教吧。
   其一,按汉以来的传统历法,实为阴阳合历或太阳太阴历,而许多传统节日,基本是以此为依托的,再反复添加了许多民俗或宗教的内涵,因此传统历日系统应是多元的,虽然经过损益,其实有着不同的层累系统。在探讨所谓节日的内部结构时,应该认真清理这些“层累的知识”,放在运动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不可轻易想当然,以为弄个共时的静态的结构来就是“发明”了。如果脱离了“历日”谈“节日”,可能就会出现不少似是而非的观念。这是共识,本无须我来多说的。但谈历日,我们显然不能忽视古人有所谓“历法月”和“节气月”(学界也称星命月/数术月/占卜月)的区分。按研究古文字的学人在讨论日书及敦煌文书的选择术问题时,基本有这样的共识,西汉及西汉以前,选择术基本是使用历法月来安排神煞和铺注建除十二神的。而自东汉开始,则开始用星命月来推算神煞,铺注建除十二神。所以,古书所记载时日的月份呢,若分别用“历法月”和“星命月”来算,往往是不同的,比如有些日子,按历法月是属十二月,按星命月则属十一月,反之亦然。所以,晓锋兄在洋洋洒洒讨论月建或节日所属的所谓阴阳问题时,心中是否有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注意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这是涉及大胆立论是否牢固的一个很根本性的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晓锋兄对中国传统“阴阳”和“数”的观念理解可能有问题的一个方面。
   其二,我们若从古人讨论历日问题时有历法月和星命月的划分这个向度,再来看传统节日问题,就会发现,传统节日的安排,往往跟这类划分有很大关系。若说节日有一个恒定的结构,这点可能就是吧。张勃女士(小姐)曾用节气性节日和非节气性节日来说明这两种类型。姑不论她的说法合理性之否,我们暂且就晓锋兄论文提到的节日来略作划分吧。所谓的一月七日(人日)、五月初五日、七月七日、上祀日、三元日、六月廿四日、十二月廿三日,显然都是遵照历法月来安排的。而春社/秋社(宋以降,春社定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秋社定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秋分前后。二社也叫天社,戊日正好土日,与社相关)/寒食(冬至后105天也罢,清明前两天也罢)/冬至等,显然是跟星命月或节气月或数术月的设定有些关系。由此,我们来看晓锋兄那个所谓的上下半年的对应表吧,我很愚钝,不知晓锋兄是如何确定他的阴阳对应标准的。然而由此,我也就知道了晓锋兄是否真正知晓历法月和星命月分别的知识了。(按:叶春生教授引发的新年究竟是正一初一还是从立春算起的争论,其实亦是涉及是根据历法月还是星命月设定的问题)
   其三,传统选择术,分别遵照历法月或星命月,铺排了历日的吉凶问题。而许多节日,最初往往就是一些忌日。比如,西汉及西汉以前的往亡日,亦名土公,就是根据历法月来铺排的,按每月的第几日,而不管节气。这些往亡日包括正月七日(注意此日)、二月十四、三月廿一,四月初八(注意此日,后来有食乌饭、打蝗虫等习俗,再又跟佛教有关,属大乘四斋日、十斋日)、五月十六、六月廿四(注意此日)、七月九、八月十八、九月廿七、十月初十,十一月廿,十二月卅(注意此日,有时是除夕)。往亡日的设定是根据五行学说来的。即春三月木与七及七的倍数火相配,夏三月火与八及八的倍数木相配,秋三月金与九及九的倍数金相配,冬三月水与十及十的倍数土相配。不过,东汉以后,往亡日则被设定为与星命月有关。如正月七日,是指立春后七日及寅日,等等。按历法月推算神煞,三月的祀日亦属往亡、土公。因此,上祀或三月三,最初也是和往亡日有关的。因此,不用我再费口舌吧,一月初七、上祀、六月廿四、十二月卅,这些和后来节日有些关联的历日,最初其实是共属一个忌日系统的。另外,唐代,玄奘法师于西四来大唐国,有十二月佛日,属每月恶日,正月初一、二月初八、三月七日、四月初八、五月初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八、九月十、十月一、十一月一、十二月十三。因此,再来反观晓锋兄的所谓阴阳对应,我就更不知道他所谓的标准又是什么了。
   其四,宋《齐东野语》对于配月忌日,曾根据所谓的洛书九宫数及对应的生数和成数,安排了每月的忌日。如正月初一、初十、十九日,二月初二、十一、二十,三月初三、十二、二十一,四月初四、十三。二十二,五月初五、十四、二十三,六月初六、十五、二十四,七月初七、十六、二十五,八月初八、十七、二六,九月初九、十八、二十七。这个晓锋兄所谓的“奇数复数节日序列",自然亦是有些理论根源的,因此,若强说其中有着阴阳对应,晓锋兄亦可能是“对”错了。   
   另外,想向晓锋兄求教的是,大作云“托名东方朔之《占书》云岁后七日为人日”,何时写的,究竟是根据历法月还是星命月来说的?而有关正月初七为人日的说法,《节日文化论文集》的华澜的文章,讲得很清楚了(太平御览的说法,天地的生成,头七天分别配给鸡狗猪羊牛马人,这当然亦是后设的观念了)。晓锋兄的论文亦是收入此书的。为何要忽视这些明确的说法,为了对应所谓的七月初七,强说与星辰崇拜有关呢?
    当然,我并非否定晓锋兄的可贵探讨。只是说,探索时,有时也不能太过于“无知者无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仍然是一个学术准则。愿与晓锋兄共勉。反过来说,倘若这些所谓的信息,能为晓锋兄的对应说的修证,提供一些更有力的支撑,我则愿意洗耳恭听的,并认真的接受。  
[ 本帖由 jjydong 于 2006-7-31 05:20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7: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jjydong 于 2006-7-29 00:14 写道:
嗯嗯,施大侠又在“点火”烧饭。我闻到你对门香味,哪天请我吃饭算了,扔钻头多累,补充点元气。
   另对不住雪村兄,实在没有兴趣再什么“进招”了。
   古哲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听说进国不肯第二次洗澡,我就放心去东北看病,没想到这厮虚晃一枪,这次又跳进河里。今天鞍马劳顿,先问你个“偷袭珍珠港”的罪名在此。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发表于 2006-8-2 22: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宗迪兄,少了一个生力军,多遗憾啊。

