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张勃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拟于7月15日晚8:00开启第二季,敬请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5 23: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还要给中学老师上函授课,现在中学老师们每隔五年教师资格证就要重验一次,我晚上接下去要准备一下。
张老师,我先下了。今天晚上第二季开的很成功。祝愿我们的第二季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民俗学感兴趣。
发表于 2013-7-15 23: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志娟 于 2013-7-15 23:14 发表
您这么说,我真要挖个缝钻到地底下去了。。。

你住几楼,楼下的人同意么?
发表于 2013-7-16 13: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第二季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开启新局面!
晚到了,有酒罚没有?
发表于 2013-7-16 16: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認罪認罪
我以為是今天
原來昨天就熱鬧過了
看樣子兩岸有時差
恭祝第二季鵬程萬里
发表于 2013-7-16 17: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有生气!
第二季一开张,就让人感受到了青春的气息。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
祝愿青年们不负青春,祝愿论坛更上层楼!
发表于 2013-7-18 07: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西北狼 的帖子

其实,现在非遗是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很多国际顶尖的学者都参与了民俗与非遗的实践研究,很多系列文丛近两年也都出版了。目前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专著是本尼迪克斯参与编写的一本《遗产政权和国家(Heritage Regimes and the State)》,书中汇总了来自全球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非遗保护个案,探讨非遗保护在各个国家不同的实施情况。其中一个核心的观点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很多国家形成了“遗产政权”甚至“霸权”,很多中间人在中间获益,而真正的文化实践者和文化传承的社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目前,“遗产政权”的概念受到很多人的认可,当然很多具体的实践问题也值得探讨。这本书有中国的个案,写作者是欧洲的一位学者,讲剪纸如何变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她不是一位民俗学家,但是她向世界介绍了中国非遗保护的实施情况。个人的感觉是,非遗的实践和研究大有可为,中国的研究者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中,将中国丰富多彩的非遗实践介绍给世界
发表于 2013-7-18 08: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里的讨论非常有生气、有活力,自是感觉学术薪火,代代相传。没有想到十年的时间弹指间就这样过去了,而十年之间木已成荫,更多的年轻学者来此纳凉,同时也在为更多的后来人植树育荫。感谢所有为论坛倾注了心血和热情的人,因为有你们在,这道风景才如此靓丽!同时也感谢新任斑竹的学术担当和勇气,希望学术之树常青!学术之荫长存!无尽的祝贺!!
发表于 2013-7-18 14: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淇园之竹 于 2013-7-18 07:49 发表
其实,现在非遗是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很多国际顶尖的学者都参与了民俗与非遗的实践研究,很多系列文丛近两年也都出版了。目前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专著是本尼迪克斯参与编写的一本《遗产政权和国家(Heritage Regimes ...


關於“遺產政權”的概念是第一次聽說,但是感覺這一概念有很多可以探討的地方。首先,“政權”(regimes)是不是更多的指向一個國家化/政治性的行為,為什麼不用權力(power)來指涉相關的現象,當然,如果用“權力”又會關涉到傳承人所形成的相對於非傳承人(既包括具有相同的技藝但是有未進入名錄的傳承人,也包括圍繞著相關民俗現象而生活的不具有相關技藝的普通民眾)所具有的遺產特權,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其次,用“政權”這一概念不能表達中間人所形成的“新權力”,而中間人的“新权力”其實是“由遺產而生髮的權力”的一個部分。總之,對這一概念,我不能夠認同。
发表于 2013-7-18 17: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开会去了,没赶上第二季的开篇,抱歉!看到论坛又青年了,对话讨论活跃,特别祝贺!希望张勃、宣炳善诸君,能够持之以恒,再办十年。等你们成为老青年后,再让新人回看今天,哦,我们的路是这样走过来的。衷心祝愿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永远年轻!
发表于 2013-7-18 2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8# 西北狼 的帖子

虽然大侠未曾看过这本书,但是你已经把这本书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全都想到了。其实,我觉得是翻译的问题,英文的“regime”带有很多权力(power)乃至霸权(hegemony)的意味。你提到的一些问题,书中都有相关个案进行探讨。个人觉得,任何西方的概念在翻译到中文的时候,都要做很多语言上的妥协,因为中西方没有完全对应的概念。用西方的概念套中国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是不可行的,如果说这个概念没有办法中国化,那就说明中国独特的语境没有被考虑进去。这也是为什么要有更多的学界交流,而中国学者其实可以提出更多本土化的概念和理论。空间很大,中国民俗学者大有可为。
发表于 2013-7-18 23: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淇园之竹 于 2013-7-18 07:49 发表
其实,现在非遗是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很多国际顶尖的学者都参与了民俗与非遗的实践研究,很多系列文丛近两年也都出版了。目前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专著是本尼迪克斯参与编写的一本《遗产政权和国家(Heritage Regimes ...

昨天匆忙介绍,其实只提到中间人是不对的,书中重点批判的是遗产保护过程中行成的种种霸权: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最大的国际“遗产政权”,它与不同国家进行政治合作,剥夺了很多本土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和实践者的权利。2.各个国家负责非遗保护的政府机构,它们也享有很多生杀大权(个人演绎)。剩下的就是很多参与组织机构和中间人所行成的另一种“权力”。当然,这些权力不是说不可以有,但是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情况以及文化传承社区的生存状况。非遗的研究目前牵涉到全球很多国家,我知道不少美国学者目前都在世界各地做田野考察,准备出有关非遗保护实践研究的专著,我会很好奇他们将提出什么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1 08: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