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张勃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拟于7月15日晚8:00开启第二季,敬请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5 22: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勃 于 2013-7-15 22:06 发表
时间够长了。施兄上来的晚。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呢。

真对不起,主要是我弟弟第一次来北京,不好意思不陪他。
发表于 2013-7-15 22: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因为非遗涉及的面儿太广泛了,非遗与民俗之间的距离还是有距离的,至少整个社会对此的认知是这样,这个我们不能否认。我们愿意觉得非遗就是民俗学的事儿,而也又一批人在做整个“非遗”的文章,推出非遗概论性的著作,推动遗产学的独立,这些对于民俗学科以外的人是有市场的,因为人家不觉得非遗就是民俗学的事儿
发表于 2013-7-15 22: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观,中国人类学,除了讲些西方人类学的各个流派,或者举些殖民地例子,鲜有对中国乡土实际认真而谦虚的研究。
发表于 2013-7-15 22: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北狼 于 2013-7-15 21:20 发表

关键是非遗从一开始就和学术缠绕在一起,难以分离。而且到现在还是这样。当然硬要将这两方面分开来也是可以的,但是可能还是有许多难分难解的东西。


只能学理上厘清,窃以为实践层面不可能也不应该彻底分离,非遗实践需要学者们的介入和引领。
当然具体路数因人而异,有人侧重文本,有人侧重田野,有人热心公众事务,有人安居象牙塔
各适其适,这都没有关系。但介入实践,所谓“公共民俗学”也得好的学者发挥作用。
发表于 2013-7-15 22: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行公共民俗的,不完全是学者,只是有学术训练的人员参与。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2: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1# 施爱东 的帖子

这已经很感谢支持了。支持是特别重要的。
发表于 2013-7-15 22: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4# 张志娟 的帖子

同意娟子的说法。
祝贺第二季火热开唱!
80后90后也是第二季的主角,大家不要把这个年纪太当回事儿,这样才是无宗无派学术自由。我自己是70后,可是十分向往80后所接受到的更纯粹的学术训练以及开阔的研究视野。
发表于 2013-7-15 22: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better later than never

老马甲的密码忘了。
迟到的祝贺~~
发表于 2013-7-15 22: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北狼君

谢谢呢,您的很多观点,正好让我看到自己的观点要想有所发挥的方向,多谢今晚指教。
发表于 2013-7-15 22: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波上寒烟 于 2013-7-15 21:53 发表
张老师,这个过程很微妙,也有点复杂,这里面可能有能够直接说出来的,也可能有些话难以拿到台面上来


估计全说出来需要爱东老师写《学术行业生态志》那种勇气。。。
发表于 2013-7-15 22: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182楼,关于非遗和民俗学

民俗学的人自然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为非遗有所用。而非遗的视角看,自然不仅仅限于民俗学,很多学科都有介入的理由和发挥的空间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2: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过得真快。两个半小时过去了呢。今天是我们第二季的开头,以后日子长呢。一个论坛的生命力在于讨论、解决真正的问题。我们以后定期举行活动。也会提前将话题公布。敬请大家关注参与。我们主张大家用真姓名注册和参与讨论。
发表于 2013-7-15 22: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学者参与非遗是典型的介入公共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民俗学者的一个知识的检验,非遗并不只是一个申报文本的填写,非遗也是文化传承、文化公共性、文化共享性的文化理念的体现。吕老师说非遗与人权有关,确实如此。非遗重视的是对民众的文化创造力的尊重,也是对文化权利与文化表达方式的尊重。
发表于 2013-7-15 22: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注册是在2002年,当时用的是拼音,怎样改成汉字的真名?
发表于 2013-7-15 22: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中国,一方面国家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为民俗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民俗学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公共文化生活建构时,也会遭遇一些文化本真性、文化整体性、文化主体性、文化民主性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2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