嗯嗯.让你请客,多好啊.
又何必如此小气?
嘻嘻.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8: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戈兰:雪村兄说古人在特定的日子里如何如何,“其意旨在调理阴阳”。难道你以为古人都是阴阳先生吗?其实,雪村兄不妨扪心自问,想想自己是为什么过节的,你在过节前是不是先有某种形而上学的宗旨,或者只不过是为了在清明踏青、在端午吃粽子、在春节探亲访友祭祖聚饮而已。这里就需要我所谓的“设身处地”,或者人文科学的自省性,其实也就是你们清华陈寅恪所谓的“同情的了解。”

使用这套程序和设计这套程序是两码事。中医的针灸也是在为人“调理阴阳”,所以讲“子午流注”。但每个被针灸的,并不一定要先上个学习班“学习”完医理才接受针灸。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8: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戈兰:雪村兄几时学会了姑苏慕容家的功夫了,这一刀好像本来就是我向你挥出的,你现在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我也只好再给你还回去。
我一直主张庆典周期(节日)出自农时周期(节气),并举端午节俗源于夏至为其中一例,这个例子不是正证明了我的观点(节日的结构归根结底源于自然节律)吗?哈哈,这次是你自己把脑袋送过来的,怨不得我。

宗迪兄看到农时周期是对的。但不能以一当十,舍此无他。端午横移的原因,就不仅仅是农时周期能全收拾的。不承认的话,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详细讨论。
想砍老刘的头,先找进国磨刀去吧。
发表于 2006-8-4 13: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刚刚去进国家看过了,说让我给你稍个话:等着吧,正在磨刀捏?
一般来说,等待被砍的漫长的痛苦,较之被砍那一瞬间的痛苦,更令人刻骨铭心。
发表于 2006-8-4 14: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雪村友梅 于 2006-7-28 22:21 写道:
爱东,人家要打你家玻璃,这口气就这么咽下不成?!


