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瓶子 于 2013-7-15 21:45 发表 人类学,社会学,也有底气不足的地方,何必拘泥于某一名号呢,哪个工具用起来方便顺手,就用哪个,跨界是王道。
原帖由 叶涛 于 2013-7-15 21:47 发表 期待着70后、80后们,能够像刘魁立、乌丙安等老一代“70后、80后”一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既做理论建设的带头者,也做民俗实践的参与者。没有参与社会实践,可能会成为空头理论家,言之凿凿,腹中茅草。
原帖由 xuanbingshan 于 2013-7-15 21:51 发表 叶老师说民俗学家参与了中国非遗运动的全过程,但缺少对于这些实践的总结。个人深有同感。我所在的浙师大设有一个浙江省文化厅的非遗基地,我们承担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项目,从2007--2009年 ...
原帖由 吕微 于 2013-7-15 21:16 发表 爱东刚进会场就被涛哥夸奖,一定开心啊!
原帖由 瓶子 于 2013-7-15 21:52 发表 民俗学借助民俗来进行研究,而民俗的形成和沉淀,从现状来看,层叠的积累起来的,有各个时期,各种人口,甚至各种文化来源的参与和干涉,想不跨都难。而且,跨,正是新的理论增长点。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4-3 10: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