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张勃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拟于7月15日晚8:00开启第二季,敬请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5 20: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的,四、六、七、九届会议其实都和此题目有关。
发表于 2013-7-15 20: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北狼 于 2013-7-15 20:55 发表
我读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被淹没在“大事记”中了。

不会跳出来读文章,小心被淹死啊!呵呵
“大事记“部分,正是讲清楚了民俗学与非遗的关系,没有当初的保护民俗,就没有后来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表于 2013-7-15 21: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忧的乌鸦 于 2013-7-15 20:55 发表
窃以为,民俗学与非遗保护的关系问题,其实很明了:民俗学更强调其学科性特征,“非遗”保护更强调其社会运动性特征。作为以民俗文化和民众生活作为我们主要研究对象的民俗学,在这场运动中,应该发挥一些积极地作用 ...

这两个观点我是深表赞同的。只是民俗学能够为这一“运动”或者说什么东西,提供什么,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发表于 2013-7-15 21: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是云大张多,我在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族地区做田野,刚刚跟哈尼族兄弟喝完酒,抱歉,给咱第二季贺喜啦!
发表于 2013-7-15 2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涛 于 2013-7-15 20:59 发表

不会跳出来读文章,小心被淹死啊!呵呵
“大事记“部分,正是讲清楚了民俗学与非遗的关系,没有当初的保护民俗,就没有后来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觉得这个关系是搞笑的,保护民族优秀文化、古村落保护(冯骥才)、非遗,这些好像都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但是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全球化中民族”文化自觉“的一个结果。
发表于 2013-7-15 21: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吕微 于 2013-7-15 20:56 发表


有一次参加答辩,我也说过和涛哥一样的话。

呵呵,咱们都在给巴莫做广告啊。但也确实需要继续广而告之!民俗学圈内不少人天天讲非遗,但总感觉隔着一层皮,就是因为没有从学理上弄清楚民俗学与非遗的关系。
发表于 2013-7-15 21: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大帅批评得很对,巴莫的论文以后还得再好好揣摩,看看能否理清楚这其中的许多关系。
发表于 2013-7-15 21: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说起来,民俗学还是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经常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感觉,总觉得自己以后去搞西方哲学、历史学等方面自己喜欢的东西好了,可是,别人劝我,不要管是哪个学科的,搞出成果来,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发表于 2013-7-15 21: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重读了年轻人里彭牧和王杰文讨论“表演”和“语境”的文章,写得很好,都与非遗有关系。王杰文《“文本化”与“语境化”——<荷马诸问题>中的两个问题》,载《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彭牧《实践、文化政治学与美国民俗学的表演理论》,载《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5期。
发表于 2013-7-15 21: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西北狼君,您研究民歌从民俗学角度来做,困难在哪

也许可以考虑从民族音乐学角度来做。
发表于 2013-7-15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比起来,民俗学有太多底气不足的地方,这也是有许多人转行的结果。
发表于 2013-7-15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么多朋友在这里热闹,真是开心。
今晚我弟弟从广州来,刚刚回宾馆,赶紧上来跟大家打个招呼——嗨!
发表于 2013-7-15 21: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瓶子 于 2013-7-15 21:11 发表
也许可以考虑从民族音乐学角度来做。

我不太了解民族音乐学,但是我感觉这样做会去研究相关的音调、音律什么的吧,说实话,这些我一窍不通,而且也没有兴趣。
发表于 2013-7-15 21: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民俗学与当前中国的非遗保护运动(我赞成称之为“运动”),爱东有一篇文章写的非常好,也是属于我屡屡推荐的必读文章:《学术运动对于常规科学的负面影响
———兼谈民俗学家在非遗保护运动中的学术担当》。
这篇文章的摘要如下:民俗学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主要学术力量,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家”多数由民俗学者变身而来。民俗学者们普遍认为,参与非遗保护运动是民俗学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和学术职责,同时也是一次新的历史机遇。可是,作为一门常规科学,民俗学的处境却显得非常尴尬:学术与时政的结盟必然导致学术独立性的丧失;常规研究的停滞也将进一步削弱民俗学在整个学术格局中的学科地位;对基础研究以及既有范式的放弃必将导致民俗研究后继乏力;而一旦非遗保护运动落幕,久违了常规研究的民俗学家们必将进退两难。

[ 本帖最后由 叶涛 于 2013-7-15 21:16 编辑 ]
发表于 2013-7-15 21: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涛 于 2013-7-15 21:13 发表
关于民俗学与当前中国的非遗保护运动(我赞成称之为“运动”),施爱东是一篇文章写的非常好,也是属于我屡屡推荐的必读文章:《学术运动对于常规科学的负面影响
———兼谈民俗学家在非遗保护运动中的学术担当》

其实好多东西大家都知道,包括民俗学缺乏理论和方法,但是具体怎么做,学界缺乏拿得出手的东西。缺乏那种比较厚重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2 00: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