有一对夫妇一起在打高尔夫球,球场附近都是豪宅。   
丈夫说:“你打球的时候还是小心一点,把人家的窗口打烂了,赔不起的。”   
太太说:“知道了!知道了!别烦。”   
一球飞去,就那么巧打破了人家的窗子。   
丈夫大叫:“唉!现在我们只好去向人家道歉。”   
他们走到这家门口前敲门。   
“进来。”屋里一个声音传出。   
他们打开门,看到满地都是碎玻璃,还有一个古董瓶子也打烂了。   
沙发上一个男人说:“你们就是打烂玻璃窗的人吗?”   “
是!”
丈夫回答:“对不起!”   
“你们根本不用道歉。”   
那个人说:“我要感谢你们都还来不及,老实告诉你吧!我是个魔神,被关在那个瓶子里已经有一千年了。现在你们把我解放,我可以给你们一人一个愿望,留一个给我自己。”   
“好极了!”丈夫大叫:“我要在有生之年,每年有三百万。”   
“没问题!三百万已存入你的户口。”   
太太说:“我要在全世界都有间大屋。”   
“没问题!屋契已给你送上。”   
夫妇大乐,问魔神:“那你的愿望呢?”   
魔神向丈夫说:“我在瓶子里一千年,没碰过女人,我的愿望是和你太太****。”   
夫妇商量了一下,觉得自己什么都有了,给魔神来一下舒爽的,也没什么关系。   
魔神就把太太带到楼上去,***********之后,魔神累了躺在床上休息,随手点了根烟抽,然后转身问那太太:“你们都多少岁了呢?”   
“我们都已经三十五了。”那太太回答。   
那魔神懒洋洋地笑着说:   
都三十五岁的人了,还相信有魔神这回事呀!
发表于 2006-8-5 14: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我没想杀人啊.磨刀干吗.
况且,我说的也未必就对.可以反驳

向日葵


在梵高的眼睛中,它曾经是斧头

和鲜血,凌厉地将心辟成齐整

的两半:一块送给了带刺的月季。

其实夸父才是它最古典的想像。

它最初的表情火辣

辣而又不胜感恋。拉长脖子

哪怕是腰酸背痛地宣示,脚趾

仍然坚守原处。如此特立纯粹

是为高傲,或者清醒。自然

而然,当风又将迟暮的热量

送入剩余的丛林,仿佛没有绝望

的尖叫。一声妩媚的呻吟

接替了完美的结局。

2006/8/5

哈哈,一点点的讽刺
[ 本帖由 jjydong 于 2006-8-9 22:27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0: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再答进国

进国:首先,声明一下,我并非是又来向晓峰兄“进招”或抬扛的。只是想为晓峰兄所谓的结构性思考呢,提供一些或许更带着“困惑”的信息。我这个人没啥志气,就是贪吃,如果晓峰兄觉得俺的看法有些启发并且无恶意呢,哪天请我吃顿好饭,甚好。我的乡贤李贽说过:“学道全要英灵汉子”。晓锋兄或许可归入此类吧,故有“大胆的假设”。我等,没有宗迪兄说的“满腔斗志”,只好“小心求知证”了。当然,宗迪兄有一点是说对的。晓锋兄对我上贴的回应,其实也是避实说虚的。下面就再把我的困惑,向晓锋兄请教吧。

老刘:进国兄的客气话照单全收。不过“避实说虚”不接受,还给你和宗迪。

进国:其一,按汉以来的传统历法,实为阴阳合历或太阳太阴历,而许多传统节日,基本是以此为依托的,再反复添加了许多民俗或宗教的内涵,因此传统历日系统应是多元的,虽然经过损益,其实有着不同的层累系统。在探讨所谓节日的内部结构时,应该认真清理这些“层累的知识”,放在运动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不可轻易想当然,以为弄个共时的静态的结构来就是“发明”了。如果脱离了“历日”谈“节日”,可能就会出现不少似是而非的观念。这是共识,本无须我来多说的。但谈历日,我们显然不能忽视古人有所谓“历法月”和“节气月”(学界也称星命月/数术月/占卜月)的区分。按研究古文字的学人在讨论日书及敦煌文书的选择术问题时,基本有这样的共识,西汉及西汉以前,选择术基本是使用历法月来安排神煞和铺注建除十二神的。而自东汉开始,则开始用星命月来推算神煞,铺注建除十二神。所以,古书所记载时日的月份呢,若分别用“历法月”和“星命月”来算,往往是不同的,比如有些日子,按历法月是属十二月,按星命月则属十一月,反之亦然。所以,晓锋兄在洋洋洒洒讨论月建或节日所属的所谓阴阳问题时,心中是否有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注意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这是涉及大胆立论是否牢固的一个很根本性的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晓锋兄对中国传统“阴阳”和“数”的观念理解可能有问题的一个方面。

老刘:如进国兄所言,对传统历日系统的影响因素应是多元的。这反映在很多方面,应当是那个“平行四边形”的合力。进国兄看得到这一点,说明他头脑中有历史的框架,是我辈中人。“汉以来的传统历法,实为阴阳合历或太阳太阴历,而许多传统节日,基本是以此为依托的,再反复添加了许多民俗或宗教的内涵,因此,虽然经过损益,其实有着不同的层累系统”这段描述也很好。如果能再把地域因素、亚文化传统等加进去会更完整。这些“层累的知识”,需要清理,本人也正在做清理。节日的内部结构就是这一清理的部分结果。
结构性的因素被“发明”前本身首先应当是存在的。如果它存在,说它有某种结构性特征就成立,如果它不成立,那么你肯定可以一条条把它拆散开的说。比如我讲的下述几组对应的存在:人日与七夕、上元与中元、二月春社与八月秋社、上巳与重阳、端午与冬至,这种节俗上的对应现象是否存在?如果它存在,是否都是偶然的产生了这种对应关系?如果不能用纯粹的偶然性来解释,那么对不起,我说的结构性因素就是存在的。

进国:其二,我们若从古人讨论历日问题时有历法月和星命月的划分这个向度,再来看传统节日问题,就会发现,传统节日的安排,往往跟这类划分有很大关系。若说节日有一个恒定的结构,这点可能就是吧。张勃女士(小姐)曾用节气性节日和非节气性节日来说明这两种类型。姑不论她的说法合理性之否,我们暂且就晓锋兄论文提到的节日来略作划分吧。所谓的一月七日(人日)、五月初五日、七月七日、上祀日、三元日、六月廿四日、十二月廿三日,显然都是遵照历法月来安排的。而春社/秋社(宋以降,春社定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秋社定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秋分前后。二社也叫天社,戊日正好土日,与社相关)/寒食(冬至后105天也罢,清明前两天也罢)/冬至等,显然是跟星命月或节气月或数术月的设定有些关系。由此,我们来看晓锋兄那个所谓的上下半年的对应表吧,我很愚钝,不知晓锋兄是如何确定他的阴阳对应标准的。然而由此,我也就知道了晓锋兄是否真正知晓历法月和星命月分别的知识了。(按:叶春生教授引发的新年究竟是正一初一还是从立春算起的争论,其实亦是涉及是根据历法月还是星命月设定的问题)
   
老刘:进国兄说到择日,谈到使用历法月来安排神煞和铺注建除十二神等等。星相卜筮之学也深,却是进国兄的强项。但我这里说的一岁之阴阳,不同于小二黑他爸爸说“不宜栽种”的阴阳。尽管它们之间有联系。一年一月一日,都各自有阴阳划分,这是常识。也是我所说的结构的依托。进国兄所讲的“历法月和星命月的划分”,那是另一个回事,如果进国兄把岁时节日按照“历法月和星命月的划分”作出自己的“结构”,我倒是非常乐见的。但要拿这套划分法给岁时研究定出界限,以为非此不足以论阴阳,那在下看却是不足取也。并且说实话我不相信进国兄真能根据这些,搞出中国古代岁时内部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结构来。盖古人择日之术,类多变迁,因为掺杂的阴阳五行、星象地理的因素比重不同,其间已见纷繁,朝代变化、流派的不同,衍化益为繁复。多途亡羊,先贤有语。


进国:其三,传统选择术,分别遵照历法月或星命月,铺排了历日的吉凶问题。而许多节日,最初往往就是一些忌日。比如,西汉及西汉以前的往亡日,亦名土公,就是根据历法月来铺排的,按每月的第几日,而不管节气。这些往亡日包括正月七日(注意此日)、二月十四、三月廿一,四月初八(注意此日,后来有食乌饭、打蝗虫等习俗,再又跟佛教有关,属大乘四斋日、十斋日)、五月十六、六月廿四(注意此日)、七月九、八月十八、九月廿七、十月初十,十一月廿,十二月卅(注意此日,有时是除夕)。往亡日的设定是根据五行学说来的。即春三月木与七及七的倍数火相配,夏三月火与八及八的倍数木相配,秋三月金与九及九的倍数金相配,冬三月水与十及十的倍数土相配。不过,东汉以后,往亡日则被设定为与星命月有关。如正月七日,是指立春后七日及寅日,等等。按历法月推算神煞,三月的祀日亦属往亡、土公。因此,上祀或三月三,最初也是和往亡日有关的。因此,不用我再费口舌吧,一月初七、上祀、六月廿四、十二月卅,这些和后来节日有些关联的历日,最初其实是共属一个忌日系统的。另外,唐代,玄奘法师于西四来大唐国,有十二月佛日,属每月恶日,正月初一、二月初八、三月七日、四月初八、五月初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八、九月十、十月一、十一月一、十二月十三。因此,再来反观晓锋兄的所谓阴阳对应,我就更不知道他所谓的标准又是什么了。
   其四,宋《齐东野语》对于配月忌日,曾根据所谓的洛书九宫数及对应的生数和成数,安排了每月的忌日。如正月初一、初十、十九日,二月初二、十一、二十,三月初三、十二、二十一,四月初四、十三。二十二,五月初五、十四、二十三,六月初六、十五、二十四,七月初七、十六、二十五,八月初八、十七、二六,九月初九、十八、二十七。这个晓锋兄所谓的“奇数复数节日序列",自然亦是有些理论根源的,因此,若强说其中有着阴阳对应,晓锋兄亦可能是“对”错了。

老刘:答其三与其四:古人道易之意三,曰简易、变易、不易。要在于纷繁中取简易,又能于变易之中择其不易。我看见进国兄陷在从择日到节日之间关系的沼泽里,蒹葭苍苍,白雾茫茫。那些具体的忌日、亡日的推衍遮住了自己的眼睛。却急于不能要每个人都承认眼前的芦苇丛就是世界。至于以宋人《齐东野语》的“配月忌日”来说“汉末六朝”的“奇数复数节日序列"阴阳对的对错,这要进国兄问一下作者周密,它的“配月忌日”在两汉是否就如此,魏晋是否亦如此。这大概还需要一大番考证功夫。

   
进国:另外,想向晓锋兄求教的是,大作云“托名东方朔之《占书》云岁后七日为人日”,何时写的,究竟是根据历法月还是星命月来说的?而有关正月初七为人日的说法,《节日文化论文集》的华澜的文章,讲得很清楚了(太平御览的说法,天地的生成,头七天分别配给鸡狗猪羊牛马人,这当然亦是后设的观念了)。晓锋兄的论文亦是收入此书的。为何要忽视这些明确的说法,为了对应所谓的七月初七,强说与星辰崇拜有关呢?

老刘:“托名东方朔之《占书》云岁后七日为人日”,何时写的,说来在下第一个硕士读的古典小说,但也给不出标准准确的答案。一般只能回答到说是六朝人伪托的。它究竟是根据历法月还是星命月来说的?这需要精于此道的进国兄相教。正月初七为人日与七月初七与星辰崇拜相关,这是我的一直的观点。为此和宗迪辩论过多次,有一次他几乎说服我了,但回家后我又觉得说服我的不是理,是他的那份坚持。没写这篇论文前,已经如此,不是为了一个对应关系霸王硬上弓。另外,叶舒宪在《中国文化》上对头七天分别配给鸡狗猪羊牛马人有非常好的解释,进国兄有兴趣,不妨一读。

进国:当然,我并非否定晓锋兄的可贵探讨。只是说,探索时,有时也不能太过于“无知者无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仍然是一个学术准则。愿与晓锋兄共勉。反过来说,倘若这些所谓的信息,能为晓锋兄的对应说的修证,提供一些更有力的支撑,我则愿意洗耳恭听的,并认真的接受。  

老刘:“无知者无畏”,这是老刘要警惕自己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老刘要努力做到的。说一遍,你的这套学问和中国古人的时间生活关系非常深,并且是研究很不够的地方。希望你能慢慢把它做出来。
[ 本帖由 雪村友梅 于 2006-8-8 10:09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6-8-8 11: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刘晓峰论文:《阴阳观念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内部结构》

嗯。晓峰兄出招了。洗耳恭听。不过哪天,还是好好吃下饭吧。嘻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